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宫词》。红墙深院,一个个寂寞灵魂在呻吟;离家千里,故乡的亲人和炊烟只能在梦里出现……
故宫是明清两代中国政治与历史的最高舞台。多少帝王在这里执掌社稷,在历史的烛光中感叹王朝更替;多少嫔妃轻舞红袖眷恋帝王情怀,在爱恨交织的酒杯中演绎宫廷故事;多少宫女穿梭往来于宫殿之间,在夕阳的寂寥中看似水流年埋葬青春。
初冬时节,我漫步于嘈杂的故宫中。穿过长长的岁月,越过荒芜的梦境,掠过如潮的人群,我看到了一双双忧伤的眼神,听到了一声声幽咽的哭泣……我不知道在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沧桑深宫里,到底发生过多少令人唏嘘的故事。
明永乐八年,朱棣因为怀疑宫女下毒害死了他的爱妃,竟然杀死宫女、太监数百人,不久后,又怀疑宫女和太监私通,下令杀死宫女2800人!
嘉靖帝素来对宫女实施肉体和心灵的双重虐待,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这些“弱势群体”终于揭竿而起,16名宫女用纤纤素手拿起绳子想要勒死嘉靖皇帝,当他已经被勒得吐舌头瞪眼睛的时候,平日里这些伺候人的宫女,却因慌乱将绳子打错死结拉不动,让嘉靖帝捡回一条性命,16名宫女被凌迟处死,即常说的“千刀万剐”。千古悲剧,万古绝杀!
明人笔记中记有神宗与宫女淫乐之事:
夏日,明月高悬之夜,与后宫嬉。令人自轻罗制成之囊中,放出流萤无数。再令宫女以轻罗团扇争相扑捉,若流萤落于谁簪上,则是夜帝必幸之。故宫女争以香水洒于簪上,以待流萤。
秋日,帝题唐人王建宫词前两句于红叶上,令宫女题该词后两句于另一红叶,一起放入御沟,若遇两叶相叠,令人取观,如成全首宫词,则书后两句之宫女,是夜必获帝幸。
冬日,于洛阳殿大池,注满香汤,挑选柔肌雪肤之宫女,同浴于池,效鸳鸯戏水之乐。浴罢,则坐于锦绣上拥美饮酒,谓之“鸳鸯之会”。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把变态残忍的殉葬之风推向又一个高潮的时代,甚至嫔妃殉葬成为明初封建统治的一种制度(至明英宗时废止)。史载,朱元璋死后有40个嫔妃殉葬;《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更是详细记载明成祖朱棣死后逼宫人殉葬的情形:等待殉葬的30余名宫女吃完饭后,被引入一宫殿,依次送上木床,太监们将宫女的头颈按入丝带的套圈内,然后抽去木床,宫女在惨烈的挣扎中停止了呼吸,一个个像伸着长长颈脖的雉鸡一样吊挂着。《明史·后妃传》记载民间少女郭爱被选入宫中仅20天,恰逢朱瞻基归天,她得知自己被列入殉葬名单后,含泪写下一首绝命词:“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入京城,绝望的崇祯帝挥剑将妻女一一诛杀“殉国”,在一片尖叫声中,但见残肢断臂横飞,顿然血流成河。次日,为大明王朝殉葬的宫女浮尸金水河,这种末世的悲凉,让人黯然落泪。
我拾级而上,坐在一座宫殿前的石凳上,目送时光带给我的苍凉情缘,心绪茫然,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宫女们的情感世界,看到她们鲜活的青春被皇家深宫锁上寂寞的枷锁。如果没有选秀,她们一定会在自己热爱的村落里为人妻、为人母,纺织耕种生息,把生活装得满满的,直到有一天把自己的灵魂栖息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上。可惜命运却让她们自小入宫,过着凄凉寂寞的深宫生活,即使苟且活着,当美丽和年轻不再属于她们时,她们中的一些人已然手持拂尘,在香烟萦绕的道观中度过余生。
据说,当年北京的西直门外,有个净乐堂,相当于现在的火葬场。凡是去世的宫女、太监,都会送到这里火化。如果骨灰没人认领,一律倒进水井里。直到嘉靖年间,宫女死无葬身之地的现象才发生改变,有嫔妃捐赀买得几亩民地,用于埋葬宫女。宫女们临死之前都会留下遗言,要求把自己埋得浅一点,认为埋得越浅,越能早日投胎转世,来生重新做一个有尊严的正常人。
今天的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上,目送她们冥冥中的背影,一时目瞪口呆。数百年流逝的岁月,一瞬间模糊了古今。
落日时分,看尽世事的我,带着丝丝感伤走出故宫。那一刻,我很想用心灵来抚摩那段苍凉厚重的历史,抹去深宫给宫女们烙下的累累伤痕。
再见了,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