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能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暗示主要是针对无意识活动的,大量的实例说明,理智性活动必然是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作用下完成的。暗示教学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起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色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通过暗示、联想、想象及音乐等方式,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了以愉快教学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为特征的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的原理。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地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暗示教学法就是把上述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暗示教学法有三条教学原则。这三条原则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都要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并使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高度集中。禁止训斥,以免学生在学习时,因害怕、畏惧而提心吊胆、肌肉紧张。
第二,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学习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不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不强令学生学习或做作业,而是使学生在坚定学习信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暗示手段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第三,开发潜能而不损害身心健康原则。暗示教学法的目的是利用人脑中那部分闲置而未被利用的生理心理潜力,使学生学的多些、好些、快些,与此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不受到损害。
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美的艺术,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人、要服务的是人。早在四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知识是做真人的基础,要传授真知就必须先尊重人的情感。学生既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同时也是科学研究范畴内的主体,通过暗示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暗示手段,最能有效地、直接地诉诸于人的直觉和感情。暗示手段包括有:权威、情景、游戏、音乐、节拍、声调等。在教学中若与知识内容彼此融为一体,利用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即通过非理性打动人的全身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适宜于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学习气氛。
二、暗示教学模式的流程与实施
在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模式,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其流程为: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和学生都是富有和需要美好情感的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若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佩和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地听课,然而这依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提供美的意境。运用这一模式创设美的情景,常常采用暗示教学手段,暗示既是教学手段,也是积极而持久的美育。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若能有机结合,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暗示教学法把这种结合称为双重交流水平。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为交流的第一水平,而传授知识内容时的态度、表情等则为交流的第二水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运用理性知觉分析、理解、消化知识内容,是有针对性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特定心理反应,然而作为内容的背景,起陪衬作用的无意识非理性的知觉活动所引起的非特定心理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二者是始终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陪衬愈是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就愈是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积极的情感,就会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一)注重导入环节,有利于教学中的以美激情、以情启智模
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开设某门课程首先有一个学科的导入,每一节里又有一堂课的导入,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自然也存在着导入。若是把导入环节设计成美的引发,学生自然会产生真情,带着真情去感悟学科内容,那就是美的探索。在探索中有情感的迁移,拓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这便是美的升华。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课程有兴趣,学习具有主动性呢?怎样导入,才能吸引听课的全体学生呢?若像以往那样,讲一讲、议一议、读一读、写一写的上完这节课,学生由此可能会有厌恶之情不妨。把学生请到多功能教室,不必带书、本,而是一起来看录像片,这要求教师平日要做有心人,不断地选择积累资料。看片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看片之后,教师提出要求。每节课的导入,在于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注意。导入环节中,采用暗示教学手段,更显得自然、贴切。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中的以美激情、以情
启智模式的实施
暗示教学不是给予学生压力,而是给予学生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入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激情的目的在于启智。所以要想使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引发了情感之后,并将这情感化为一种智慧,去感悟所学的知识内容,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独具匠心的设计。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暗示教育模式的效果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探索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等等。
尝试教学模式
一、尝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三、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
……
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提出了一整套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培养”一个兴趣”(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数学),狠抓”两个基本”(即口算基本训练和应用题基本训练),体现”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做到”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应用”五步教学法”(即尝试教学法),实施”六段式课堂结构”(即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试探练习、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其中尝试教学模式就是他从事数学教学改革的集中反映。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基本精神是”先讲后练”,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尝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尝试教学虽然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但它具有较浓厚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有:学生主体说、“最近发展区”说。尝试成功说和智情结合说。
(一)学生主体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并不凌驾于“学”之上,“学”也并不游离于“教”之外,它们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就像两个齿轮一样,紧紧地咬合在一起。
尝试教学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这里的“练”是学生的练,“讲”是教师的讲,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人。尝试教学模式一般有“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个基本步骤,在这五个步骤的每一个阶段,都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尝试活动,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这样,尝试教学模式就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比较合理地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二)“最近发展区”说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向来是教学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认为,“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教学”应优先得到保证,于是,在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仅是传授知识),教学内容贫乏,对学生的认识可能性估计过低,教学进度不合理,造成了学生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凯洛夫的教学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可谓巨大,我国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特征,如重知识积累,重教师的传授,重学生的被动接受等,都与他的思想有关。虽然他所提出的教学思想对于短时期内学生掌握较大量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其原因就在于将“发展”置于“教学”之后。
尝试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这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教学,尽管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但尝试教学具有教师讲解的一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间的讨论,就能克服尝试教学中的困难,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就不断地进行转换,成为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因此,尝试教学是不断着眼和创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它能够始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三)尝试成功说
尝试教学是在几十年尝试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先指导学生去尝试练习,让其初步去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的尝试活动才能够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学生的尝试不是“尝试-错误”,而是“尝试-成功”。此外,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一样,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尝试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民主的,学生会把教师的激励和自身的大胆尝试融合在一起,不断地去追求尝试活动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把尝试成功作为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形成“处处有成功,人人能成功”的学习态度,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智情结合说
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引发师生互动的系统活动,它不仅传授系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还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背景而展开的。在尝试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表现得非常明显。尝试教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尝试活动,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商榷,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学习中的反馈信息进行讲解,这样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多种交往的格局。
尝试教学中的和优化的作用。首先,让学生先尝试,等于将情感指向了学习目标,表现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的尝试热情,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明确了课堂中应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对学习目标的认识过程中,达到强化行为动机的目的。其次,让学生从事尝试练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它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始终如一的学习、思考、探索和研究,直至尝试成功为止,这样学生就能从尝试学习本身中体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二、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第三步:尝试练习。在学生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教师顺水推舟让他们去试一试。
第四步:学生讨论。对怎样做对了、怎样做错了的讨论,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第五步:教师讲解。教师要在学生会做题目的基础上,讲解知识的原理和其内在联系。
三、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
尝试教学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注重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根据教师与学生在尝试教学中的基本程序,可以勾画出师生在教学活动的不同角色(见图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体现了学生在尝试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教师师生角色
学生
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学生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
图2尝试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一)尝试教学策略
为了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教师在尝试教学中可运用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策略
尝试教学一般是按照: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几个基本操作序列来进行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问题。
(1)尝试题的编拟和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