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综合”层次的试题可以测量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总结、概括、推理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目的进行设计的综合能力等。如,能把学过的多个概念、规律等综合应用于新的情景中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能以自己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总结;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规律预测一些新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现象等等。
〖BT4〗(一)“进行交流”层次
“进行交流”是指提供一种交流条件,以便作者或演说者把观念、感情或经验传递给别人。
例:下列习题可用来测验编撰小故事的能力。每个题目可供口头练习使用,也可供写作练习使用,不考虑故事讲述者事先有无充分的准备。
“想想自己生活中面临困难的时候以及遇到必须克服的障碍时的情境。围绕这种困难,编一个故事,并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根据下列两个句子中可能存在的不清楚的地方,想象一个情节,然后用这两个句子和你想象的情节编一个小故事。”
这件事得举行一次聚会庆贺一下,最好是来一次突然聚会……“实在是突然,一点不错——一切都太突然了!”
这里,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形成适当的观念。为了取得激起兴趣并使之达到高潮的效果,学生必须把这些观念综合和组织起来。
〖BT4〗(二)“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层次
“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是指指定一项工作计划或提出一项操作计划。计划应满足任务的需要。任务可以由别人交给学生,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
例:〖JP3〗有几位权威人士应邀出席一个圆桌会议,讨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给他们看了有关×市及该市A、B、C三个区的下列数据。〖JP〗
此外,他们还不知道,相对于B区和C区,A区侵犯财产罪(如盗窃等)在青少年总犯罪率中占较高比率。在B区和C区侵犯人身的犯罪(如袭击等),则相对来说比较高。
①根据上述这些数据,你怎样解释青少年犯罪率的这些差别?(可以利用讨论中所提及的任何理论或材料)
②根据你对数据的解释,你对降低这三个区青少年犯罪率有什么建议?
这个习题的两个问题主要都是综合的任务。第一个问题可以看作是要求提出假设,但这项任务往往意味着要运用社会科学中的各种概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完全取决于对第一个问题作出的解释。第一个问题为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制定了一个框架。另外,如果在思考过程中没有提出建议,那么学生必须提出与自己对青少年犯罪有关因素的分析相一致的某些建议。
正是这个选择和组织与理解的目的——控制或减少青少年犯罪——有关手段的过程(即行动过程),才使这个习题能够成为一项综合的任务。
〖HT5”〗〖BG(!〗〖BHDG2,K12ZQ,K4。3,K4〗〖〗全市〖〗A区〖〗B区〖〗C区〖BHDG6〗青少年犯罪率(每100名被捕者中15—19岁所占比率)〖〗4.24〖〗18.1〖〗1.3〖〗4.1
〖BHDG2〗平均月租(元)〖〗60.00〖〗42.00〖〗100.00〖〗72.00〖BHDG5〗婴儿死亡率(每100名出生婴儿)〖〗52.3〖〗76.0〖〗32.1〖〗56.7〖BHDG3〗出生率(每1000名居民)〖〗15.5〖〗16.7〖〗10.1〖〗15.4〖BG)〗〖HT〗〖BT4〗(三)“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层次
“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是指确定一套抽象关系,用以对待特定的资料或现象进行分类或解释,或者从一套基本命题或符合表达式中演绎出各种命题和关系。
例:当干燥的X和Y气体在玻璃烧瓶里混合时,它们很容易发生反应。但是如果在两种气体导入以前,先对烧瓶加强热,再让它冷却,则不会发生反应。如果所用的容器是铜质的,也不发生反应。
根据上述事实,思考下列假设。如果假设不能成立,或者用实验检验方式不能加以说明,则选答案A,否则,选出最适于检验假设的实验。
①反应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参加者。
A.假设不能成立,或不能用实验来检验。
B.在导入两种气体以前,不用加热的办法来干燥烧瓶。
C.气体混合后不盖烧瓶盖。
D.导入气体以前,湿润铜容器壁。
E.〖JP3〗把玻璃烧瓶加强热,让其冷却,开口旋转几下再导入气体。〖JP〗②铜容器与X气体生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避免了与其它气体发生反应。
A.假设不能成立,或不能用实验来检验。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铜容器的内壁。
C.增大铜容器中X气体的浓度,观察是否开始发生反应。
D.导入气体以前先把铜容器壁弄湿。
E.将容器内部涂上石蜡。
③通过X与Y气体分子的直接碰撞发生反应。
A.假设不能成立,或不能用实验来检验。
B.在内部用铜衬里的玻璃容器中进行反应。
C.用不溶于水的X与Y气体进行反应。
D.将烧瓶内壁用石蜡封住。
E.增大玻璃烧瓶中X气体的浓度,注意速度最终是否达到一个有限的恒定值。
这个过程包含着综合,因为学生必须把几种观念联系起来。首先,他必须作出某种推断,说明已知现象。如反应之所以不能发生,是由于加热排除了反应所必须的一个成份——水,或者由于加热在某方面影响了玻璃的化学状态。对于第一个问题,上于学生选择了一个唯一能检验水的作用的实验,所以必须舍去第二种可能性。这个题目也附带包含了抽象概念的运用——实验控制的概念。但只有把一组观念联系起来的过程,作为说明已知材料过程的一个部分时,才出现这种抽象概念的运用。在本题中,即说明关于某种特定的物理化学现象。此外,学生还必须通过思考其它的假设,进一步进行综合。
六、“评价”层次
“评价”是指为了某种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作出判断。包括对这些材料和方法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以及使用评估的标准。这些准则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别人为他制定的。
测量“评价”层次的试题可测量学生根据事物的内在准则——结构、规律的外部准则——目的、任务作出判断的能力。如,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事物进行判断、评价、评估等。
〖BT4〗(一)“依据内在准则来判断”层次
“依据内在准则来判断”是指依据诸如逻辑上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其它内在准则来判断交流内容的准确性。
例:材料1:英国《卫报》1991年12月10日刊登题为《如何说西方没有完全取胜》的文章。
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跟往常一样显而易见、清晰可辨。市场不可避免地产生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5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发生过七次严重经济衰退,每次衰退都使失业人数超过上一次的顶峰。迄今20年来,美国发生的巨变使人们的期望不断下降。自1972年以来,美国人均实际工资没有任何增长。经过25年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48年至1973年之后,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生产和就业率确实都已明显下降。
材料2:一位西方外交官说:“中国正成功地把市场因素引进中央管制经济中去。”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说:“中国尽管在1991年遭受了50年代以来最大的涝灾,但经济增长仍高达约8%,再次在世界名列前茅。这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之冠。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国家财富。”法国报纸《我们的时代》1991年第20期发表胡戈·布劳恩的文章,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合理调配的结果。”
材料3:199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年11月中共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阅读上述材料,试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
①〖JP3〗对比分析材料1和材料2,说明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JP〗②联系你在回答第1个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谈谈你对材料3的认识。
〖BT4〗(二)“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层次
“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是指根据挑选出来的和回忆出来的准则来评价材料。
例:陶华碰到一个挑选做校服衣料的问题。这种衣服要耐穿,而且能经常洗涤。她最好选择哪种衣料?(这个测验涉及一些衣料样品,包括一些人造纤维。测验所允许的更多条件在下面给出。)
检查你所挑选的衣料具有哪些适合于陶华用的质量。
A.衣料洗涤不褪色。
B.衣料能防皱。
C.衣料几乎没有或没有上浆。
D.衣料容易保养。
E.衣料质地柔软,易于折叠。
F.纺织结实、紧密、光滑。 G.衣料光照不褪色。 H.衣料耐穿。 I.印有谷物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