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从事环保公益事业,我说了一些原因,其中就包括一条———因为我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环保的意义之一就是让环境内的不同生命之间达到和谐相处,而要让生命之间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常怀一颗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我认为,这也是做一个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上一幢28层的大楼发生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失踪。而在火灾发生后的第7天,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死难者送上花圈和鲜花。火灾大楼前也在一天之内成为了一片花海。在这里,我不想去讨论这次事故的责任在于哪一方,我只是想说,我被那数十万市民所感动,因为他们完全是自发地去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的。他们或许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热爱生命和敬畏生命,但他们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精神的内在含义。然而,我却还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如此大规模的对“人祸”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即使是在矿难频发的山西省,即使是在发生过大火的衡阳市,也没有出现过自发的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断加强,从而忽视了自身在精神、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培养。在当今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始变得淡化,人际关系也变得相对冷漠,而正是在这种变化中,部分人淡化甚至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为什么暴力执法、地域冲突、矿难等暴力事件和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我觉得是因为部分人对生命的漠视。例如,在矿难发生之后,我们只能看到政府的救灾以及媒体的报道,却很少看到当地人自发的大规模的悼念活动,甚至连大部分的矿难家属都麻木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所以,很多人开始对人为事故中的伤亡变得漠然,只是将生命看作冰冷的数字。这就是对生命缺乏热爱和敬畏的表现。
而我也发现,在当代大学中,有部分的大学生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这些大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却很少去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和定位也认识不清。这是十分悲哀的。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根本原因是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如果一个人对生命都抱着漠视的态度,那么他就缺少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就不会去尊重和关注他人的生存与发展。试想,如果没有了对他人生存与发展的尊重和关注,那么一个人怎么可能去完成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没有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怎么可能会去为他人、社会的利益去努力奋斗呢?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追求,为自己的理想和责任而不断奋斗。
在当今我们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在学生德育工作这一块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但缺少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常怀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为他人、社会和国家、民族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2010‐11‐30 08:11:48)
(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6b84aa070100nc6h .html)
评论
等待得多一点
2010‐11‐30 09:28:52
对于生命的敬畏源于对于生命的理解。可能我们一直匆匆忙于世事而忽略了生命的存在吧。似乎就是匆匆赶路时,忘记了擦肩而过花草树木的自然之美吧。所以,不妨慢下来,让我们的生命去体会另一种生命的存在,体会本应与整个世界共同的生命呼吸吧。也许,就成了一种“天人合一”吧。
新浪网友
2010‐11‐30 18:58:39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一直钟情于这首汪国真的小诗,热爱生命,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热爱生命,感谢它带来幸福和喜悦,感谢它赐予的伤痛和沉重。对它,永怀热爱和敬畏之心。
H uY ue
2010‐11‐30 23:29:24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喜欢博主在清晨给我的启迪,在完成了紫领之操之后,带着些许睡意,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
今天不一样,我开始在走路的时候关注身边的风景,开始收起对坏天气的抱怨欣赏校园,开始想念远方的亲人,开始感激身边默默支持我爱我的人。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可大可小,在今天我开始珍惜身边的万事万物,因为突然发现感激生命、尊敬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第一步。
lhy0825
2010‐12‐01 00:22:51
何为仁?仁者,爱人。孔子所说的爱人,其中就包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吧,以儒家的观点来看,热爱生命敬爱生命,就是要广施仁政。阮老师的博文给我的一个启迪在于: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要让这种思想在每个人心中扎根,人们的冷漠态度与国家的不作为相比要更可怕。更具体地说,在这里,我觉得更要思考的是我们社会的大背景。中国处于一个转型期,人们的观念受着外部的物质潮流的冲击,逐渐变得过分关注物质而轻视精神层面,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强调精神的财富,更加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在新的时代,结合我们的特征,宣扬传统的“善”文化,在我看来,对于在每个人心中形成热爱生命、敬爱生命的观点必定大有裨益。———李昊洋
鲍睿
2010‐12‐01 22:12:49
除了对他人生命的热爱以外,我觉得对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充满热爱和敬畏之情。
听到过很多大学生轻生的消息,我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连死都不怕,却畏惧困难?现在明白了,他们应该是对自己的生命也缺少热爱和敬畏。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连他们自己的生命都如此漠视,那么他们也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成就。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希望以后能够很少听到大学生轻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