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考试模式
45642600000021

第21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3)

二、新课程背景下,“3+小综合+1”模式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和目标,笔者建议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3+小综合+1”的高考模式,其中“3”是指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共同的基础学科。为了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思路相适应,其中的“小综合”分成两个领域:即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和科学学习领域,试卷名称分别可以为“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和“科学综合能力测试”(相当于现在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并规定报考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和音乐、美术专业的考生须选考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和体育专业的考生须选考科学综合能力测试。

“3+小综合+1”模式中的“1”可以命名为“专业基础能力测试”,考虑到新课程方案的各学科均设置了较多的选修课,其中的“1”较原来应有所扩展,可以有语文Ⅱ、数学Ⅱ、外语Ⅱ、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12门学科。高校招生时根据自身的办学性质、层次、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等确定1至3个选考科目,各科目之间相当于现行广东高考模式中的“X科”,具有并列关系。例如高校文秘、法律等专业的选考科目可以是语文Ⅱ、政治、历史(即选考语文Ⅱ、选考政治或历史的考生均可报考高校的法律或文秘专业);高校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选考科目组可以是化学、生物;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选考科目组可以是政治、地理、历史等。各招生院校最好提前两年公布各专业的选考科目组。

由于这种模式的高考科目设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不但有利于实现高考的“三个有助于”,还有利于促进各种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基础扎实又具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而且这种模式还能够适应新课程方案的理念和特点,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另外,这种高考模式在科目设置、专业选报、计分方法和招生录取等方面与大多数省份实行的“3+小综合”模式和广东的“3+大综合+1”模式具有相同点并兼有两种模式的优点。

三、实行“3+小综合+1”模式,卷面总分、考试内容和时间须做相应调整为了与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相适应,本人认为“3+小综合+1”模式中各学科的考试时间、卷面总分和考试的内容范围也应做必要的调整。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考试时间和卷面总分可以与现在一样,但考试范围建议界定在必修内容内,以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高考的公平性。“小综合”的考试时间可增加到150分钟,卷面总分以300分为好,因为它涵盖了三个学科及跨学科的内容。“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应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必修内容;“科学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应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必修内容。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宜列入综合能力测试,因为各学科各选修模块的内容相差较大,不同学生所选学的选修课或模块有很大的不同。地理学科本来兼跨两个学习领域,但是考虑到学科平衡,减少理工科类考生的考试科目,地理可以不列入科学综合能力测试中。

各“专业基础能力测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可为120分钟,卷面总分均为150分。语文Ⅱ、数学Ⅱ、外语Ⅱ、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考试内容可以是选修内容,也可以是必修加选修内容,其中的选修内容可以根据各个选修模块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别命制两组难度和分值相当的试题,由考生任选其中的2-3个模块中的任一组试题解答。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仍按现有的方式组织考试,但考试内容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高考总分的计算方法是先将语文、数学、外语和人文与社会综合能力测试或科学综合能力测试分别换算成标准分,然后将每个考生的四科标准分合成一个标准总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考虑到不同的考生所选的“1”科目不同,不同“1”学科的考生人数也不一样,如果将“专业基础能力测试”成绩换算成标准分,其不同的“1”学科之间的标准分不具有相同的价值,更不宜将其标准分和另外四科折合成标准总分。因此,笔者建议“专业基础能力测试”的成绩仍以原始分的形式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资格分。高校招生录取时,应先根据各专业的生源情况确定各“1”学科的资格分,然后从符合资格的考生中,根据前四科的标准总分依次录取。

【案例】浙江09新课改高考方案:选拔模式多元化

从2009年开始,如果你要参加高考,就要按照新高考方案参加考试了!明年起高考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历史舞台,除了高考成绩,你的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都将成为你是否能被高校入取的重要依据。这是记者在今天下午3点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浙江省新课高考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取的信息。据悉,这次高考改革是为了适应我省2006年实施高中新课改试点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选拔模式多元化

实行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三位一体招考体系历届的高考都是“一考定终生”,为使高考更公正、透明,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进入普及化的需要,“新课改高考方案”对选拔模式作了重要改革。

明年开始,“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推出历史舞台,将形成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为了继续实施和完善高中会考制度,一是把会考作为统一选拔考试的基础;二是采集学生会考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三是由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内容涵盖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结果包括学业评价、项目测评、操行评语。评价结果经公示后采集确定的基本信息,形成《浙江省高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进入考生电子档案,在学校投档分数线上,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其中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四个方面采用等第评价,分A、P、E(分别表示好、合格、需努力)三等。学习能力则主要通过会考等第(A、B、C、E,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反映。

有三类考试科目可供学生选择

高考后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填报志愿

在现有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基础上,根据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新课改高考方案继续坚持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为主体,按高中新课改实际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

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或专业自主决定是否选用此考试科目组。自选模块由考生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IB选修模块的18道题中,自主选答6题。

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基本对应现有的第二、三批录取院校。

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技术科目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先由学生自主选考一门,条件成熟时二者皆考。此外,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类别。高考后,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填报志愿。上一批院校录取结束后,再划定下一批分数线,填报下一批志愿。每批按其对应的科目组合计算总分。

相关负责人认为,分类测试、分批选拔,打破了以往科目设置高度统一的模式,使不同类型的学校能选拔到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量力而考,减轻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它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培养既有必备的知识基础,又有个性和特长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

技术和英语听力考生每年可考两次

第一批录取院校可自主选择采用一类或二类考试科目记者还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英语听力、技术考试每年有2次全省统考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次数、选择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两年有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以及备考压力,弱化一次考试偶然性的作用,同时避免因设备和环境等出问题,给考生考试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首次考试时间分别为2008年的9月和10月,高二学生可参加考试。

此外,新课改高考方案中,学生和招生院校的选择性都有进一步的增加,如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别;在自选模块的考试中自主选择考试模块;在技术和英语听力的考试中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自主选用其中的一次成绩等等。扩大招生院校的自主选择体现在: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可以自主选择采用第一类还是第二类考试科目组;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档分数线以上,招生院校自主对学生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附:有关重要问题浙江省考试院领导答记者问

1.如果今年未考上大学的学生,明年是否可以复读?该如何适应新高考政策?

答:照样可以复读,但就如何适应新的高考,因目前还未有过实践,至今很难有准确的判断。

2.我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方向和前景如何?

答:方向绝对是对的。这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是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孩子能有选择的学习,实现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一类科目为何要增加自选模块?

答:这是为了让有能力的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学业专长展现给学校。同时也考虑这一类学校的选拔要求,也能让学校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人才。

4.三类考试科目中为何要将技术考试代替文理综合?

答:这是为了发挥高考良好的导向作用,现在社会上有“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的现象,为了弱化这种现象,同时也为了强化考生的实践能力,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5.如果考生三类考试科目兼报,那减负是否会变成增负?

答:在新高考方案实施中考生有不理性的选择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这样的现象肯定会消失。

6.如果有考生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报了第二科目,但考试成绩特别突出,想上第一类院校又上不了怎么办?

答:现在全国每年高校的招生人数大约在26万-27万人左右,其中一本录取在3万人左右,二、三本在10万人左右,高职高专在13万人左右。每位学生和家长如果能清楚目前的高校招生状况,应该会对自己的学业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会比较理性地选择考试科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