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45640900000019

第19章 以学生发展为基点的教学模式(5)

学生在预习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系统的,仍然会存在问题、疑点。对于容易的问题,教师可不作任何解释,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出示阅读提纲或思考提纲,对疑难点略作启发提示后,学生根据提纲自己阅读教材,做练习。而阅读提纲可以是少量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或者是根据内容所做出的变式。思考提纲则不能完全从书上找到答案,需要对知识系统理解后才能答出。

2.启发

即启迪智慧,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3.阅读

即阅读教师拟好的提纲或思考提纲。

4.练习

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纲或思考提纲边自学、边阅读。

5.核对答案

核对答案是自学辅导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核对答案中要求:第一,做完一道大题目所包含的全部小题目后才核对答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做完一个练习后才核对答案)。第二,核对完答案后必须在旁边注上对(“√”)或错(“×”)的记号,便于教师检查。第三,在核对答案的过程中对答错的练习不准把错误擦掉,应在旁边改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出现的错误,把学习重点放到预习中那些搞不懂、理解不深的内容上。

6.小结

概括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记忆。小结一般预先在课前准备好(拟订思考提纲),随机应变地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阅读提纲或思考提纲进行阅读和练习后,学生还会有一些难点难以解决,这时需要教师提问和学生总结。这个环节如果掌握得当,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普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使学生深化概念,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写读书笔记或心得,对概念、法则、定理或题型进行归类等。

(三)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半年至一年时间,具体做法与或一章)小结和写小论文,检查或批改小结或小论文;继续帮助差生,使他们不掉队并向中等水平或先进水平转变,注意一般学生的提高,充分发挥优生的潜力,进行因材施教。

(四)能力形成与习惯养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对自学辅导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独立性更强,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及其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准确地总结单元内容,使自学能力和迁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以上四个阶段,学生经过自学辅导教学的尝试后,到高中阶段,就可利用所养成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

四、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表明,敏捷而踏实(快而准)和不敏捷而踏实(慢而准)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但无论如何,学生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始终扮演着“自学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教师则承担着“指导者”、“辅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启发指导策略

教师引入问题进行启发,布置自学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采用的指导形式有点拨、讲解、追究、讲评、总结等。点拨,即学生在分析、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思路贫乏时或进入“死胡同”时,教师予以点拨、疏通思路。讲解,即学生在碰到十分陌生的知识时,教师予以少而精的讲解,给学生排难解疑。追究,即学生碰到一些相互联系、又容易引起干扰的知识、定律时,教师根据学生能理解、接受的程度,施行追究,以期弄个“水落石出”。讲评,即针对学生有创见的想法或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予以讲清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领悟。总结,即教师对知识加以归类,使其系统化、概括化,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该策略体现于课前拟就的反映教材重点、难点的提纲,课堂上根据各种类型学生的特点,分别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统一做题格式,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书写规范化,同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等。如给敏捷而踏实的学生介绍较多课外读物,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促进他们认真思考,加速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发展;对敏捷而不踏实的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使之能顺利地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

(二)激发思维策略

思维是人脑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间接地、概括性地反映事物规律的心理过程,它是衡量个人自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自学辅导教学的核心所在。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丛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利用问题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顺向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等,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具有更大的作用。

具体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①抽象概括,发现规律。教师可给出一组带有规律性的练习,让学生完成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且用语言进行叙述。②一题多解,触类旁通。教师可给出一到三个有多种解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尽力找出多种解法。③多题一解,举一反三。教师可给出不同叙述方式的一组题,让学生解答并指出题目的共同的思维方式,或根据某一思维方式将结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策略,能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兴趣渐浓,思路开阔。

2.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和语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准确、清晰、灵活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可使思维条理化。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在让学生做完练习之后,可通过小组的形式谈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小结时可尽量让学生互讲定理的证明、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这样就能使一些共同性的错误问题得到及时纠正,片面的理解得到补充,肤浅的认识得到深化。同时在学生自学时,还要注重阅读、思考与记笔记的结合,要求学生认真写好眉批尾批,把自己总结的方法、规律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思维训练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思维是一种技能,它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中尽量利用变式复习与练习来进行思维训练,对于某一知识,既注意一般情况下的结论,又注意特殊学习情况下的相应结论的变化和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利用渗透数学思想的科技活动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如配方法、化归法、反证法、速算法等,以加快学生在解题时对题目的剖析和解题技巧的把握。

4.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每节课的每一环节入手。

(1)利用问题启发,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感。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有明确的思考目的,通过自学课本来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2)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的惰性。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聆听,造成了学生在思维上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自学辅导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在掌握“圈、点、划、批、摘”读书法的基础上,学会找关键词,概括段意,在读例题中不仅要学会看懂例题,还要掌握例题的结构特征,分析解题的思路,总结解题的方法等,而且这些活动还要在阅读提纲或思考提纲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浏览,而是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精心小结,培养思维的概括性和严谨性。自学辅导教学采取的是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辅导、启发、小结等活动的结合,其中小结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对于一般性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提纲式的、测验式的小结形式,对学生所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于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内容,教学思路开阔。

(三)检查监督策略

检查监督是指学生在自学每一步内容时,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立即纠正。该策略体现于对各类不同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管理措施,以利于克服他们的缺点,发挥其特长。如对“敏捷而踏实”的学生,应经常检查他们阅读是否认真,做练习是否仔细,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等。如对“敏捷而踏实”的学生应主要帮助他们了解在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对“不敏捷不踏实”的学生则应及时帮助他们弄懂教材上的内容,解决他们在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等。

(四)发展学生自我检查能力策略

自我检查的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检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在开始阶段,一般由教师教给学生如何自检,在课堂上不断地巡视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自检情况(如是否认真核对答案等),在课后还要收部分学生的作业(特别是差生的作业)来认真检查(主要检查演算过程),每次的小测验都由教师认真批改。在自学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写出章节或单元总结,归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边自学边概括,学会做笔记,如眉注,加上补充的内容等。

五、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为教材与教法的整体改革找到了有效途径

卢仲衡教授针对传统教学中以讲为主的弊端,提出了以学生自学为基点的教学思想,但他不是简单地从课堂活动中的以讲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简单延伸或扩展,而是首先对教学的载体——教材进行全面的改革。教材教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相配套,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卢仲衡等人凭着对教学改革的执著追求,从 1965年开始,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和一些心理学原则,编写了《中学自学辅导教材》系列,有课本、练习本和测验本,共18本。这套新教材,从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不仅符合学科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还兼顾了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顺序,特别是中差生的心理顺序,为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概括力,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蓝本”。大凡使用过这套教材的学校和教师都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学能力和学科的全面发展都有显著的进步,显示了学生强大的发展后劲,为认识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为因材施教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传统中的集体教学是整齐划一的统一性教学,是以学生具有相同的起点行为为基础的,它只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必要的条件,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它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结合。如何结合?国内外虽有各种措施与手段,如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统一起来,然而,这种统一是较为抽象的,并不是建立在学生的思维类型或其他特征基础上的,因而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针对自学辅导教材只向全班学生作启发性的讲解和小结,其余的时间都由学生自己掌握,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类型自定步调,动手、动脑,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速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做到读、练、学的结合。当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教师则积极地进行课堂巡视,对自学中有困难或存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或个别辅导,使学生能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辅导教学,提出“启、读、练、知、结”的新的教育模式,“自学辅导”的教材,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导思想,它较彻底地改革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在课堂上自己动脑、动手,培养成自学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而获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强动机,浓兴趣”是自学辅导教学始终坚持的原则。学生初接触这样的教材和教法,都感到好奇,有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兴趣,都想亲自试一试。而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动力。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人们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能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地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从中受到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