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住机遇就无法打开成功之门,机遇难得,没有机遇就该创造机遇,有了机遇就要稳稳地抓住,不要错过,因为下次机遇可能不会垂青于你!
1、在没有机会中寻找机会
过分的自信是固执,如果做事没有主见又难成大事。尤其是在遭受失败和挫折时更要把好关,不要让自己在固执中再次失败或陷入困境,不能因没有主见而失掉机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美国的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时期。大多数美国人也开始利用这一段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这种背景下,威尔逊从军队退役回家,正在家乡做着小商品零售业务,但由于经营不得法,生意很不好,在短短的一年中,他已赔掉了十几万美元。
有一天,心情极度沮丧的威尔逊正在孟斐斯市郊区散步。突然,他看到这里有一块荒废的土地,由于地势低洼,既不宜于耕种,也不宜于盖房子,所以无人问津。就在这时,一个绝佳的投资计划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于是,他连忙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打听,看看能否以低价收购这块土地。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答复之后,他立即结束了自己零售商的业务,以低廉的价格买进这块低洼的地皮。
可是,包括他母亲在内,所有的亲朋友都对他买进这样的一块地皮表示怀疑。他们对威尔逊说:“我们不了解你这样做的用意究竟何在?”“我不太会做零售生意,”威尔逊说,“我想再干我的老本行——盖房子。”
“做你老本行我不反对,”他母亲也在一旁插嘴说,“可是,像你这样乱投资,买这块地皮简直是毫无道理。虽说价钱的确很便宜,但买下这样的一块废弃而毫无价值的土地在手上,再便宜又有什么用呢?况且,那块地皮太大,整个算起来也要不少的钱,利息的负担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亲爱的妈妈,这种事我无法向您解说,请您不要在操心了。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我的判断不会比您差,有一天,您就会了解我的做法。”
“我倒不是干涉你的决定,”母亲接着说,“我只是提醒你,你的资金不多,要做最有效的利用。”
“是啊,”威尔逊的太太也在一旁帮腔,“你已经赔掉了十几万了,不能再胡乱冒险,难道我们这么多人的智慧不如你一个人?”
“这不是人多少的问题,亲爱的。”威尔逊笑着说,“因为你们都太不懂这一行生意,所以说大都是外行话。就像你常跟孩子们说的故事中那个所罗门王一样,他一个人的智慧大,还是大家的智慧大?”
“你又要讲歪理了,”他太太被他逗乐了,也笑着说,“可惜你不是所罗门王。”
“在你们当中,谈地皮造房子,我就是所罗门王。”
“反正你决定的事,别人想反对也是白搭。”他母亲接过话头,叹息着说,“你小时候就是这个样了,不知你哪一年才能改得缓和一点,听听你老婆的话?”
亲友们都起哄般笑了起来,年轻的威尔逊太太羞红了脸,低垂下头。
“我要是不听她的话,她怎么会跟我结婚?”威尔逊打趣地说。
朋友们被他逗得更乐了,在笑声中,一场争执云消雾散。而三年之后,事实证明了威尔逊这次的投资是何等正确。
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使孟斐斯市的人口大增,市区也迅速扩大起来。威尔逊买的那块地皮成了城市主干线延伸后的黄金地带,这时候人们才看出此地的环境是如何优美。
宽大的密西西比河从它旁边流过,望着那滚滚逝去的流水,再颓丧也会被大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激起满腔的雄壮豪迈之情。
威尔逊的这块地皮此时已身价百倍,但他并不急于脱手,也未在上面建造房屋,这似乎又是一个令人高深莫测的做法。
他的太太实在沉不住气了,私下里问他:“这块地皮你究竟作何打算?就这样摆在那里也总不是长远之计吧?”
“我知道,”威尔逊说,“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想出一个适当的利用方式来,因为那地方实在是太美了。”
“为什么不盖公寓楼,然后出售呢?”
“那太可惜了。”威尔逊说。
“你想想看,如果在孟斐斯市进口的地方盖上一座公寓,住进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对这个都市不是一种羞辱吗?我想,我要做的事,应当是既对得起自己,又对公众有益的事。”
“你想的太多,”威尔逊的太太笑着说,“我不再催促你赶快将这块地处理掉了。我突然觉得我对这块地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感情,我相信你会最终做出最适当的处置。”
夫妇之间,最难得的就是这种“超越言语”之外的了解,难怪威尔逊跟他太太的感情会始终融洽无间。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彼此之间已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
不久,威尔逊终于在这个地方创办了著名的假日旅馆。
在他看来,住惯了高楼大厦,吃腻了加工食品的城市居民们,大都有厌烦都市生活的心理,因此他们乐于在节假日期间回到大自然怀抱中,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一面观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一面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
而在威尔逊的假日饭店中,他为人们所提供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道的农庄建筑,再加上农家生产的蔬菜、瓜果等食品,都为久居都市的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它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很快威尔逊首创的这家假日饭店就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也为他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威尔逊也实现了他自己的诺言,既方便了他人,又为自己带来了利润。
做人做事一点通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上,有利的商机随时都可能变为不利的,不利的商机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为有利的机遇。关键在于,经营者是不是识变,能不能以静制动,变不利为有利。
2、抓住机会等于点中对方死穴
“欲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是最厉害的手段。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是“人治”,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治人”。照此看来,这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手段在政治、军事、官场、商场上百试不殆。
中国古代有两大成功商人:一个“商圣”陶朱公,另一个是“亚商圣”胡雪岩。二者做生意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胡雪岩,生逢乱世,能八面玲珑,不论官、商两道皆能呼风唤雨,可谓手段高明至极。
与胡雪岩关系最好的当属湖州巡抚王有龄,王有龄这个官就是胡雪岩冒身家性命为之捐来的。王有龄对胡雪岩自然感恩戴德。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可这天巡抚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探。”于是起身到了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交情,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了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治湖州府今年大丰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看。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出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个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两万两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将银子存入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是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得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做军火生意原本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是他的老师,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从中回扣十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浙江藩司也觉得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将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
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多,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所以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唯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浙江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假装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
两人推辞了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道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
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就应允。
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觉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胡雪岩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可谓厉害之极,他知道如果把周道台背后的勾当面告诉黄巡抚,可能以后对自己更加不利。原因有二:其一,周道台本来就对王有龄、胡雪岩有意见,这样更加深了双方的矛盾,结果对胡雪岩不利;其二,胡雪岩如果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巡抚,自己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周道台是黄巡抚的亲表弟,他不会对周道台做出什么过重处理,这样胡雪岩与黄巡抚之间的关系就不像原来了,变得复杂微妙了。为此胡雪岩断然否定了王有龄要对黄巡抚全盘托出的计划,而是制造声势,无中生有,把周道台逼到绝地,从背后把话堵死,使其只有按自己设计的圈套一步一步走进来。事毕,周道台不但不恨王有龄、胡雪岩,而且还万分感谢,双方都有好处,同时又借花献佛,使黄巡抚捞了实惠,这样一来,胡雪岩在杭州的日子自然好过。
做人做事一点通胡雪岩的“釜底抽薪”之计令人为之叫绝,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恰到好处。不论多么纷繁复杂的事情,只要瞅准机会、抓住突破口,都能轻松的化解。
3、处低不失斗志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失意的事情,无论在任何时候,人们都要学会居安思危,莫失去斗志,才可以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一只野狼蹲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地磨着牙齿。一只狐狸走过来对野狼说:“这么好的天气里,大家都在休息娱乐,而你却在忙碌着,你为何不停下来和大家一起玩乐呢?”
野狼没有说话,看了狐狸一眼,继续磨牙,此时,它的牙齿已经磨得又尖又利了。狐狸见野狼没有说话,非常纳闷,于是又奇怪地对野狼说:“今天的森林里非常安静,猎人早就已经回家了,不用担心他们回来,老虎也不在近处走动,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还那么用劲磨牙呢?为何不休息一下呢?”
野狼终于停止了磨牙,它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没事找事做,而是在提前在为将来可能突发的危险做准备。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那时再磨牙就来不及了。所以,趁现在有时间,就把牙齿磨好,将来发生危险时不会措手不及,可以保护自己。”
俗话说:“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野狼的磨牙行为给人好多启示。无论自己当前所处的情况怎么样,都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只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不失去拼搏的勇气,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可以去从容应对。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时难免受挫碰壁,处于人生的低谷。面对暗礁或者险滩,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表现:一是迎面撞上,头破血流;二是错愕停留,面壁思过;三是飞檐穿墙,力求突破;四是改变方向,重新出发。第四种表现,既有检讨,也有行动;既有决心,又有毅力,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若想要在厄运中出现转机,就要在厄运之前,思考出人生中可能会出现危险的替代方案。一旦失意或者处于低谷时,就能很快地调整自己,找到适合前进的新方向。
李白怀才不遇,官场失意,却在诗坛大放异彩;范蠡政界失意,却在商场大展宏图;爱因斯坦在家乡屡遭迫害,却在异国他乡受人瞩目,成为科学泰斗;里根在电影界极不顺利,壮志未酬,却在政界大放光彩,连选连任;苏轼被贬黄州,将失意踩在脚下,写出千古不朽的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们能成为楷模,原因何在?因为他们处低不忘继续奋斗,仍然自强不息。
当周围满是掌声与鲜花或者身处高位要职时,人们会感到得意之时的快乐与喜悦;然而当一不小心步入低谷或者面对万丈深渊无处可走时,人们难免会有伤心、失落之感,这是人之常情。这时,承受不住打击,丧失斗志,一直消沉下去,就会被沮丧蒙住双眼,找不到走出去的路。这时你该做的就是随时准备再度上台,不要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无论是原来的舞台还是新的舞台,只要不丧失奋斗的勇气,终会有机会成功。
世事难料,人生的际遇变化多端,起伏不定,有时是逃不过去的,不失去斗志,心存坦然自在的心情,就能为人生找到起点,找到再放光芒的机会。
管仲曾经辅佐公子纠对抗齐桓公,后来公子纠失败,他归降了齐桓公,并且做了齐国的相国。
对于当时人们的议论,他这样说:“人们认为我被齐桓公俘虏后,委曲求全是可耻的,可我认为有志之士可耻的不是被关在牢里,而是不能对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人们认为我所追随、拥戴的公子纠死了,我也应该跟着死,不死就是可耻,可我认为可耻的不是不随主死,而是拥有满腹才华却不能让一个国家称雄天下。”管仲置身于逆境,却不抱怨,而是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终于成为一代名相。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迎接失意,又不断地战胜失意的过程。失意并不可怕,失意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人们在处于低谷时,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冷静地自我反思,正视自身缺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地成熟、强大起来。
有人说,一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战役。谁也不欢迎失意,但谁也无法回避失意,就像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明天一定会到来一样,只能去面对。伟人、巨人、成功者在身处人生低谷时,他们不会一蹶不振,而是会在黑暗的角落里,悄悄地磨剑,用失意来祭旗,把失意当成前进的动力,用失意来鞭策、激励自己。
做人做事一点通巴尔扎克曾说:“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在任何环境里都不会自卑。一个不肯拼搏进取、浪费光阴的人,才是真正的低微之人。
4、人弃我取也能创奇迹
人争我弃,人弃我取,是一种特殊的略策,可用于军事上,亦可用于商战上。军事上属奇兵奇计,商战上可爆冷门、烧冷灶,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被誉为“上海滩奇迹之王”的周云光以善于抓住不是机会的机会来创造奇迹而闻名上海。如果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那么周云光就是这乐园中最为风光的几个人物之一。
周云光的银行是在非常险恶动荡的环境中建立的。银行诞生不久,便面临外商银行和钱庄两大国际和国内集团的夹击。当时的上海租界内外,外国银行林立,美国的花旗、汇兴,法国的东方汇理,英国的汇丰、麦加利,日本的三井、住友、三菱,比利时的化比、中法实业,德国的德华,俄国的道胜,荷兰的安达等银行,都是实力异常雄厚的金融财团。外商银行依靠强劲的实力,根本看不起中国的银行,周云光的上海银行更是没有被放在眼中。不少人都认为上海银行的倒闭是迟早的事情。
开办伊始,周云光经常能听到一些嘲笑说:“中国的银行是不可能办好的。”而此时,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远的不说,仅上海钱庄中就涌现出了诸如齐丰、同康、源康、庆富等实力超群的大钱庄。
实际上,在复杂交错的金融市场上,钱庄俨然以仅次于外商银行的姿态自居。华资商业银行,实际上是在外商银行和钱庄的夹缝中讨饭吃。周云光明白上海银行既无强大政治势力,又无雄厚经济基础。因此,对于这家“小小银行”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从服务质量和内部经营上下工夫。周云光知道这才是银行生命的源泉。
善于观察的周云光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外商银行和钱庄注重吸纳大户存款,而对小额存款颇为轻视,他就以此为突破口,特别看重小额存款,把它作为上海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他强调“服务社会”,主张“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
正因如此,他经营的上海银行特别标出“储蓄”字样,非常明显的表示该行“以提倡储蓄发展商业为本”。为了吸引小额存款,周云光别出心裁首先提出“一元开户”,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在上海银行开户。“一元开户”是针对上海的广大市民阶层专门设立的,因此,在当时中国金融界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件事在上海金融界一时引为笑谈,认为有失一个银行的身份。
甚至,就连老百姓也难以相信,当时,有一个顾客听说后决定亲自去试一试,他拿上一百五十元钱,要求办理一百五十个户头的存折。上海银行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为他开立了一百五十个户头。消息传出,许多小有积蓄的人纷纷登门,一下子便打开了储蓄业务的局面。
由于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和经济利益。“一元开户”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师、公职人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业主,争先恐后,纷纷将平时劳动收入及个人所得存入上海银行。这项在创办初期遭到银行业同行们讥笑的创举,一时间大获成功,风靡整个上海滩。以至于后来竟被上海各大银行相仿效,就连像中国银行这样官办的国家银行也放下了面子,积极提倡这种业务。
“一元开户”的成功使周云光在创造了一个神话,迅速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人物。人们由衷地佩服周云光的精明和眼光。在“一元开户”打开储蓄局面后,周云光并没有满足,他又乘胜追击,采取了上门服务的办法,亲自率领银行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
由于上海银行登门服务,手续简便,态度热情,深受师生欢迎。周云光进而在一些重点院校设立固定营业机构,进而为学校代发教职工薪金,促进了储蓄业务的拓展。接着,周云光乘胜追击,又发明出在工人居住区开办职工储蓄这一高招,同时他还在市民中办理定活两便、零存整取、礼券储蓄、存本取息等各种新型储蓄。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在上海滩无疑是空前的,在当时极富开创性。周云光不畏艰险,敢拼敢闯在中国金融史上导演了一幕幕令人回味无穷的经营神话。
能在旧上海的金融界独领风骚,周云光自有一份过人的能力,除了个人的奋斗,除了机遇的惠赐,周云光还以令人折服的个人魅力,在各种势力之间巧妙周旋。因为旧上海的金融市场是当时时政的畸形产物,是极不规范的。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比在其他地方更多的心血,还要洞悉具体国情,两者兼具方能争取机会。
做人做事一点通机遇来之不易,尤其是在逆境中,它需要人们以双倍的努力去发掘,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辞。周云光的成功就是一个鲜活的佐证。
5、“化整为零”制造奇迹
有些时候,一些表面上不可实施的计划,实质上却能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这需要人们具备灵活的头脑实现这一目的。
今天分期付款买汽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汽车销售行业仍是一条极其有效的销售策略。最先用这种方式销售汽车的人的确很了不起,事实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这一“高明手段”的确也引领了一个时代。
推销是一切经营活动的起点。这是任何一名推销人士必须承认的市场规则。
艾柯卡从做推销员的第一天起,就明白没有推销就没有经营的道理。而他本人在实践中也身体力行,丝毫不苟。他事业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扎实的推销基本功,关于这一点,他从来都没有否认过。
艾柯卡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福特公司的一员。1947年六月他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心——底特律城,成为一名福特公司的见习工程师。
福特公司有一个传统的制度,这个制度规定每一个见习工程师必须在全公司各个部门锻炼,它的目的是要求工程师们在每个部门停留几天,熟悉制造汽车的每一个步骤。
艾柯卡对公司的安排表示理解,他很愉快地和同行们被分配到全球最大的制造厂,锻炼学习。但是,现实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这倒不是说他受不了这种苦,而是他接触不到自己所喜欢的营销部门。
虽然,艾柯卡仅仅待了九个月,但这期间,他从制模厂到试车厂,从铸造厂到采矿厂,从炼铁厂到汽车装配线,不到受训时间的一半,他说对制造行业失去了兴趣。因为这些训练不是他所期望的,他感觉自己的才华被白白浪费掉了,他渴望去的是销售部门而不是工程部门。
经过深思熟虑,艾柯卡终于决定向公司提出到营销部门工作的要求。公司很快就给出明确答复:“我们希望你能留在福特,也不反对你的意见,但如果你决定走销售这条路,你必须先证明你的能力,出去推销你自己”。艾柯卡很快就被分到纽约区的汽车销售部,开始从低层柜台做起。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艾柯卡自认为遇上了好时机。他这种分析也不无道理。因为在二战时期不生产民用车辆,汽车成了当时的稀缺货,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的几年。汽车立刻成为抢手货,需求量大增,每一辆都以定价卖出,而且只多不少。
虽然艾柯卡的职位不高,但像纸片一样飞来的新订单却使他的工作举足轻重。他放下电话机,看着一辆辆全新的汽车到处走动,与众多希望成为百万富翁的汽车经销商打成一片,与他们共同分享推销技巧。
没过多长时间,艾柯卡就以出色的业绩被公司提拔成为得州胡克贝茨城的经理。他和经销商继续保持了以往的密切合作方式,因为他明白这些经销商是美国汽车的灵魂所在。他们也是福特公司固定的销售渠道,因此他以最好的售后服务来回报他们。
艾柯卡认为他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因为他了解经销商的贡献,因此他在工作中努力使经销商感到满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他的工作越做越好,经销商对他也越有信心。二是得益于他自己提出的化整为零的销售方式。
1958年新型福特汽车刚刚上市之后,销路还没有打开,几乎收不到任何定单,尤以费城地区销路最差,迟迟打不开局面。
面对这种行情,艾柯卡心急如焚,以前在费城当过几年推销员的艾柯卡一边推销汽车,一边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在这次调查中,他收获颇大,原来,并不是这个地区的居民不想买,而是他们的收入除去生活费以外,就所剩无几了,哪里敢奢谈买汽车。
艾柯卡经过研究,决定改变以往的销售方式,针对这个消费层的顾客,他设计出了一种灵活多变的方法,即要他们在这些日常开支之后,再增加一项以日常开支方式购买1958年新型福特汽车的办法,首先交相当于总售价百分之十五的定金,以后在四年之内,每月付款五十八美元,在四年之后这辆车便属于顾客本人。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使那些工资不高的消费者敢于购买汽车。除此之外,他还配了一个既醒目又动听的广告:“一个月只要付出五十八美元,就可拥有福特五十八型新车。”这句广告名言一出便奏了奇效,打动了千百万消费者的心。
短短三个月内,这种新型汽车在费城的销售量一路飙升,很快就居全美国各地区之首,艾柯卡也因此一跃而成为福特公司华盛顿地区的经理。
艾柯卡这一举动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人们看重近利的心理,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宣传一个月只需五十八美元就可以买一辆新车,这无疑是一个对人们有很大诱惑力的宣传,因而获得了成功。
广告具有软硬之分,花钱做的硬广告虽然可以风行一时。但是,构思精巧的软广告却可以传遍市场每一个角落。艾柯卡正是这样一个善于运用软硬招数打开广告之门的人。
在很多顾客的心目中,艾柯卡是一个与他们非常亲近的人,他十分重视顾客的意见。每一款新车的问世,他想到的总是符不符合顾客的要求,总是请顾客发表意见,以便改进。
艾柯卡是真正为顾客着想的人,这种关怀是发自内心的。他经常邀请所辖地区的顾客到汽车厂做客,并请他们对新汽车发表评议。在这些客人中,有收入比较高的白领,也有收入中下的蓝领。艾柯卡对待他们从来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一次,当一些顾客对新型车发表感想之后,策划人员发现白领阶层的夫妇非常满意型号为“风神”的车型,而蓝领工人则认为车虽然很好,但买不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引起了艾柯卡的注意,后来,他请他们估计一下车价,几乎所有的人都高估至少八千美元左右。他由此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风神”车太贵就不会有很多人买。当他告诉客人“风神”车的实际价格只有二千五百美元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诧异:“开玩笑?我要买一部!”
艾柯卡知道定价既是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制定一个既符合公司利益也使普通顾客能够接受的价格,最重要的就是要摸透消费者的心理。据此,他最后将“风神”汽车的售价定为二千美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企业目标确定之后,广告宣传活动就成为开路先锋。艾柯卡是一个非常重视广告策划、宣传的企业家,为了推出这种新产品,他委托桑斯广告公司为“风神”的广告宣传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广告策划。
艾柯卡在新型“风神”车上市的第一天,就根据既定计划,安排一百八十家权威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风神”车广告,旨在突出这款车的物美价廉。
这部广告重点突出的是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性能,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艾柯卡把广告定位在这一点上,在广告画面上:一部白色“风神”车在奔驰。在右上方,大标题是“出人意料”,副标题售价两千美元。这一步广告宣传,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为主,进而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打基础。
艾柯卡还邀请各大报纸的编辑到迪特南斯为新车大造声势,他供给每人一部“风神”车进行大赛,同时还邀请两百名记者亲临现场采访。这样还同时吸引了大量普通观众,间接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艾柯卡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使用了障眼法,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赛车活动,实际上,这是一次极富广告韵味的宣传活动。事后有数百家报纸、杂志争先恐后地报道了“风神”车大赛的盛况。
艾柯卡并不仅仅满足报纸传媒的造势。他把精心策划的宣传攻略,进一步拓展到了电视领域。选择电视媒体作宣传,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广告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产品知名度,从而使产品家喻户晓。从“风神”上市一开始,各大电视网就不厌其烦地每天重复播放“风神”车广告。
这部电视广告片也是经过周密策划的,而且艾柯卡还花巨资启用了国内广告界最强的阵容。它是由汉森广告公司制作的,其内容是: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中,一个渴望成为一流赛车手的年轻人,驾驶着漂亮的“风神”车在飞驰。随后飞扬的风沙逐渐形成了广告词“出人意料”。对观众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令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久久难以忘怀。
艾柯卡的目标是让在每一个角落里的人都能了解“风神”汽车的优越性,因此他还竭尽全力在美国各地最繁忙的十七个飞机场和三百六十家假日饭店展览“风神”汽车。以实物广告形式,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并且选择最显眼的停车场,竖起巨型的“风神”广告牌以吸引过往的行人。
在上述计划完好地付诸实施以后,艾柯卡还向全国各地几百万小汽车车主,寄送广告宣传单和实物。此举是为了达到直接促销的目的,同时也表示公司忠诚地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决心。
毫无疑问,艾柯卡导演了一部称得上具有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之势的广告巨片,在上述几大步骤实施后的一周内,“风神”便轰动整个美国,风行一时。在“风神”上市的第一天,就有超过数以万计的人涌到福特代理店购买或预定,大大突破原先设想的销售量为八千部的广告指标,后来销售数字增加到二十万部,取得空前的成功。
这一显赫的成绩,使艾柯卡一举成为“风神车之父”。由于艾柯卡策划有方,取得了成功,艾柯卡终于为公司所重用,被破格提升为福特集团的总经理,很多美国人把他看成是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做人做事一点通任何一名成功的营销人士都懂得理解顾客的客观处境,因为这对企业而言,就是制定灵活多变的营销政策的根据,也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利”与“善”的因果关系链的终端就是令人心动的机遇。电视广告作为传媒业新兴的骄子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艾柯卡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投入巨资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6、淘金不如“分金”,东方不亮西方亮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只要你心态是正的,不搞“歪门邪道”总会有成就的。
1850年,大批淘金者来到美国旧金山淘金,到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满脑子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美梦:淘金发财。
自从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便掀起了“淘金热”,世界各地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都向这里涌来了。
在这支庞大的淘金队伍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李维特·施特劳斯,他抛弃了自己厌倦的家族世袭式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位哥哥远渡重洋也赶到美国来“发财”。
现实并非李维特想象的那样:这里淘金的人多如牛毛,淘金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他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心里盘算开了,做生意或许比淘金更容易赚钱。这样他就开了一间卖日用品的小店。
从德国来到美国,异国他乡,一切都是新的——那样的新鲜,又是那样的生疏。要开好这个小店,他得向当地的美国商人学习做生意的窍门,学习他们的语言。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一个地道的小商贩了。
一天,有位来小店的淘金工人对李维特说:“你的帆布很适合我们用。如果你用帆布做成裤子,更适合我们淘金工人用。我们现在穿的工装裤都是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用帆布做成裤子一定很结实,又耐磨,又耐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句话就把李维特点醒了,他连忙取出一块帆布,领着这位淘金工人来到了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为这个工人赶制了一条短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装裤。
就是这种工装裤后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服装——牛仔裤。那位矿工拿着帆布短裤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维特已经考虑成熟了:立即改做工装裤!
许许多多的发明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真像诗人说的:“妙语本天成。”
这许许多多的偶然,对无心者来说,犹如一阵凉风吹过,转眼就不见了。而对于有心人来说,这就是无价之宝,他们常常会抓住这一瞬间的“电光”,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热核爆炸”。成功人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紧紧抓住很多偶然的东西,做出惊人的成就。
李维特就是这样,帆布短裤一生产出来,就受到那些淘金工人的热烈欢迎!这种裤子的特点是坚固、耐久、穿着舒适……大量的订货单雪片似的飞来,李维特一举成名。
1853年,李维特成立了“李维特帆布式装裤公司”,大批量生产帆布工装裤,专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
顾客的要求就像上帝的旨意,否则,就会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失去优势,甚至一败涂地。
李维特对此是心知肚明的。从帆布工装裤上市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停止过对自己产品进行的思考,哪怕是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他还是不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更新的创意。
他亲自到淘金现场,细心观察矿工的生活和工作特点,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产品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了让矿工免受蚊叮虫咬,他将短裤改为长裤;为了便于矿工把样品矿石放进裤袋时不会裂开,他将原来的线缝改为用金属扣钉牢;为了让矿工们更方便装东西,他又在裤子的不同部位多加两个口袋等。
通过这些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李维特的裤子越来越得到矿工的欢迎,生意更加兴隆了。
后来,李维特发现,法国生产的哔叽布具有与帆布同等耐磨力,但是比帆布柔软多了,并且更美观大方,于是决定用这种新式面料替代帆布。不久,他又将这种裤子改缝得较紧身些,使人穿上显得挺拔洒脱。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矿工们更加欢迎。经过不断的革新改进,牛仔裤的特有式样形成了,“李维特裤”的称呼也渐渐改为“牛仔裤”这个独具魅力的名称。
做人做事一点通李维特本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员,但他看到淘金的人太多,如此激烈的竞争,成功者肯定是少数,不如在这些人身上打主意赚点钱。这正应了那句话,东方不亮西方亮。淘金不成,可以“分金”,这样的手段的确高明。
7、借强者的势力壮自己的声威
“大动作”就是大手笔,有了大动作,往往能主宰局势,确保你的地位不受威胁。
如果说曹操对每一个有用之才只是采取以单对单的借力方法的话,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则可谓是空前绝后的惊世之举。利用天子的声威,收服天下人心,是曹操施展借力本领的巅峰之作。
曹操刚崛起时,天下各主要势力各有优势,如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固守,刘备则凭借“光复汉室”的招牌而感召天下。在这种群雄并起的形势下,欲想谋求霸业,必须营造一种自己的优势来号令天下,曹操经过比较权衡,决定以“奉戴天子”——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自己的政治优势。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做“要想打鬼,借助钟馗”。打鬼借助钟馗,确实是一个十分高明的做法或谋略。因为一方面鬼是怕钟馗的;另一方面,谁有了钟馗,谁就掌握了号令和汇聚所有打鬼力量的优势与主动权。
“打鬼借助钟馗”这种做法的原理不过是做事情尤其是做大事情要借助一种招牌,或者说打着一种旗号(借一面义旗),而这种招牌和旗号的名声必须是响亮的,表面的威信必须是公认的。这样才能感召众生,竭智效力。
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者都颇得“借一种旗号”号令天下的真传与实惠。众人皆知的春秋首霸霸主齐桓公就是通过“尊王攘夷”的做法而获得其政治上、军事上的主动权。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又是运用这一谋略的经典范例。
但是“打鬼借钟馗”失败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的,远的不说,曹操之前的董卓就是一例。
在曹操之前,先是董卓控制着汉献帝这面“义旗”。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将献帝西迁长安,安置在未央宫中。董卓自己则在长安城东修筑了一座堡垒居住,取名郿坞。郿坞城墙高厚各达七丈,高度与长安城墙相等,称为“郿坞”。董卓将从洛阳等地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藏在坞中,单粮食就可供三十年食用。董卓不无得意地说:“如果大事成功了,我可以雄踞天下;如果不成,我守着这些东西也可以过一辈子了。”周初时,周文王立吕尚为太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意思是太师吕尚是可尊崇的父辈。董卓以吕尚自居,自为太师,号曰“尚父”。他擅自乘坐只有皇太子才能乘坐的青盖车,对亲戚大加封赏,以弟董曼为左将军,封鄂侯,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执掌兵权。其子孙即使还是幼童,也都一概授官,男的封侯,女的做邑君。宗族内外,并列朝廷,声势煊赫。
可惜他是一个专横跋扈、滥施淫威的暴徒,没有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很快便落得个“暴尸于市”、“焚尸于路”的下场。
董卓的前车之鉴如何汲取,曹操阵营内部谋士们的不同意见如何采纳,是对曹操能力和胆识的严峻考验。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决策,曹操的重要将领们是有分歧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贺年节的会议中向重要的幕僚和将领提出了这个问题。
富于谋略的大胡子将领程昱首先表示意见:“依情报显示,皇上现在离开关中,进驻于安邑,如果能趁机奉迎皇上,必能取得竞争优势。”
荀彧表示:“豫州离司隶区最近,目前有一半以上已在我们的控制中,如果要迎接皇帝,应以洛阳及许都最为合适,因此要准备这件工作,必须清除豫州境内其他的力量。”
首席猛将曹仁则有不同意见:“虽然张邈的势力已清除,但吕布、陈宫等雄踞徐州,和袁术勾结,随时可能再度威胁兖州。因此属下认为应先稳定东方,彻底摧毁袁术及吕布力量,再行经营豫州。”
夏侯的意见也差不多:“就军事形势观察,豫州连接司隶区和荆州,目前拥有部分倾向袁术和刘表的小军团部署,正好可作为缓冲。清除豫州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北方袁绍、东方吕布、南方刘表、西北面西凉及司隶区军团的层层包围中,是相当不利的。”
几乎大部分将领及幕僚都赞同夏侯的看法。
曹仁更进一步表示:“奉迎天子并不一定有利,董卓便成了众矢之的,以我们现有实力,‘挟天子’不见得便能‘令诸侯’。万一掌握不好,未受其利反将先受其害。”
满宠也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探询袁绍的动向,对奉迎天子来讲,袁绍最有实力。如果这个时候因此事和袁绍闹翻,很可能会遭到倾覆危机,应审慎对待。”
曹操回答道:“由冀州府传来消息,袁绍阵营里为了奉迎天子之事,意见分歧,审配等人坚持反对意见,袁将军本身似乎兴趣不大,况且和公孙瓒间的战争仍在持续中,依目前情报判断,或许不致于有所行动。”
荀彧大声表示:“奉迎天子绝非纯为功利,从前高祖(刘邦)向东讨伐项羽,便以为义帝复仇作为出师之名,因此得到天下诸侯响应。董卓之乱起,天子流亡关中,将军便首倡义军勤王,只因山东秩序混乱,才使我们无力兼顾关中。虽然战事连连,我相信将军仍然心向王室,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吧!今皇上脱离西军掌握,正是大好机会啊!拥护皇帝顺从民望,此乃大顺;秉持天下公道以收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人才,此乃大德。即使会遭到其他势力围剿,也难不倒我们的。要不及时决定大计,等到别人也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啊!”
在众人争执不休中,曹操突然想起当年反董联盟时自己和袁绍间的对话。
袁绍曾问曹操:“如果这次举兵失败,您看我们应以何处为据点最为适当?”
曹操反问:“以阁下的意见呢?”
袁绍回答道:“我认为我们应以黄河以北的冀州山区为据点,争得北方的协助,以向南争取霸权。”
曹操当时并不同意袁绍的看法,他认为地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确如荀彧所言,汉献帝虽早已名实不符,但在一片混乱的政局中,他仍是天下人心之所系呢!
曹操当机立断,决心奉迎汉献帝。
此后,曹操又经过一番艰苦曲折的奋争,终于于建安六年(公元196年)八月将当时处于困窘中的汉献帝迎至许都。
将窘困流徙中的献帝迁到许都,由自己来充当献帝的保护人,是曹操政治生涯中的得意之作。曹操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获取了高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而且把献帝变成了自己进行战争的工具,从此无论是征伐异己还是任命人事,都可利用献帝名义,名正言顺,置对手于被动地位,而给自己创造了极大的政治优势。
另一方面,这样做在客观上对国家、对人民也有好处。当时群雄割据,谁都想吞灭对方,独霸天下。曹操迎帝许都,将献帝置于自己有力的保护之下,虽然使献帝变成了一个傀儡,但却也使献帝在局势极为混乱的时期免除了被废黜、被杀害的危险,保留了这样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使得不少割据者的野心、行为受到遏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集权,对控制割据、分裂局面的恶性发展,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发挥了一定作用。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混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乘乱起兵者,只有军事家的头脑,而很少有政治家眼光。而只有曹操独具慧眼,清楚地认识到政治决策的正确与否,民心的向背,是决定胜负的首要因素。因此他毅然接受了僚属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把献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
这就是曹操的手段,他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随便征伐,以达到自己统一天下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这里的难题难易程度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有些时候这些难题真的让人头疼,进退两难。如果要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主要是看对象。找时间、抓机会,力求巧妙。
做人做事一点通我们行走的路不总是笔直平坦,难免有凹凸不平和激流险滩,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一味地勇往直前,难免会跌倒,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事业上征途上也是如此,不可能总是“顺水又顺风”,巨大的困难如同拦路虎一样,横在我们面前,与其被老虎咬得遍体鳞伤,倒不如悄然绕行,因为我们应该牢记的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和老虎争斗,而是绕过老虎到达目的地。
8、等待是在创造机遇
广告是近些年的新生事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报纸,映入眼帘的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可见商家们还是很看重广告这张王牌的。但是要把广告做得精,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领带大王曾宪梓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广告宣传,而且十分注重广告艺术。他认为好的广告事半而功倍,反之则事倍而功半。
大名鼎鼎的“金利来”领带最初是在一个简陋的小作坊里生产的,但它最终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雅之堂,跻身名牌之列,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和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
80年代初,随着大陆市场的繁荣,西装开始成为大中城市着装的热点,许多香港的厂家着手有计划地打入大陆的服装市场。曾宪梓也开始为“金利来”领带进入大陆市场设计一着妙棋。从1981年起,曾宪梓耗资百万开始在大陆电视网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宣传,“金利来”领带很快就覆盖了大陆广告市场。人们只要打开电视机,准能听到那句意味深长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连几岁的孩童都能念诵。然而,想乘机赚一笔的商人遍寻全国市场却没有“金利来”的影子。原来,这是曾宪梓有意造成的市场空缺,让销售和宣传有一段时空间断。根据价值规律,供不应求,必然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这种情景持续了整整两年,广告宣传耗资百万,产品却难觅踪迹。曾宪梓稳坐香港,按兵不动。香港商界为之震惊,深深佩服曾氏的深谋远虑。
1983年,“金利来”不慌不忙地进入了内地市场,人们蓄积已久的购买欲望很快就迸发出来,使“金利来”销量空前,获得了巨额利润。曾宪梓仍然采取同样的做法,全力稳定大陆、香港的市场,对东南亚各国只按计划播出宣传广告。两年后,“金利来”又一次主宰了东南亚领带市场。曾宪梓的“时空间断式”推销法,在香港商界尚属首创。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招妙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广告宣传的同时,产品销售热潮便已经开始,这被认为是机不可失的“黄金时刻”。曾宪梓却将它放弃了,有意造成宣传与销售的时空间断,而且耐心地等待长达两年之久,令消费者由好奇到寻觅,由寻觅到渴望,形成消费势能的递增蓄积,犹如大坝之于江水,人为地制造水位落差,最后形成万马奔腾之势。
做人做事一点通光打雷,不下雨,把人的好奇心一直吊到嗓子眼,然后不慌不忙地现身,侦探小说谓之“悬念”。曾宪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悬念”运用到了广告上,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逆向思维,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9、相信自己的判断,叩开机遇之门
不知何时,派生出了这样的话: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真正认识自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半;战胜自我就等于战胜了对手……如果真的能够相信自己、战胜自己,就等于为自己叩开了机遇之门。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事,自己想在某一个地方开一家饭店,但总怕没生意,迟迟不敢开始。这时有一个人捷足先登开了起来,生意居然很火,你可能会很后悔,唉!我还想什么?为什么不先做起来?类似的事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痛定思痛,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有了这样那样的后悔?恐怕是对自己的判断有怀疑吧?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1906年出生于土尔其西海岸的伊密尔,1922年全家逃难到了希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很多人没有摸准市场的脉搏,拼命地扩大再生产。不久就出现了市场过剩,物价迅速下跌。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资金流动起来,特别是那些资金比较少的人,都纷纷将自己的产品降价销售。那些手里稍有积蓄的人,都在考虑买点儿什么不会赔钱的东西,以免自己手里的钞票贬值。在这种时期,善于经营之道的人却在研究干什么事情可以赚更多的钱。
奥纳西斯就是想赚更多的钱的人。他想,生产过剩、物价暴跌之后,经济必然再次繁荣,商品的价格一定回升,有的还会暴涨。毫无疑问,现在买进便宜的商品,到那个时候就会获得成倍的利润。
可是买什么呢?股票、房屋、黄金……这些东西,他都不买,他买的是经济危机之中最不景气的海上运输工具——轮船。他是这样分析的:世界经济一旦复苏,运输必须先行,他投入的钱就会像植物一样疯长,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有了这种认识,他马上把全部财产都抛了出去。
到哪里去买船呢?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加拿大国营运输业几乎破产殆尽,最后不得不拍卖家业,其中正好有六艘货船,十年前的造价是二百万美元,而现在每艘的价格却是两万美元。这个消息传到奥纳西斯的耳朵里,他差点跳了起来,急忙赶到加拿大买下了这六艘货轮。
在此后的几年内,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奥纳西斯干了一件蠢事,而现在却都认为他是疯子。可是奥纳西斯却整天笑眯眯的,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了信心。
奥纳西斯的运气终于来了,但不是因为经济复苏,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到处都需要美国的各种各样物资。这时,谁有能力在太平洋、大西洋运输货物,谁就可以赚到大笔的钱。一时间,奥纳西斯的六艘货船成了六座浮动的金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奥纳西斯已经成了商业巨头之一。话得说回来,如果不是战争,奥纳西斯发财的速度不会这样快,但是,只要世界经济复苏,他是一定会发财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奥纳西斯预见到,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石油运费的猛涨,运输石油必然带来超额利润。他把牙一咬:投巨资建油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油轮的载重量是一万吨,而到了1960年,就发展到十万吨了。1975年,奥纳西斯拥有油轮达四十五艘,其中二十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有二十艘。这一艘艘大大小小的油轮,就像一台台造钱的机器,源源不断地为奥纳西斯制造出大量的财富。
1975年,奥纳西斯去世,享年六十九岁,他的资产高达十几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创办了好几家造船厂,买下了爱奥尼亚海岛上的斯斜紫奥斯岛,兼营着一百多家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办事处,他的矿山、土地等财产,没有人说得清楚……对于奥纳西斯的成功,很多人都归功于他惊人的魄力和精妙的思考力,认为他能够很好地适应他所遇到的每个人,和这些人友好地相处,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
奥纳西斯曾对丘吉尔说过:“我是通过艰苦奋斗创下基业的,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惊人的本领,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您知道,每当上天风调雨顺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赐,他们失去了主动权,他们失去了活力。这就好比中国的那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此相反,我们如果处在艰难的困境之中,为了生存下去,就会不断努力。经过不断的奋斗,我们就不断地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环境,就会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环境,会花很大的力气去创造,去创业,去开拓新的领土。说实话,我就是在贫穷中发奋图强,我就是在困境中不断前进的。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会在轻轻松松中就可以取得胜利的。应该着重指出的是,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信心,我从来不怀疑自己。一个人只有突破自己对自己的限制,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据说丘吉尔听了这段话后极为欣赏,认为十分深刻。奥纳西斯没有怀疑自己的判断,当然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原因就在他说的这段话中,如果细细地品味奥纳西斯的这段话,不难发现他的成功奥秘:胆略过人、善抓机遇、努力奋斗!
做人做事一点通奥纳西斯相信自我,始终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判断,因此它能一次次地抓住机遇。因为机遇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就看你如何把握;机遇是可大可小的东西,就看你如何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