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在2003年上半年,我受浙江省环保局邀请在世界环境日活动大会上代表公众与志愿者发言,当时巴音朝鲁副省长(后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现调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出席并讲话。我在会上发言中便提到:“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高度统一的社会,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全面小康社会。浙江省提出要建设‘生态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离不开公众环境素养的提高和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日活动一结束,我就接到了学校党委组织部的电话,省委组织部和学校决定派我去地方挂职三年,于是也开始了我三年的常山生态行,在衢州开展“绿领活动”。后来我也专门就此撰写枟生态浙江需要公众环境素养的提高枠发表在杭州环境杂志和浙江大学校报上。
针对现今倡导的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是我们的未来社会精英———青年学子,更是要提高自身的环境素养。对我们青年大学生而言,我们更要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生态校园、低碳校园,生态文明是理念,但更需要我们的具体行动,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共同参与和推动,成为自觉自愿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浙江日报社主任记者吴妙丽(2009年度浙江省绿色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也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采访了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和我等,现简单转摘7月12日枟浙江日报枠报道如下: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关键词:生态文化
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研究员认为,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当生态文化深入到人们的灵魂和意识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投入才会长久、持续和自觉,才会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并转变为自觉的行为。
树立生态文化观念,就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就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增强生态资源观念,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就要转变消费行为模式,崇尚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
关键词:制度创新
“枟决定枠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上的新安排让人期待。”省环保厅厅长徐震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污染行业,运用市场机制手段把稀缺的环境容量资源真正配置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行业和项目上,这些靠风暴式的运动只能取得暂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制定完备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的各种具体要求,通过制度规范人的各种可能影响环境的行为,协调人类的各种利益,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徐震认为,创新体制机制,要着力抓根本重成效。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要求,推进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建设,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特别是要强化环境经济政策———树立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以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等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经济政策创新。
关键词:社会协同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力推进,那是不可想象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阮俊华说。
对枟决定枠提出进一步加强民间环保组织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在环保专项行动、环保监督、环保宣传等方面的作用,阮俊华认为非常重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仅有助于环境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中各种利益的协调,增强环境决策的正确性,还有助于环境监管部门及时了解、获取各种环境信息,便于及时、准确地制止、处罚环境违法行为。
(2010‐09‐12 21:03:17)
(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6b84aa070100lbaa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