利斯特1827年生于英国,英国医学家,首次把苯酚运用在外科手术中消毒灭菌,后来又在实验中发现,高温杀菌可以消除使用苯酚带来的不良影响,于是率先实行在沸水或火焰上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的灭菌方法。利斯特的实践证明了灭菌的重要意义,使新的灭菌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类医学开创了新纪元,让外科手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被人们尊称为“外科消毒之父”。利斯特于1912年去世。
1827年,约瑟夫·利斯特出生于英国一个很有爱心和教养的家庭里。其父亲在业余时间十分着迷于各种科学实验,经常在家侃侃而谈自己的实验发现。这些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小利斯特,他总是很乖巧地跟在父亲后面,希望能够最先看到他的实验结果。
父亲很喜欢琢磨显微镜,因为不满意显微镜的显色效果,特别想在上面做点什么改进工作。每天晚上,父亲只要处理完了手里的事情,就一言不发地钻进自己的书房,利用各种器材在里面进行研究。
有一天,父亲很高兴地从书房里跑出来,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你们看,我的显微镜镜片被改进了,是不是色差没有那么严重了?”
小利斯特急忙拿过镜片,在一本图画书上观察起来。
“是啊,效果真的很不错,和原来的镜片相比,颜色清晰多了。”全家人都高兴得跳起来。为此,母亲还拿出了好吃的点心,犒劳辛苦的父亲。
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一天天长大的小利斯特也变得特别爱动脑筋。在所有的书籍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科普读物,只要找到了需要的材料,他就会马上开始做实验。因此,他的房间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异的药品和古怪的瓶子,母亲总是抱怨他弄乱了房间。
等到小利斯特开始上学了,他的善良品性开始表现出来。只要学校里出现生病或者受伤的小伙伴,他的心里就会很难受,总是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头。刚开始,老师还以为是他不舒服,后来听到他说出原因后,抚摩着他的小脸蛋说:“别难过,你长大了做个医生,就能让很多人不再痛苦。”
回到家,小利斯特将老师的话告诉了父亲。父亲非常高兴,也鼓励他说:“对啊,仁慈能干的医生是上帝的使者,是人们最尊重的天使。”
“那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医生呢?”小利斯特开始兴奋起来。
“你必须学会很多知识,”父亲说,“还要有一颗细致的心和一双灵巧的手。”
“对!同时,你还必须懂得谦虚,不断地向别人求教。”母亲也补充到。
“那我会成为一个好医生的!”小利斯特微笑着昂起头,看着远方的夜色说,“我无法忍受别人在我面前痛苦,也希望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
从那以后,小利斯特开始按照自己的目标,为成为一名医生而不懈努力。此后他开始阅读大量有关医学的书籍,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医学知识。除了学校的课程,他还给自己布置了很多的课外作业,包括每天记录一些小动物的生理变化和生活情况,以此来训练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另外,他还请求父亲送给自己一个显微镜,坚持对各种细小的植物和动物器官进行观察研究。
“我的孩子,医生还需要做手术,你也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以及对生物内部器官的认知!”
“做手术?就是解剖吗?”小利斯特很紧张,“要是失手了,那就糟糕了!”
“所以啊,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勇气,那就要多锻炼。我来帮助你吧,我未来的医生!”
父亲果然开始兑现诺言,为孩子买回很多可以做实验的小动物。刚开始,小利斯特非常害怕,始终不忍心将手术刀放下去。可看着父亲鼓励的眼神,他又坚定起来,勇敢地给小动物“做起手术”。就这样,小利斯特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在家实验。等到14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很熟练地解剖小动物,然后记录下各种实验结果。这个立志要当一名外科医生的小男孩,正一步步朝着目标迈进。
1848年,小利斯特如愿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医学。他在学习期间,不仅刻苦好学,而且对原来进行的很多实验展开了深度的研究,希望能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力争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大学毕业后,利斯特曾在几家大医院行医数年,一直在密切观察病人伤口的愈合情况,并正式着手研究伤口化脓问题。他开始大量查阅资料,根据巴斯德关于“细菌是造成物质腐败的罪魁祸首”的理论,找出了导致伤口感染的细菌。他马上展开实验,很快就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绷带、棉花球、手术刀等物,包括自己的双手,在细菌的传播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来,利斯特经过反复实验,找到了碳酸这种有效的杀菌剂。1867年,他公布了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并正式推出了手术室里的灭菌消毒法。
在利斯特提倡采用消毒剂之前,病人接受外科手术是件极其冒险的事,经常会因伤口感染而导致死亡。灭菌法诞生以后,外科手术的范围变得十分广阔,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利斯特的伟大发现,成为人类医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