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45791600000024

第24章 文献法(2)

像定性研究与运用一样,对文献的定量研究与运用也要参照有关定性分析法的思想、观点及做法。如看一个国家或学校的教育经费数字,决不能只看其绝对数,而要看其人均数,以及该国家的物价指数等各方面有关因素,努力使其反映客观面貌和真实效用。

综上所述,尽管为了介绍和研究的方便,我们把文献的研究与运用一步分为两大型式,并着力说明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效能,但在某一具体文献资料的实际研究工作中,定性研究与运用和定量研究与运用二者更多地表现为紧密关联的关系,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归宿,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和数量化,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三、教育文献的来源及二手分析

1.教育研究文献的资料来源

教育研究文献的资料,绝大部分是来自社会文献的交流系统,这些文献的交流系统是指专门收集、加工、保藏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职能部门及其活动机制。它是随着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和人们利用文献需要而问世的文化、学术、服务性机构。

图书馆是这些文献交流系统中最早出现的形式。我国古代称藏书楼,以藏书为主,封闭式服务,近现代图书馆走向为社会服务、以利用为主的开放式服务,并由单个活动,发展为联合协作、文献交流资源共享。尤其是现代图书馆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广泛地建立起来,并成为收集、整理、保存、传递科学文献知识的服务性和学术性机构,也是教育文献交流系统,是教育研究工作者查寻资料的主要场所。我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名家手稿,颇具特色。该馆自1959年建立了手稿专藏,收藏有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鲁迅、郭沫若等著名作家、教育家、学者的著作手稿。在其他省、市、地区、大专院校图书馆也都程度不同地收藏着各类个人文献、传记、教育理论研究著作以及各种教育研究统计资料。尤其在省级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中,包含有不少名人的稿本、抄本、信札,其中有一部分是未刊行稿。如首都图书馆亦能将地方文献资料列为专藏,1981年初收藏地方文献已达10,000多册。省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专藏中,本地区的地方志占有重要位置。如南京图书馆收藏有中国地方志近5,000种,其中江苏地方志就十分齐全。这些收藏点都是教育研究文献法的资料来源地。

档案馆是收集国家需要长期保管的档案和有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编目、保管、研究和提供利用的。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程度不同地注意了对档案的保管,修建过各种档案库房设施,设专职人员管理档案。新中国成立后,档案馆成为党和国家集中保管档案材料的基地,是国家法定的专门永久保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事业已成为科学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纵横交错的档案馆网。据国家统计局1985年3月发表的统计公报报道,我国已拥有档案馆2,924个,我国各级档案馆收藏着从唐代以来长达1,200余年的档案6,200万卷。我国已设置的中央级档案馆有三个: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央级档案馆负责集中统一保管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上各个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央机关、著名人物及其他单位的档案。

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都设有档案机构。在美国,除了国家档案馆和文件中心负责保管联邦政府机关的档案文件外,图书馆、博物馆、私人企业、公司、财团以及科研、文教、宗教和其他非官方机构都保存档案文件,而且均不向国家档案馆和文件中心移交、不受国家档案行政机构的监督和控制,因此,许多贵重的档案并未掌握在国家手里。美国历届总统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除有6个总统的文件保存在国家档案馆外,有23个总统的文件保存在国会图书馆,有7个总统的文件分别保存在7个总统图书馆。建立总统图书馆保存总统文件及有关文件始于罗斯福总统,这些总统图书馆不仅保存总统的文件,还保存总统及其家庭成员的私人物品、赠品、书籍、文章以及总统任职期间有关的材料和物品。哈佛大学档案馆保存有该校300多年来的行政文件,历年出版物及该校培养的17,000多名博士的博士论文。档案馆中也有不少的容纳有文献,一般是以政治家传记信息的形式出现。例如,设于匹兹堡大学政治科学系的东欧政治杰出人物档案馆,容纳有自1945年以来曾是政治领导人物的大约1,200人的传记信息。同样,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政治行为档案馆容纳有关议员的传记资料。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场所。博物馆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1)博物馆的各种实物收藏,比如历史文物,对于教育研究者有着直接的参考借鉴价值。博物馆的各种陈列品,国外有人称之为“活文献”、“实体情报”,往往能起到纸面文书所难以描述的直观启迪作用,历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2)许多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同时收藏有关展品、藏品的图书、历史文献、资料等,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收藏有关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图书、报刊资料近17万册。有些关于著名人物的纪念馆、事迹陈列馆,其中本人的著作和他人的有关记述资料往往搜集得较为全面。再如北京鲁迅博物馆,不仅收藏着鲁迅先生生前的13,000多册藏书,还有鲁迅手稿、文物等17,000多件,资料、照片等6,200多件,这些珍贵的收藏,一般图书馆是没有的。还有的博物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藏书不仅面宽、量大,而且一般具有传布较早、罕见、独本等特点,弥足珍贵。除图书馆、社会科学情报机构、档案系统、博物馆外,一切可能有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单位或机构,在教育研究文献法中都应该充分利用。诸如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学会、协会,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等,这些单位,不论其有无图书馆,但为开展业务工作,总要收集或生产出一些文献资料,包括一些“动态”、“工作通讯”、“内部文稿”之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报刊等,因此目前国内外把上述那些组织和机构统称为“情报源”,意即产生情报、文献的源泉,看来很有道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在从事文献分析中,只有广泛地从各种渠道汲取情报文献的信息,才能取得较全面、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创造性劳动、得出科学的结论来。

从另一方面说,教育研究中的个人文献往往是个人的私有物,因而往往是秘密的。这一事实,有时使人们连获取一份特别有趣的(但或许对个人有害的)文献也是困难的,更难以由这种文献积累成大的样本。大约主要由于这个原因,像现场观察人员那样选取的文献,作为一个个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不对大量的文献作较肤浅的研究。不过,也可能有这样一些情形,即一个研究人员可在某个地方获得一个由个人文献组成的大的样本,如一个写给政治家的信件的样本,或一个关于某个特别政治事件的报纸的样本,特别有意思的信件等可能集中在特别的收藏地或图书馆、档案馆。

2.教育研究文献的第二手分析

许多研究人员从图书馆、档案馆以及资料室等地获得资料(或以文献的形式或以调查报告和编码形式出现的),将这些资料进行次级分析。

所谓次级分析就是对一份由另一个人搜集或写作的文献或资料的分析。次级分析人员一般有一个不同于初级研究人员的研究目的。例如,一个想要研究分层的社会学者,可在某个资料档案馆里发现一本编码簿,它是一位政治科学家在研究投票行为时编制的。经仔细查找,还可发现,该项研究搜集了关于社会阶级的充分的(然未经分析的)资料,研究人员能据此进行一次完全适当的分层研究。

海曼1972年提出了全面处理次级分析的意见。海曼所列举的次级分析的优点在于:(1)使用可获得的资料而不去搜集原始资料,可省时省钱;(2)使用现有的资料而不去搜集新的资料,可减少对私事的侵犯;(3)使对比分析容易做(例如通过对各个地区搜集资料的次级分析,将各地区进行对比)。

但是,次级分析也存在不足之处,最主要的缺点还在于:研究人员所需要的资料可能完全找不到。另一缺点在于:原始资料中包含有次级研究人员不能发觉的误差。

例如,珍妮特·G·亨特和拉里·L·亨特1977年所进行的次级分析。他们的兴趣在于家庭中无父亲对孩子(尤其是对女儿)发展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研究是无父亲对儿子的影响。进而,他们的兴趣还在于种族的影响。

为了这一研究而搜集资料显然要用一段长时间,而且花费很大。幸运的是,这两位研究人员能够使用罗森堡和西蒙斯1972年为进行种族评价而搜集到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巴尔的摩公立学校1968年三年级到十二年级的1917名学生所作的访谈作了对比。它们包括对黑人和白人、男性和女性的访谈。获得的信息包括没有父亲,社会阶级,个人自尊,学术活动,约会,及未来定向等。

两位研究人员1977年得出结论是,无父亲对女儿发展确有影响,并说存在着某些种族区别。例如,对白人女儿们来说,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约会在父亲不在时稍低些,而结婚计划则明显地减少。无父亲对黑人女儿们的影响不像所宣称的那样大,但确是存在的。黑人父亲的缺乏,不仅导致减少婚姻计划。而且也导致降低自尊。

次级分析中要考虑的另一因素是,即使原始资料可能是极好的,并可能包括有研究人员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处理大量资料的任务仍可能是相当大的。并非有些研究人员所想象的,认为只要具备已经搜集了并储存着的资料,便可立即着手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情形往往复杂得多。研究人员在大量可获得的资料中要“抓住重点”,并从繁复的资料中抽出一些与他的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这其中要花大量的时间。

四、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类型

在论述教育研究文献时,我们将限于两个主要类型:(1)非结构式和非定量的个案研究方法;(2)从书面文献中产生出定量资料的结构式内容分析方法。(后一种方法在许多教科书上被称为“内容分析法”,用以区别在第一种方法含义上使用的“文献法”。)这样的分类仅以我们分析方法的结构为基础,而不以文献本身的结构为基础。这是因为,虽然某些文献比其他文献较为标准化,所有的文献最终都同具下列情况:它们都不是为社会研究的目的而写的,从而一般地不是为了使它们经得起研究的检验而组织的。这些文献全都为社会研究提出了大致相同的分析问题,而且就此而论又全都可被认为是非结构式的或自然的。进而言之,既然非结构式方法较可能被用于个人文献,而结构式方法较可能被用于非个人文献,这就足以将我们的讨论限于这两个主要类型了:非结构式的个人的和结构式的非个人的。既然文献分析基本上是无反应性的。因而不存在其他方法中所遇到的处理关系等等问题,分析的阶段就可减少而集中到两个主要问题上来,其一是获准使用文献;其二是对文献进行编码和分析。

1.教育研究的个人文献

在某种意义上,个人文献的研究类似参与观察法,而非个人文献的研究则类似调查研究。在研究非个人文献时,像在调查研究中一样,常较易取得一个相当大的样本。例如,对报纸研究有兴趣的研究人员可能在许多报纸中抽样。个人文献研究在这点上像观察法,一方面,它具有第一人称叙述的自然性、很深的亲密程度,和发自内心的感觉等明显的优点,这些是一般在调查研究和非个人文献研究中得不到的;另一方面,它提供的样本数一般不是很大的。从而,许多教育研究中从事个人文献研究的人员,一般选择一个可作深入研究的小样本或个案研究计划,而不选择一个只能以较表面的形式进行研究的大样本。在个人文献研究中所研究的个案,往往是由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主观地选择的,而不是随机地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