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64

第64章 全球争夺下的资源安全(3)

随着经济发展,电力需求不断提高,这将对我国电力供给提出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中国多煤少气的资源背景下,我国65%以上的发电量来自于燃料煤。因此,迄今为止,我国电力生产主体部分是火电,而原煤是其燃料构成中的主体部分。1999年我国火力发电占当年生产量的82.3%(耗用原煤51163.5万吨,原油1228.6万吨),水电为16.4%,核电为1.2%。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比如法国、英国、美国,包括德国,使用水能和核能这样清洁能源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尽管中国热电、水电均居世界前列,但核电装机容量则远远落在发达国家后面。鉴于中国热能生产以高污染的煤炭为主要原料,而石油和天然气又不可能大规模进口被用于电力生产,这表明,未来中国电力生产中,用于煤炭洁净技术及发展其他清洁发电燃料的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并对电力生产形成重大压力。

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和8.8%的亚洲平均水平。2011年世界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为462.12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消费量仅为97.25立方米,远低于其他主要国家,仅略高于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49.23立方米/人)。同期加拿大天然气人均消费量达3039.78立方米,俄罗斯为2991.38立方米,美国为2214.62立方米。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是油气市场仍旧平稳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快速上升。《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4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9%,增速低于2011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增至5.4%,用气人口超过2亿。随着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加。到2015年,我国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将达到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中国天然气未来10年主要消费区仍为西南、环渤海湾、长三角和东南沿海,而天然气的主要消费领域将集中在工业和居民用气。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天然气的市场格局将为:城市燃气32%、工业31%、发电21%、化工16%。其中发电用气所占比重仍低于国外市场成熟国家水平。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调,天然气在工业及发电领域的经济性略有下降。

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镇化率也将达到60%,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总体而言,未来十年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增长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将给中国资源能源的获取带来新的机遇,但中国也不可忽视全球资源能源的潜在竞争性风险。在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制定中国资源能源全球化战略,这不仅是中国利用全球资源创造的新优势,也是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核心战略之一。

三、世界能源竞争日趋激烈

冷战结束时,在现实国际政治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能源,其安全性正在成为国家安全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能源和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中最令人不安和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已经成为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安全事关********的发展。

(一)全球展开一场石油争夺战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先后发动两场战争,尽管借口冠冕堂皇,但却始终摆脱不掉争夺中亚与中东石油的“能源之争”本质。伊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球石油价格高涨、进而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冲击,让人类迎来第三次“石油高价时代”,并可能永远告别“廉价石油”时代。“能源之争”背后,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萎缩趋势,是能源尤其是石油作为各国经济的“血液”重要性的表现。近来,因能源之争引发的大国暗中对抗、全球性小规模冲突的新图景正在形成。

1.当今世界六大能源中心

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这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从现有的世界版图看,几大中心的能源争夺正或明或暗地展开,并呈现出日趋激烈的趋势。这种激烈争夺的结果,必然伴随不时的局势紧张。

一是波斯湾地区石油蕴藏丰富。自古以来,波斯湾就是连接中东、亚洲其他地区的重要通道,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波斯湾以丰富的石油蕴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探明石油储量约742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1.5%。沿岸各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都是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基于波斯湾的丰富石油,石油争夺战最先由中东打起。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动武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个石油“中心地带”牢牢站稳,掌握长远的石油战略资源。伊战后,美军管治下的伊拉克重建石油设施招标,中标的都是美国哈利伯顿等能源公司。英国的石油公司甚至投诉称,美国是在独霸伊拉克石油。

二是拉丁美洲石油蕴藏世界第二。拉丁美洲地区是各种能源蕴藏量丰富的地区,其中石油的蕴藏量尤为丰富。据统计,目前拉美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0%左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东地区。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备量为1170亿桶,可能的储备量有1140亿桶。拉美的原油产量每天约900万桶,未来有可能增加到1400万桶以上。拉美石油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委内瑞拉、墨西哥,其次是厄瓜多尔、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和投资的增加,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国相继发现了新的大油田,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最近一份报告预测,巴西、哥伦比亚和阿根廷在未来20年内将成为拉美石油生产大国。委内瑞拉是拉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拉美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墨西哥,是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是欧佩克创始国和成员国之一,在欧佩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委内瑞拉目前已探明的常规石油储量为805.82亿桶,重油储量为2350亿桶,合计3150.82亿桶。委内瑞拉包括重油在内的石油总储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一。目前委内瑞拉日产原油330万桶,计划在2012年达到日产580万桶,2020年日产720万桶。委内瑞拉的石油收入占出口收入的80%以上,占政府的财政收入的40%。墨西哥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储量占拉美第二位。据墨西哥国营石油公司2005年统计年鉴统计,2005年初墨西哥原油的全部储量为469.141亿桶,可供开采29年;其中已探明的储量为176.498亿桶,可供开采11年。目前日产原油700多万桶,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40%左右。

拉美国家的能源资源国有化对于中国来讲,也有一定的影响。拉美地区是中国石油能源企业根据“走出去”战略而设定的战略地区之一,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从拉美起步,并已初步见到了成效。中国同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巴西、古巴等国都已有了合作的项目,同玻利维亚也开始了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的接洽。拉美正逐步成为中国石油能源产业对外投资和合作的重要地区。中国政府表示理解并尊重拉美各国政府捍卫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的举措,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公司正在研究应对拉美一些国家国有化举措的对策。拉美正逐步成为中国石油能源产业对外投资和合作的重要地区,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努力使中拉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双赢的结果。

三是中亚与里海石油蕴藏“新基地”。在中亚—里海这个区域内,除大国俄罗斯、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外,还包括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几个里海与外高加索国家。英国********学家麦金德20世纪初有一句名言:里海地区是通往中亚的桥梁,谁控制了中亚,就能控制欧亚大陆;控制了欧亚大陆,就能控制全世界。中亚—里海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排在俄罗斯和中东之后,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中东等传统石油供应的日益不稳定,中亚—里海区域开始成为能源消费大国争夺的对象。对该区资源的争夺,基本围绕里海的法律地位和水域划分、油气勘探开采权、油气输出管道走向三大问题展开。

四是非洲为世界第四大石油资源丰富区。非洲地区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石油资源量415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量的8.6%;天然气资源量30.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6.3%。非洲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8.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9%,仅次于中东、北美和中南美洲地区,为世界第四大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目前非洲拥有油气探明储量的国家共23个,其中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53.4亿吨和48.3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3.1%和2.8%,位居世界第九位和第十位;其次为阿尔及利亚,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6.2亿吨,此外安哥拉、埃及、加蓬和刚果共和国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非洲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3.49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9%。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4.98万亿立方米和4.54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9%和2.7%,位居世界第七位和第八位;其次为埃及和利比亚,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66万亿立方米和1.47万亿立方米。

五是南北两极“处女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南北两极还算两处“处女地”,油气资源一直都未被开采。伴随能源需求的紧缺,对地球两极的油气资源争夺,早已经暗中展开。西方大的能源公司已陆续踏进北极。2006年4月,美国地质勘测局组织60国科学家赴北极科考,因受英国和挪威的石油巨头的鼎力支持,被质疑为其意在石油。据这次科考探测结果,全球有1/4的未开采化石燃料蕴藏在北极;位于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俄罗斯、挪威、美国、丹麦和加拿大,都在忙于争夺周围原始土地的主权。在全球都患上“石油饥渴症”下,南极已接近被开发的边缘。根据20多年来的勘探资料,南极大陆周边海域的潜在油气资源沉积盆地有7个。

六是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蕴藏和生产大国。俄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1%),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俄罗斯天然气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与出口国。因为这是俄罗斯“独霸性”的能源资源,不存在开发与占有的国家间争议,因此俄罗斯因拥有丰富的油气而底气十足。2006年中,俄罗斯频繁打出油气“能源牌”,让依赖俄罗斯的欧盟国家对俄方“爱恨交加”。除了欧盟国家急切需从俄罗斯获得油气输出管工程外,中、日、印等国对西伯利亚油气外输管道的规划与投资方面,近年来竞争也日益激烈。

2.各国纷纷谋划能源获取之策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希望主导中东石油资源的开始,也是各国重视“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对日益发展的各个大国来说,都或多或少面临能源短缺威胁,保证能源供应的“走出去”战略和能源替代战略,成为各国谋划的两种选择。从目前看,能源“走出去”战略则是最现实、最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