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宁波老话故事
45351300000059

第59章 亲眷要算娘舅 人情要算扫帚

宁波城里庄家,靠做小生意发家,成了小有名气的商人。这一日,儿子庄尚元小登科(结婚),宾客盈门,高朋满座。主人请来一位老秀才坐局房(记录人情礼金),局房先生碰到一桩奇事:庄尚元的娘舅送来五把竹笋、十把毛竹梢扫帚,权作贺礼。局房先生为此难以落笔。此时,客厅传来这位娘舅与客人谈笑风生的对话。

“娘舅,请你先喝茶。”娘舅说:“请客人昼过(中午)吃笋。”客人说:“茶好香呀!”娘舅说:“笋多鲜呢。”“雨前茶好。”客人话音刚落,娘舅对上:“露中笋嫩。”“龙井佳茗是贡品。”娘舅对:“山塘玉笋进御筵。”客人不信:“此话怎讲?”娘舅不假思索答道:“那年乾隆皇帝来天童寺进香,方丈叫我去掏黄泥拱(未出土)笋给万岁尝鲜,此笋冰清玉洁,故称玉笋。”

众客人点头称赞。又一位客人问道:“娘舅尊府何处?谋何高职?”娘舅笑道:“我是一个山野村民,家在东乡岙里头山塘村,免尊府高职,做点天字出头之事。古人云,农夫不耕种,饿煞帝皇君,樵夫不打柴,何来茶水热腾腾。”他不卑不亢,将自己种田人、斫柴人的身份讲得如此惟妙惟肖,众人敬佩不已。

娘舅喝着茶水又道:“妹夫是经商的,商人又称‘抲花蛇’,整天操秤,秤杆上钉着秤花。‘抲花蛇’人如果短斤缺两,必被花蛇咬死。庄家如此兴旺发达,就知道妹夫是个有正义的好商人,为我阿妹娘家增了光。”客人听了个个笑容满面,连连点头。

此时,来庄家庆贺做“戏文”的领班拿着戏单请主人拣戏文。众客人忙道:“今日娘舅大石头在此,就应他来点戏名。”娘舅当仁不让,接过戏单慢慢道来:“做戏人称戏子,实有侮辱人之意,而君子人称其为伶人。伶人风餐露宿跑江湖,自食其力,何等之辛苦的行业。做戏是劝人为善、教人聪明的喜庆之事,连唐明皇也赞不绝口,与伶人同台做戏。今日外甥小登科志喜,应上演苏秦苦读书后方有‘大登科’之日的《苏秦悬梁刺股》戏文。第二出(本)戏应演《三娘教子》,我阿妹应学三娘,苦教尚元成材为状元。”客人对这位农夫、樵夫娘舅刮目相看。

接着娘舅歉意道:“今日外甥大喜之日,做娘舅理应重礼庆贺,我不怕塌台,家中拿不出银两,只用鲜笋、扫帚聊表心意。这毛竹梢扫帚用最韧的淡竹篾,是我亲手所扎,牢固耐用,送给妹夫,扫尽屋里邋色(垃圾),再从外面扫进财富。我阿妹是桐油畚斗,家中钱财一点也不会走漏,故而庄家一天天富起来。但愿外甥与外甥媳妇像爹娘一样,山塘扫帚配桐油畚斗。”

局房先生聆听了娘舅这番话,立马拿起羊毫在人情簿首位写上“娘舅人情胜千金”,然后向众客人道:“庄家亲眷要算娘舅,人情顶重要算扫帚。”

由此,天童街山塘村毛竹梢扫帚出了名,而“亲眷要算娘舅,人情要算扫帚”成了宁波老话。

(俞信茂讲述 乐炳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