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鸡腿菇
45773000000033

第33章 鸡腿菇如何进行发酵料袋式覆土栽培?

(1)发酵料堆制。采用培养料堆制发酵,但原料中的秸秆草料均要粉碎或铡成5厘米以下的短段,以便于装袋。

(2)装袋播种。选用50×50厘米规格的高密度聚乙烯袋,按1层料1层菌种,共播3层料3层菌种,最后一层菌种要多放,并覆盖住料面,总用种量占干料重12%~15%。压实菌袋后,用直径2.5厘米的尖木棒自上向下均匀打4个通气孔,最后将多余的袋口膜覆盖住料面。

(3)发菌管理。发菌室可选菇房或菇棚,但均需经过熏蒸消毒。若是菇棚,棚内地面先撒一层石灰粉杀菌,再用2%~3%的来苏儿溶液喷洒消毒或硫磺等熏蒸消毒。消毒后将菌袋立式摆放在菇棚内,袋与袋之间留约1厘米间隙,袋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当菌丝吃下3厘米料后,便可抖动一下盖料的袋口膜,及时清除有杂菌的菌袋,经常通风换气,这样不必人工动菌袋。20天后就能发好菌袋,进入出菇阶段。

(4)出菇管理。根据鸡腿菇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及市场需求,适时对菌袋覆土出菇。栽培棚可选用简单畦棚,也可利用闲置菜棚等做畦栽培。①畦床准备。畦床南北走向,预先清除杂草,挖成宽1.8米、深15~20厘米的畦床,结合平整畦面,喷洒一些杀虫药驱虫,并撒适量石灰粉灭菌。②摆放菌棒。把发好的菌袋脱去袋膜,从中间拦腰切断,断面向上摆在畦内,菌棒之间留约10厘米间隙,间隙内填补营养土(也可填充事先发酵好的培养料,以增加产量)。③覆土。取粗细均匀混合土,用pH值为8的石灰水调节后,在阳光下晒1小时左右,使泥土湿度达到用手捏得拢,放开即散。覆土厚度约3厘米,均匀盖住菌棒。④管理。覆土后用地膜盖住畦床,棚外用草帘遮阳,经常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17℃~25℃,可采取夜晚降温、白天保持适度高温的办法来实现5℃~10℃温差,促进原基的形成。约15天后出现原基时,可揭去土面盖膜,保持棚内湿度在85%~90%,及时通风换气,并保持适量散射光线。棚内避免应出现26℃以上的高温,并防止风直接吹在菇体上。

(5)采收。现蕾后3~7天,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时,即可采收。一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清除死菇、烂菇、残菇及其他杂质,然后重喷一次水,再覆约1厘米的土层,如前管理,一般10天后可出二潮菇。二潮菇以后要喷施营养液,以提高后潮菇的产量和质量。如此管理,可出菇3~5潮,生物学效率在1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