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61

第61章 高速发展下的生态安全(8)

生物入侵,指生物离开其原生地,由原来生存地(国家、地区、生态系统等),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环境中,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而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从这个概念可以引发出两个基本名词,即外来物种和入侵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而被引入到这一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这些物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这一生态系统有益的物种,一类是有害的物种。那些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外来物种,被称为“入侵种”,有时候我们也称其为“外来入侵种”。总之,所谓入侵种,特指那些有害的外来物种。由于近些年来外来物种入侵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引起公众、科学家、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1982—1988年,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召集有关科学家就外来入侵种问题的本质开展讨论。1996年,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有关外来物种防止、控制和消除的条款,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共同体国际农业局(CABI)共同发起了称为“全球入侵物种规划”(GISP)的项目,旨在了解外来物种现状,研究新方法解决外来物种问题。

生物入侵是全球范围的生态学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遭受过或正在遭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学本质、入侵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是生态学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国际生物/生态学界研究的热点。而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外来有害物种的影响,又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很多,影响巨大,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灭绝、毁灭农业生产、影响国际贸易、危害人类生命、威胁生态安全以至国家的安全。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讲,我国已遭受到外来物种的严重入侵。外来生物进入我国,由于没有天敌,会快速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我国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介绍,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种类很多,统计显示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生物入侵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同时,新的生物入侵疫情不断突发。近10年来,我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爆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此外,近年来,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加,危险性外来物种频临国门。

2.中国深受外来物种侵害

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威胁到我国生物物种的安全。我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漫长多变的边境线与诸多国家相邻,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容易遭受生物入侵的国家之一。尤其当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生物入侵的可能性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国袭击。我国34个省区市均发现了外来侵入物种,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生态系统,物种类型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从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如草本植物大米草、豚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凤眼莲等;动物类麝鼠、非洲大牛蛙、食蚊鱼;外来病害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并构成潜在威胁,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灾害频发,甚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1982年,一种国外传入的毁灭性的松树害虫——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被发现;到2001年,松材线虫已经在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上海、重庆、湖北、山东等10省(市)86县(市)产生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对我国南方5亿亩松林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间接损失达250亿元。同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张家界告急:松材线虫距离黄山景区直线距离只有68公里,距离张家界不足100公里!这些自然景观一旦遭到破坏,甚至可能对我国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在上海,一种可怕的外来小草——互花米草,正在崇明岛上疯长,霸占了整个崇明海滩,大量鱼类、贝类死亡,严重威胁水产养殖业;生物链的断裂又直接影响了岛上的鸟类,崇明岛将不再是鸟类的天堂。

中国外来入侵种的引进方式颇多,根据传播途径来分包括:自然传播、进出口贸易、观赏、药用、入境旅游、运输、修饰用材料、边境走私、隔离屏障去掉后逃逸、人类有意引入等。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目前进入中国的外来杂草共有108种、75属,主要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林牧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敌,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500亿元。典型的情况如我国沿海为防风固堤引进的大米草,如今在福建等地造成很大危害。杂草薇甘菊、水葫芦、豚草、飞机草等现已肆意蔓延,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湿地松粉蚧等病虫害也带来极大危害。有专家称近年来养殖的许多外来鱼、虾、螺都是潜在的外来入侵物种。据估计,中国每年因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4亿人民币。各种森林、农业入侵害虫每年危害面积约300万公顷,而用于防治和控制的费用也极为昂贵,目前中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可见,开展国家水平上外来入侵种管理已成为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的当务之急。中国云南水域中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鱼类约有130种,约占总种类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20世纪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类的34.7%。

大规模的生物入侵,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我国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如大米草肆虐福建沿海,已占据了闽东100平方公里的滩涂,破坏了当地红树林生存的环境,引起生物多样性降低。原先该滩涂生态系统中有200多种生物,其中自然生长的鱼类多种,又是全国养对虾、贝类的试验基地。引进大米草后,由于大米草繁殖加强,生长旺盛,盘根错节,海水涨潮时滩涂生物被冲进草丛而无法逃生,以至蛏、蛤、章鱼、跳鱼等许多水产品濒临绝迹,致使牡蛎、对虾等的产量因海水缺乏营养而锐减。这不仅破坏了滩涂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还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微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困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

生物入侵还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生态系统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已对中国造成5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生物入侵现象也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成很大障碍。更为重要的是,生物入侵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此外,还有一些外来入侵物种如豚草、红火蚁等,还会影响人畜健康与社会安定。

中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把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