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45303700000069

第69章 事物之“理”

道是“易传”,也是道家认为最重要的形而上学概念。但是,“易传”中的“道”的观念和道家的“道”的观念是不同的。道家的“道”的观念是无名、不可名状的,而在“易传”的作者们心目中,道是可以名状的,而且严格说来,也只有道是可以名状的。

我们需要把道家所说的“道”和“易传”所说的“道”加以区别。道家所说的“道”是宇宙万物及其变化所由产生的那个“一”。“易传”中的道则是“多”,是统辖宇宙万物中每类事物的个别的“理”。就这一点来说,它有点像西方哲学中的“共相”。我们曾经看到,公孙龙认为“坚”就是使得宇宙间事物坚硬的那个“理”。“易传”的作者们也同样认为,使得物质坚硬的乃是坚硬之道。这个“坚硬之道”可以和个别物质的坚硬性分离出来,成为可以名状的形而上学原理。

像这样的“道”——形而上学原理——可以举出很多,如君王之道、大臣之道、为父之道、为子之道,等等。这是作为君主、大臣、父亲、儿子的规范。它们各有其名,每个人由于社会地位也就此有了自己的称谓名字,而且应当按这种社会地位规定的名字去圆满完成它的内容。这令人想起孔子关于“正名”的古老学说。就孔子来说,这只是他的伦理学说,而在“易传”里,它还构成了形而上学的一部分。

如前所述,《易经》本是一部占卜之书。巫者取一把蓍草,每两根一次,取出放在一旁,最后剩下的或是单数,或是双数,记录下来,这样连续六次,所得结果就构成一卦。《易经》中对这一卦的卦辞就应是神对卜者所求问事项的指示。这些卦辞、爻辞要准备回答各种世俗事务、各种情况下的问题。“易传”的作者们根据这种情况,需要制定各种标准答案,这些卦辞、爻辞就是回答求问事项的各种公式。每一卦都代表一种或几种“道”,也就是事物的普遍性原理。对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释辞就被认为其中包括了宇宙所有的“道”。

这些卦和爻被看作是宇宙之道的图像。这就是“易传”中《系辞下》所说:“易者,象也。”这些象征和现代符号逻辑(symboliclogic)所称的“变数”很相近。在这里,变数的作用是作为某类或某些类具体事物的替代物。属于某一类别,并且满足某些条件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纳入某个公式和某个变数,因此也可以纳入某个卦辞和爻辞所说的内容。在这里,卦和爻就是这事物的符号或象征。这个公式便代表着某种道,成为某类对象所应当遵循的指示。从占卜的观点说,如果遵从卦辞、爻辞的指示,卜者就会得到好运,否则就将遭到厄运。从伦理的观点看,遵从这些卦辞和爻辞,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以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来说,它是雄性的代表,也是雄浑、雄劲;以第二卦“坤”来说,它是雌性、温良、驯顺的代表。因此,任何能满足“雄浑”条件的事物,都可以纳入“乾”象;任何能满足雌性、温良条件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坤”象。乾的卦辞和爻辞都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宇宙万物中雄性事物的“道”;坤的卦辞和爻辞则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宇宙万物中雌性事物的“道”。

因此,“易传”《彖辞》论到坤卦说:“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这是说,如果居先,将迷失道路;如果居后,则将顺利而得常道。“易传”《坤文言》说:“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是说,阴虽美,却含蓄以事君,不敢居功。这是大地之道,为妻、为臣之道,大地从不居功,只代万物以成其事。

乾卦则正相反。它是天的象征,君王的象征,夫婿的象征。乾的卦辞、爻辞代表天道、君主之道、为夫之道。

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知道为君之道、为夫之道,就应当读“易传”《乾文言》。如果一个人要想知道为臣之道、为妻之道,就应该读坤卦的卦辞、爻辞。这就是“易传”《系辞上》所说:把卦辞“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开启物性,助人成就事务),冒(覆盖)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这是说,“易”既意味简易,又意味着变化,又意味着不变。变化是指万物而言,简易不变是指其中之“道”而言。事物常变,但其中的道是不变的。万物是复杂的,但道是简单易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