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科研方案
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计划,也是一项课题研究的具体设计、全面规划。它为课题研究提供论证和评价的依据,并为课题实施提供全面的、系统工作程序。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1.课题的表述。方案中的课题表述,主要是揭示课题并揭示课题的论点,力图形成一个课题目标,以指导研究过程。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力求题目能同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适应,在确立题目名称时,还要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和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恰当的题目名称,可以揭示课题,也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课题名称必须简单、具体、明确。
2.课题的意义与目的。方案阐释课题的意义与目的,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明确成果目标,使科研方案始终在其导向下实施,不偏离方向。
3.课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一项科研课题的实施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指导下进行。我国教育科研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设计方案时,还要根据不同课题类型设计不同的科研方案,确立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一些具体原则。
4.课题的研究范围。课题的研究范围,即是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采用资料等方面的计划范围。只有明确研究范围,才能使课题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才能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一般说,课题研究越精深,课题研究范围会越小。
5.课题主要材料来源。材料(资料和事实)是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依据。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应当明确规定主要材料的来源,并占有充分的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6.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不单是个工作安排问题,而是一项创造性的整、分、合劳动,是确保科研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
7.课题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若科研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以及成果的检测、评价手段等不在方案中明确,就会使研究工作进入盲目状态,并使成果的检测、评价无从进行,于是,整个研究工作就会落空。
8.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任务是要科研人员去完成的,这就需要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这种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不是一般的科研方法与科研人员的简单分工问题,它自身即是一项科研课题。当前,教育科研一般的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统一课题集体研究。即,组建统一的课题组,科研人员集中研究。二是统一课题分散研究。即,组建统一的课题组,科研人员有所分工,按分工分散研究。三是自选课题,自行研究。即,科研人员按需要自己选定课题,经领导部门批准后,自行研究。
二、教育科研方案设计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探索性工程,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所以,教育科研方案的设计,是教育科研过程的重要一步。教育科研方案设计,就是对一项教育科研工程绘制科学的施工蓝图。通常要在课题确立之后进行。
一项教育科研方案的设计是否准确、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成熟。主要的准备工作是:(1)查阅文献,掌握理论,熟悉前人的成就;(2)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问题的底细;(3)计划科研方法。
切实做好方案结构的设计工作。教育科研方案的基本结构主要有:教育科研工作的主导思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题的提出与构想、科学依据与论证、课题目标、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主要材料来源、实施步骤、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与检测、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条件与经费安排等。科研方案应列入的内容大体如此。方案的表述形式以表格为好,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并便于实施后的检查。但教育科研方案的设计不应强求一律,确立一种固定的统一模式,要按课题研究的不同类型、不同要求,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三、教育观察方案设计
教育观察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应用的一种科研方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它是观察那些对研究任务有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东西,是为了深入地掌握一个中心问题的实验情况而进行的。所以,在观察之前,对于观察什么、在哪观察、怎样观察、观察时间、通过观察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等,都要作详尽的、周密的安排。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进行观察研究之前,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观察方案。一般的观察方案应包括:
1.确立观察研究的题目:观察研究的题目即是要进行观察研究的课题名称。通过题目阐明想要探索和解决什么问题。题目要符合课题的需要,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更不能离开课题。应当是,让人家一看到题目,便知道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2.确定观察对象:观察必然有对象。所谓观察对象是指观察的事件、过程、现象、实物、环境和人,它们往往是互相包含的。要在方案中说明,根据观察的任务与目的以及观察现象的性质与特点,确定什么样的观察对象、怎样的范围、怎样选取、怎样保持常态等,使确定的观察对象能完全符合课题的需要。确定观察对象后,科研人员还要对观察对象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的观察,以便掌握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为观察研究提供可靠的根据。
3.明确观察目的、中心和范围:根据观察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明确规定:需要什么材料、弄清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目的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会深入。要观察得深入,必须确立一个观察中心,使全部观察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并且还要明确这个中心的范围,不能使观察范围太广。如果课题需要有几个观察中心,则可以采用分组观察的办法,搞分工合作。
4.明确观察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与常态性原则;(2)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3)一贯性与渗透性原则;(4)可观察性原则;(5)典型性原则。
5.确定观察过程与要求:对于一项观察研究,必须对其全过程进行整体安排,如对观察次数、观察角度、观察延续时间等,都要做出明确的安排。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好相宜的观察方法,并做好观察的各项准备。如,制定观察记录表格、规定观察的统一标准、逐段拟定观察提纲、安排观察条件(含仪器)等。
6.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教育观察是项复杂而细微的科学研究,必须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科研纪律作保证,不能随意乱来。必要的制度如:学习制度,汇报小结制度,研讨、论证制度,材料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制度,成果鉴定制度等。
7.组建课题领导机构,作好人员分工:按观察任务要求,组建相应的课题领导机构,并作好观察人员的分工。根据观察任务的需要,还可以聘请必需的兼职人员协作。对参与的人员应按课题需要作好培训,使其对观察对象的情况有必要的认识,对观察的事物有相当的知识,并能掌握有关理论。否则,虽安排了较多的人力,也很难完成观察任务。
四、教育调查方案设计
教育调查是一项有计划、有程序的系统的科研工程。实施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做通盘的考虑、周密的安排。所以,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调查研究方案是调查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良好开端。一般的调查研究方案内容应包括:
1.课题题目。调查研究的题目是调查课题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准确的调查题目,可以揭示课题,可以反映调查价值、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题目应体现“实(现实性)、小(可行性)、准(科学性)、新(独创性)”的要求精神。
2.课题的提出。“方案”要说明课题提出的背景、现状、立题的意义与依据等,为确立调查研究任务、目的提供依据。
3.调查目的。“方案”要明确调查任务,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研究,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只有明确以上问题,才可确定调查范围,从而订出具体的调查目的,也即是通过这项调查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目的要明确、具体,并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效益性。
4.调查对象。教育调查对象就是调查中的教育现象。教育调查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调查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所以,怎样选择、确立恰当的调查对象是教育调查能否达到目的的前提。确立调查研究对象,首先要根据调查任务、性质、类型、方式确定,并考虑运用怎样的方法、确定多少人数等。同时还要尽量掌握调查对象的有关材料,摘要地记在“方案”上。如,调查对象已经形成的特点、新产生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根据对象的动态发展,揭示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5.调查范围。调查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指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研究工作,不限定一定范围,就会使调查工作陷入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因而,“方案”必须说明在哪一个范围内、哪一些对象中调查,并且还要规定调查内容的范围,以使调查内容有重点、有条理。
6.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调查人员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对调查对象不抱任何成见,搜集材料不带主观倾向。调查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一切尊重客观事实。第二,整体性原则。调查某一问题,必须获得与调查问题有关的各方面材料,调查面尽可能宽些,调查内容尽可能体现全面与代表性。“方案”设计也应体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整体精神。第三,发展性原则。一切事物都在发展、运动中。因此,设计“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已形成的各方面情况,还应预计发展、变化的趋势,这样才能使调查规划适应教育现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