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妙手回春术
45435300000007

第7章 彝药

彝族药物的种类多达几千种,包括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彝医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在某些聚居区(如凉山)由于没有一定的测量工具,再加上使用单味药较多,所以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彝族地区药物种类多,产名贵药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了。在凉山地区除有丰富的植物药外,动物药中珍贵者亦极多。

冬虫夏草

彝族的药和酒有着很大的联系。彝酒是用谷类和曲酿成。彝族用酒治病历史较长,范围很广,数量较多,方法各异。常见的有酒泡药(药酒);以酒(或甜白酒)为引煎药;以酒兑服药汁(或药粉);以酒调药外敷或点火酒。这些都是彝族医药中的古老传统医疗方法。可见,酒在彝族丰富的药物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对彝族药物的深入了解,不但在研究开发方面得到广度发展,而且在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也得到深度发展。一些效果独特的药物经过系统深入研究,已研制成新药投入生产,并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疗效。如四川凉山发掘的彝药“木谷补底”,经原植物研究,确认为虫草属一新种凉山虫草,具有产地海拔低(1500米)、虫体大(子座高20~30厘米,径1.5~2.3毫米,是冬虫夏草的3倍)、资源丰富三大优点,实验室研究证明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均与冬虫夏草一致,早已为中国珍贵药材虫草开辟了一条新药源。另外,还有如“一妹姑班”、“苯之多七”、“罗锅底”、“灯盏花”、“瓦布友”等均为取得了新的突破的药源。

1.彝医特色疗法

火罐取:主要用牛角、竹筒、烟杆等制成。其方法与汉医中的火罐又略有不同,如火罐筒(牛角、竹筒、木筒)的底部要钻一小孔,周围敷上蜂蜡。拔火罐时,医者先口对小气孔,用力吸尽筒里的空气,然后用舌尖将已被温化了的蜂蜡封住小孔。若是狂犬病或蛇伤病人,医者口中还要含上白酒以免中毒。待火罐把毒气扯在一处时,在起包处点针见血再拔,吸出毒血。此法主要用于狂犬病、风症、箭症、蛇症、扭伤等。此外,还可用于子宫倾倒、下垂,但不点针取血。若火罐内放上一些取风的陈艾、花椒、火葱、韭菜等药末或药泥,由扯风、扯毒力强而疗效更佳。

蜡纸取:此法用于忧思、郁怒、暴气引起的不思食,口渴欲饮,清瘦无力,肌肤变黑,或咳嗽的气火伏心症。气火上冲头部,则表现出双侧太阳经痛,头重,昏晕,目发黑或黄。

灯草取:此法用于不慎食入羊蹄岔肉中被肉包裹着的小毛团,而致腹部剧痛。俗称“羊毛针痛”。

药物取:此法适用于虫牙痛。方法是把闹洋花籽磨成碎末,然后把它放在一个烧红的石板上,加猪油,周围敷上泥土,中间留孔,插上一根竹管,痛牙接在竹管上端,这样,痛牙里的“小虫”就会寻香气而爬进竹管里。

鸡取:通过剖鸡取象,把病人身上的病灶及毒气取到鸡身上,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身上的毒气。彝族民间还常用活鸡剖开,紧贴患者的胸部,以抢救休克和危重病人。其他动物也可以用来取象及取毒。

2.彝医专家

方文才,男,彝族,生于1947年,中共党员。自幼学习彝医药,14岁时已攻读大量医学名著并开始行医,18岁时已在滇南地区小有名气。1971年入伍,在昆明军区司令部门诊断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任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民族民间医药报》主编、《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副主编、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自20世纪60年代从事民族民间医药工作以来,在彝医药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能识别和应用于临床的植物药达3140余种,并写出了约12万字的药物分布资料,收集并制作出2200多种药物标本,撰写了《民族医药教材》《彝族医药学》《民族民间药物治疗内科病症》《民族民间方剂选》《彝族医药珍本集》翻译,整理了彝医古典著作《医病书》《医病妇药书》等。

几十年来,诊治了省内外及国外病人20余万人次,培养了初、中级医药人员300余人。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光彩的事业》《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书刊报纸或电台报道。在科研上取得了多项成果:“复方灵芝糖浆”治疗冠心病,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效果显著;“杜鹃花糖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获原昆明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几年来,又研制出治疗眩晕症的显效药物“方氏八仙丹”;抗老防衰的营养保健品“八仙饮”;主治神经性头痛、外伤后头痛的良药“脑康灵”;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与子宫肌瘤的药物“方氏妇乐康”;治疗关节炎与肩周炎的外擦剂“乌龙酊”;治疗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的“方氏胃肠乐”等。他在治疗中学习古老的方法,但又不死搬。他认为,正气不能存在,不仅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疾病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主张“无病善防,增强体质,有病驱邪,慎毋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