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爱为核心,只有本着这样的理念,才能在润物无声中塑造出拥有高尚思想格调和完善人格的社会栋梁。大学教育如果没有感情和爱,就像池塘中没有水一样。没有爱,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大学之大在于爱的伟大,大学教育在于爱的教育。
本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的目标,我一直在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爱的教育。我们当下很多时候在培养“人材”,而不是人才。如果我们没有把人很好地当作个体来对待,而是当作流水线上的材料;如果当大学教育变成了冷冰冰的机械化大生产,其结果就很难预料,我们所培养的不少学生缺乏主见和个性,缺乏自我的思考和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培养的学生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更需要用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学生。
我认为,大学爱的教育应该创造一种博大的爱的氛围,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教师,爱我们的家庭,爱我们的集体,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并使得它成为一种良好的校风,甚至上升到大学的精神。
首先,大学应该用博大的爱来解放人。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教育,大学是各种思想的汇聚地,不应垄断思想,而应鼓励和引领学生自由地思考,相信学生能够自我认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之形成独立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应该本着博爱的胸怀,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就应该容纳。这是一种对于思想的包容,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大学之大,在于它的爱的包容性,一个兼容并包的环境和文化一定能影响和感化学生。
其次,博大的爱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是一种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精神。浙江大学竺可桢老校长对于学生的感情用很多浙大校友的总结叫做“爱生如子”,竺可桢老校长用父亲般的爱来关怀学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加博大的爱。但是这种要求似乎过高,那应该是一种境界。而当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做到的,我认为是对于学生严格的要求。
我认为爱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要求。在教育层面上,“严”与“爱”是统一的,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严”不是苛刻,而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去锻造学生。没有压力锻造不出好的模具,同样,没有严师出不了高徒。只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承担了这份爱的责任,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发挥价值。
最后,我想引用李开复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这里的教育的本质我的理解一方面是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我认为就是大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爱的教育的目的我认为就是培养健全之人格,这也只有用爱才能达到。爱像空气,它无形,但是它能够润物无声地育人。某种意义上,为人师表就是一种大爱,老师的行为会深刻影响学生。
浙大现在有很多校友都在为母校的发展出力,他们无不感怀是点点滴滴爱的记忆让他们对母校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我们也感受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母校的气质。
大学之大在于爱的伟大,更在于这种爱的延续。希望每一个在校学子都能知校、爱校、荣校,也欢迎大家对于大学爱的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让我们共同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
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
(2010‐12‐04 20:11:38)
(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6b84aa070100ngjw .html)
评论
zjueagle_wangpeng
2010‐12‐04 22:15:06
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同时是一个很小的概念。它之所以大,是因为很多时候很多感觉都可以称为爱;它之所以小,是因为往往都是我们可以感知的。
我爱浙大,我爱这个学校,我在这里拥有太多的同甘共苦的朋友们,在浙大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真真正正感受到浙大如阮老师般的爱,所以希望有更多像老师这样真正为国家生民立心立命、为同学们的在校期间的发展冷暖关心的人。这样的人多了,浙江大学的大学精神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
lhy0825
2010‐12‐04 23:55:14
蔡元培先生就一直提倡“兼容并包”,大学更应该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爱去包容各种思想,以爱去汇聚各方潮流,以爱的眼光、爱的智慧去看我们眼前的一切。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爱,或许不是父母亲人一样的无微不至,但是却到处都是为他人着想的真诚,为他人的成功欢欣的笑靥。它更多地体现在一种诚心诚意的引导上,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中,大学这片净土能否守住,更多的是要依靠我们的教育引导,以爱去诠释我们所见所闻。严师出高徒,正是这种引导中的一种形式,师者对我们的严训,正是他们对我们怀有希望,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成才,能够理解人生的真谛,能够拥有一个严师,在大学中,实属幸事;可能起初觉得严师过于苛刻,然而只要我们细心领悟,就能感受到这严中无时无刻透露出来的爱的光芒,我们要用心去领悟,真正做到人格上的升华,而不愧于当代优秀大学生的称号。
jessie
2010‐12‐05 17:34:46
大学之大在于爱的伟大!
其实我觉得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爱家人、爱朋友,但是要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徒弟和学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我们凭什么要求老师去给予我们这么多,就因为他们是老师么?不够,我真的觉得不够,我想起在四期的一次学员交流中阮老师说的一颗感恩的心,我想支持老师去怀有如此大的爱也许是部分的学子还怀有感恩的心。我们不能一味地索取而不求付出,希望在前进的路上,大家共勉,不要忘记点滴之恩。
WenYi
2010‐12‐05 21:39:54
大学之大,历来引人深思。在一个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一所伟大的大学的品质所在,不会偏于一物,也不会只求一能,而是诸多人类活动的组合、重要理想的集合、各种人类力量的融合。”而我想,连接着一切达到融合的,正是理想与爱。大学的大思想、大智慧、大精神、大胸怀等都需要大爱与责任来维系。当老师们心系学生,用爱浇灌他们成长时,我们学生,也应心怀感恩,融爱于骨髓,成长、回报。爱的伟大,还在于她的相互性与共生性。
沈秀丽
2010‐12‐06 11:13:24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中小学里老师管得紧,师生间的互动更多,强制性的东西更多,师生关系也更紧密。在大学里,师生间的互动少了,不过互动的人群、组织多了,面广了,思考的东西多了。
我很喜欢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他是我终身感激的一个人,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我不知道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他是一个很关心学生的老师,而于我,可以说,到高中为止,我还没有碰到如此重视我、关心我、严格要求我的老师。他经常在课上和班会上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经常地会做一些励志演讲,而且经常会拿出武侠小说来比喻考场与人生,每每这时我们总是心潮澎湃,脑海里各种画面,想象着千军万马在我们身后倒下,前面开出一道路。他或许代表了高中老师全身心为学生付出的典型,而您身上正有这样的精神,甚至更甚于他。
您有着高校老师的思考深度与广度,却有着中学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的精神与爱。说实话,能难有老师花那么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奋斗。您是生活在学生中的大学老师。
还记得中秋节08年级大会上,当您问教师节更大的意义何在,引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您说的更大的意义是老师更好地认清自己的职责,更多地思考自己作为老师的使命,这点说的很棒。节日的时候老师们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使命何在,应该怎样去尽到自己的职责。我觉得作为老师能悟到这一点也着实不容易。
为您的博爱而喝彩,同时作为您的学生,我们要更加努力。
老杨垂柳
2011‐01‐09 12:08:15
阮老师的文章很受关注,看到您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能有这样的体悟,实在是敬佩。作为一名浙大人,能深深感受到老师及学校带给我们的关怀,心底里那种对浙大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哪怕是在网上看到一张浙大的照片、一篇浙大的报道,甚至只是提到浙江大学四个字,心里都会为之兴奋与激动。
大爱无边,大爱教育无价。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如果我们的学校决策者,我们的教授、我们的老师,能多抽点时间,从忙碌的会议、项目、科研、报告中脱身出来,多给学生作些指引,多听听学生的声音,感受学生的感受,多给学生作一些“大爱”的表率,相信这所学校必能在千百高校之林脱颖而出,赢得学生、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盛誉!
浙大正在努力,浙大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