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奥林匹克精神
45445900000005

第5章 奥林匹克精神的概念和作用(2)

自古以来,运动场上人人平等,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分。在现代高科技的裁判工具帮助下,更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误差和作弊,径赛准确度可达到千分之一秒。当跑步运动员冲刺到终点。电动显示器就已经同步把成绩公之于众。尽管裁判工作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奥运会的透明度和科技手段的不断改进是公正竞赛的保证。

四、团结友好精神

《宪章》中把友谊、团结和相互理解都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内容。《宪章》还规定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我想所谓的团结、友谊、相互理解都是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与和谐的世界。这也正是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外交方针。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友好是世界和平的基石。

古代奥运会有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神圣休战,也就是在奥运会期间希腊各城邦之间一律停止战争。他们由奥林匹亚选派纯希腊种族的特使到各个城邦游说,宣传违抗者要受到神的惩罚。现代奥运会也一贯反对发动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而且也深受战祸之苦。近几届也号召在奥运会期间停止一切战争,但并未取得成效。顾拜旦在《体育颂》的结尾大声疾呼:“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它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会互相尊重和学习,使不同的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的动力。”

如前所说,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欢聚一堂,既是体育技艺的竞赛,也是建立友谊和相互理解的机会,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早在1894年,顾拜旦在希腊的一次演说中说过:“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渗透新的体育场,并在其中保持对荣誉和公平的崇拜,这将使体育在伦理教育和社会和平以及促进肌肉发达等方面都有所帮助。”他接着说:“这就复兴奥运会的原因,它必须每四年给全世界一次愉快的、亲兄弟般的相聚机会。这种相聚将逐渐克服人们对关系到他们的所有事物的无知,一种煽动仇恨、积累误解和对抗,沿着野蛮小径走向残酷冲突的无知。”在1935年,他还说了一段著名的话:“历史是和平最好的守护神。让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热爱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但是让人民相互尊重却并非是乌托邦的幻想。为了互相尊重,人民首先要互相了解。”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任务就是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团结。

五、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奥运会起源于宗教祭祀,是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力量、速度和耐力以及肌肉发达的人体美,向诸神表示虔诚,祈求诸神的保佑。这种宗教习俗早在古代奥运会前的荷马时代就已经盛行,只不过到公元前776年才规范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作为希腊各城邦的公民把参加这种活动看成一种特殊的荣誉,但参加者必须付出艰苦训练的代价,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奉献精神就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

从运动训练的历史角度来讲,人类经历了自然训练、超负荷大运动量训练和现代的科学训练。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要付出超过常人的艰辛,所以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就。顾拜旦在1920年曾发表过一篇讲话,其中谈到训练问题,他说:“一项运动记录是一个人的力量和性格相互影响所达到的极限,是一个人个性高度发展的极限。他的社会地位,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门第或财产均不起任何作用。不管他是王子还是平民,都不会使他的跳跃增加一英尺,也不会使他在规定时间内的跑步、游泳、划船距离增加半码。”他在1935年柏林电台广播题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哲学基础》中谈到运动训练的一条规律,即“为吸引100人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有50人从事运动训练;为吸引50人从事运动训练,必须有20人从事专业训练;为吸引20人从事专业训练,必须有5人具备创造非凡成绩的能力”。这说明运动训练是金字塔式的,而且具有很高的淘汰率。因此,运动员在训练中必须要有这种奉献精神。由于训练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运动员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在我们国家,从少体校到国家队再达到世界冠军的水平,大约成功率只有几千分之一。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从小就牺牲了正常的学业,推辞了恋爱和婚姻,放弃了节假日和家庭生活,每天从事单调而枯燥的训练。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如一日,这需要多大的毅力。难怪不少运动员在领奖台上热泪盈眶,甚至泣不成声,这是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就是为了这一天,看到由于自己的奋斗,能使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嘹亮歌声回荡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这就是运动员为祖国所作出的奉献。从古代到现代,凡是在训练和竞赛中取得杰出成绩的运动员,每人都会有一部为国献身的光荣史。奉献不仅仅是体现在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身上,大量的没有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也同样为祖国作出了奉献。尤其是一批伤病运动员,他们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有的甚至终身残疾,这是很残酷的奉献,在这方面要引起体育界的注意,顾拜旦就曾在《体育颂》中“告诫人们要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无损健康的肌体”。

我认为顾拜旦本人是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奉献的典范。他身为贵族,为了教育改革和复兴奥运,不惜倾家荡产,一生没有俸禄,放弃富贵荣华的贵族享受,走一条含辛茹苦的道路,过着清贫的晚年生活,甚至靠瑞士政府收留和依靠朋友接济,所谓“生于富贵,死于贫困”,终结他伟大的一生。他的一切言行,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他有一句名言:“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之所在。

(第三节)奥林匹克精神的作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工业革命以前长达数千年的时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是十分有限的。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各自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眼界狭小,对其他国家,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很少了解,并由此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民族中心主义,这种旧的传统思想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因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形成不过只有200年的历史。

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大聚会,这种空前规模的大聚会,首先遇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来自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操着不同的语言,习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之间这些种族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因为各个国家之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如果处理不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不能实现其促进世界和平的神圣目的,反而会妨碍世界上各国家间的沟通,加深民族之间的隔阂。因为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从某种意识上讲是将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面对面地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因此,不同文化差别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必须有一种方法,来消除这种矛盾的负作用,使这些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这些矛盾成为互相学习交流,而不互相排斥。因此,它需要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使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跨越文化心理上的障碍,学会容忍、欣赏和借鉴别的文化,进而促进文化的世界性交流与交融。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友谊、团结、互相了解,其目的就在于它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有可能摆脱各自的文化带来的种种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现中看到的不是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文化千姿百态的壮丽图景。有了这种精神境界,人们才能跳出各自狭小的民族局限,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从而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也只有这样,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才能真正地得以实现。

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特别是以竞技体育作为它的主要活动内容。竞技体育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比赛性和对抗性。在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公德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观众也可以得到健康的娱乐享受。但是竞技体育的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因此《奥林匹克宪章》将公平竞争列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一个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