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和参加考试,会直接影响学生智能水平的发挥和考试成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除了复习不够充分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恐惧、焦虑、马虎、丢三落四、精力不集中、审题失误、时间把握不好等。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挫折。因而,不论是从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考前准备是必要的。
心理素质与考试
还有半小时就进入考场了。你可能看到:一些考生正聚在一起紧张地交谈;另一些考生正捧着笔记匆匆地翻着,念念有词;还有的人则神采飞扬地大声谈笑,似乎对考试胸有成竹;相反有的人则较沮丧,给人以沉闷的感觉等等。告诉你,最好避开他们所有的人,考前这段时间应该自己安静地独处,以免自己的情绪受别人的影响。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在附近找个教室,坐下来闭目养神,想象一下你做某件成功的事情的经过。这对考试成功有好处,它使人有一种成功的强烈欲望和给人以自信的力量。美国有一著名跳高运动员,每次轮到自己跳之前,都要仔细地想一下自己成功越过横杆的整个过程。结果常能越过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高度,你不妨一试。倘若有个考生来到身边干扰你,你最好迅速地离开他,或避免和他讨论任何需要你动脑筋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非得一个人独自闷在角落里。你也可以和熟人淡淡地打个招呼,会心地笑笑,聊聊“今天天气真不错”等。但你必须避开使你情绪激动、思维紧张的情境。
还有一点,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利用这半小时的时间,听听轻音乐来松驰一下自己的情绪,美妙的音乐会使你心情舒畅。
一、心理素质对考试的影响
曾几何时,“心理素质”一词在体育界流传甚广。大众媒介在对运动员的临场表现评说指点时,总是将心理素质作为分析比赛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运动技能和体能之外的心理素质对比赛成绩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认真想一想,考试又何尝不是一场比赛呢?参加考试既是知识与能力的角逐,又是意志和个性品质的较量。考生的心理素质同样会对考试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除了智力和技能之外的影响人的各种活动的一切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心理素质与学校教育中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属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提法,都是指除了考生的知识、能力与技能之外,能对学习过程的考试活动产生影响的其它心理因素。如考试动机、情绪状态、意志品质、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学习习惯等。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身体素质一样,心理素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保证。在考前的复习过程中,考生的动机状态和个性特征就已为考试成败埋下伏笔。考试动机是考生参加考试的愿望和目标,它直接影响复习进程,是考试复习的动力来源。一些考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动力不足、信心不强,表现不出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情绪低落、反应僵化,甚至半途而废、中间退场;而有的考生则动机与愿望过强,把考试看成是通向理想的唯一关口,大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势。其中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家长和教师又对其寄予厚望,强烈的升学欲给这些考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些过强的求胜动机会导致考前和考试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过重,精神高度紧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甚至导致疾病。可是,考试动机的适度原则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把活动结果想得太好,目标定得太高,也不要一开始就丧失信心,不战自败。
不同的个性特征对考试成败也有一定影响,气质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在考试过程中,气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作出反应敏捷性和灵活性、情绪稳定性、理解问题的深刻程度等方面。比如,多血质的考生反应灵活、思维敏捷,但容易不求甚解、粗枝大叶。因此这类考生往往做题速度很快,但却经常出错,而且对那些较为枯燥的内容缺乏耐心。胆汁质的考生精力旺盛,精神振奋、斗志顽强、从不怯场,但容易急躁、丢三落四、对问题不求甚解。粘液质的考生心情平稳、不慌不忙、也不怯阵,但有时反应迟钝、做题速度慢、灵活性不足。抑郁质的考生容易紧张、焦虑,但理解问题深刻、全面。可见,各种气质类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每个考生的气质都有长有短,这些气质特征必然会影响考试的进程和结果。
个性中的性格特征具有明显的补偿和习惯作用。责任感、上进心、求知欲、合作精神等态度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能力上的不足,有利于克服复习和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良好的性格特征也会伴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稳定的、习惯化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对复习效果和考试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记笔记、讨论问题、制订进度表等活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考生都是自觉完成的。
意志品质的考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补偿作用上。中国古代就有“勤能补拙”的说法。大多数学习优秀而智力一般的考生,在自觉性、坚持性、自制等意志品质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他们在考试中取胜,多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来弥补自己能力上的某些不足,最后以坚实的知识功底迎接考试的挑战,从而取得考试的成功。相反,有些人由于意志薄弱、不求进取,久而久之,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一点聪明才智也被慢慢消耗掉了,最后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无穷的遗憾。
考生的情绪状态对考试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增进和提高学习效果,也能对复习和考试起干扰和阻碍作用。面对考试,如果考生的情绪过于放松、精神松懈、情绪低落,就不能唤醒并调动自身的知识和潜能,投入到紧张、艰苦的复习过程中去。这样取得考试成功的可能性小。相反,如果考前过分紧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就会出现退缩、恐惧、抑郁、意识狭窄,头脑出现空白感,直接影响临场水平的发挥。可见,情绪的调节也要遵循适度原则。
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对考试成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每年都有许多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考生因在考试过程中过度紧张而名落孙山,从此饮恨终身。作为一种智力活动,无论是考前的复习过程,还是考试过程本身,都伴随着各种心理因素的渗透和影响,有的影响是异常明显。如考试动机和考试焦虑,都有鲜明、具体的外部特征;有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如学习习惯与个性特征。不论影响方式如何,取得考试成功的关键在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的完美结合。教师和考生不应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对考试成败的影响是同样不容忽视的。
二、说考试是对考生心理状态的检验
考试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考试固然是对考生学习成绩的考查,也是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检验。这是由考试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考试是区分性的。通过考试要将考生区分为两部分,通过考试的能够取得某种资格,未通过考试的就不能获得这种资格。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所有考生的升学要求,只能从社会公正和教育效益出发选择最优秀、最有培养前途的人进一步学习深造。这种严峻、激烈的竞争形势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变竞争压力为学习动力是每个考生要解决的心理行为问题。有些考生由于过重的压力不能缓解,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使学习效率降低,严重者甚至导致偏头痛、胃溃疡等疾病以及神经质、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而另外一些考生则对考试的竞争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要求标准太低、劲头不足,表现为散漫、消极。这两种倾向对考生的身心健康、考试成绩以及个人前途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
其次,考试对多数考生只有一次机会,而正是这一次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未来人生道路。考试中的一分之差可能造成事业、生活中的巨大曲折。这种关键性的压力,使一些考生背上了严重的包袱,这恰恰影响了他们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如何在多少具有一些偶然性的一次考试中把握机会,发挥最佳水平呢?平时的心理训练、考试中的心理调适、加上坚实的知识储备,三者结合,考试就会成功。
第三,考试是对学校教学与管理成绩的一种评价。一个学校的升学率是评价该校教学、学风等的重要指标。这种看法在许多家长、领导和师生中根深蒂固。对教师的评价则注重他所带班的考试成绩和所教产目的成绩。这样,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压力最终都转嫁到考生身上。
而考生呢,还得承担其他各种评价性压力。如,来自成就动机的自我压力,来自同学的比较压力,来自教师对自己智能评价的压力等。对考生而言,外在的压力可以直到督促、激励的作用,但压力与动力之间还需要健康的心态来引导沟通。而且,自觉地刻苦学习和进取才是通向成功的特快列车。
考试的成功,决定于优异的考试成绩。而要获得优异的成绩,除了需要平时的刻苦学习,一定的智力水平,还需要克服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
三、如何看待考前不安的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1)——“考试前好几个晚上我都睡不好觉。”——“我也一样,今天一进考场,就觉得头发晕。”这是在考生中常有的现象。
(2)——“考试前几天,我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去做最后的冲刺。”——“唉,我即使知道了要考的范围,这几天我也看不进去。”
考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全在于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命运。于是人们便加倍地重视它,进而便造成了心理紧张,再进一步就是影响了学习、生活,考试焦虑出现了。
考试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因此而产生某种紧张、焦虑。本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这种范围内的紧张、焦虑能促使考生抓紧时间,认真为考试作准备。但如果不对这种焦虑情绪加以调控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影响正常的复习、备考程序。所以把握好焦虑的水平是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的关键,不要夸大适当的考试焦虑,更不要因焦虑能促使人抓紧时间而对过度的考试焦置之不理。
四、考生怎样获得心理上的帮助
〖HT〗每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数以万计。有这么多的考生,由考试引出的问题就五花八门。也许是考前紧张,也许是考后的失落,也许是应考技能的缺乏,也许是疲劳综合症的折磨,也许是升学就业的迷惑,也许是考试失败的苦痛,这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问题的处理可以归结为三类。
第一类是学习方法咨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试科目多,涉及范围广,要想在有限的考试复习阶段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是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的。心理学成果为人们揭示了学习的奥秘,根据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卫生原则去安排考试复习,必能事半功倍。学习方法咨询还包括考试技能的指导。甲乙两人努力程度相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相差无几,但有可能考试成绩相去甚远。奥妙何在?一个原因就是二者应试能力不一样。考场上如何安排时间和作答顺序,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值得重视并需早作准备的问题。
第二类是调适身心状态的咨询。保持健康的身心状况,一方面可以保持高效率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真实水平的前提。很难想象,考前情绪剧烈波动或过度兴奋的考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注意集中、思维活跃、记忆迅速;也难想象,在考场上焦虑异常、手足颤抖、头脑空白的考生能够挥洒自如、快速准确、考试成功。如果把知识内容的复习记忆看成智力因素,那么动机、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控并不比智力因素储备显得次要。
第三类是升学就业指导。高中毕业使考生站在一个新的人生路口,是升学,还是就业?如果是升学,上什么样的专业?上什么样的学校?学什么样如果是就业,进什么样的单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每个
考生都有自己的未来设计,而且教师、家长也会给他们提供经验性的指导。这很重要,但并不足够。心理咨询工作最初是从职业咨询正式发端的,它对升学就业已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指导模式。从考生的兴趣、经历、能力、学绩、价值观等多个角度综合评判,可以为其提供新的视野,帮其认识真的自我,助其找到真正适合的前进方向。
考生可以从哪些地方或从哪儿得到这些方面的帮助呢?首先,我们要指明的是考生要学会自己觉察自己的需要,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在学校里,当发现自己定期或经常出现抑郁等信号时,该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找出问题后着手去解决问题。记住两句话,一是“别欺骗自己”、二是“永远保持积极的态度”。
即使最最出色的人也会发现有时自己解决问题、摆脱麻烦是比较困难的。寻求帮助是明智的做法。最方便的途径是查阅与考试心理咨询有关的书籍,如《实用考试心理学》(郑日昌)、《怎样取得升学考试成功》(陈会昌)等。这些书对于考试有关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指导。另一途径是与家长、教师、同学交换意见,听取他们的经验,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