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即天然漆,又名土漆、国漆。早在四千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栽植和收割大漆,已经掌握大漆的熬炼和涂饰技术了。据传,古时候没有“漆”这个字之前,是写成为“汁自木中滴下”,以后根据这个含义,造出今天的“漆”字。大漆经过炼制,涂刷在木质器皿上,增加美观和光泽,保护器皿,成为珍贵的工艺品,早在尧舜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战国时庄周曾在一个蒙邑的地方(今河南商丘市北)做过“漆园吏”。他对大漆有过细心的观察和研究,在《庄子·人间世》和《庄子·骈拇》中这样写道:“漆可用,故割之”,“待绳约胶漆而固者,……附离不能胶漆,约束不以墨索。”
说大漆可以供刷器之用,它是非常坚固耐用的。可见,古人对大漆的性能已有深刻的认识了。
古代大漆多用于庙宇、宫殿、楼阁内的栋梁、廊柱、匾额和棺椁、车、船等涂刷,以后随着大漆生产的发展,逐渐扩展到民间应用,如家具和手工艺品也开始用大漆来涂饰。这时候,大漆的声誉与丝绸已经并驾齐驱了。如果说,古代的丝绸从新疆经波斯传到欧洲,开辟了“丝绸之路”,那么到公元8世纪时,大漆从沿海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可以说开辟了一条“大漆之路”,至今在国际上把大漆称之为“中国漆”。
大漆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是传统出口商品。主要产地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台湾等省。其中尤以贵州的大方生漆和福建闽侯漆雕最负盛名,誉称“茅台酒、玉屏箫、大方漆”为贵州三宝;“兴化龙眼、文昌鱼、闽侯漆雕”为福建三宝。
大漆是漆树内一种特有的新陈代谢的分泌物,呈乳白色或米黄色的粘稠树脂。其主要成分是漆酚和漆酶。漆酚含量约占大漆的40%—70%,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目前我国生产的大漆中,主要是三烯漆酚,这种含量越高,大漆的干燥性就越好。漆酶能促进漆酚中某些酚类氧化,从而加速了大漆结膜的干燥过程,增强了大漆与物面的附着作用。一般说,新鲜的大漆中分离出来的漆酶多,活性大,漆的质量就优良,而陈漆则相反,质量就差些。
大漆从它在我国诞生起,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仍然使其他油漆料望尘莫及,保持了它得天独厚的长处:漆膜坚韧牢固,附着力强,光亮透明,映照如镜;它耐水、耐酸、耐碱、耐光、耐油、耐潮、耐化学腐蚀、绝缘;还有防止海洋生物附着,防原子辐射等综合性的优点;它在短时间内耐温达250℃,长时期可在150℃环境下使用,滚烫的器皿不会使它留下斑迹,高温灼伤几个月后又会复原如新;用它涂刷的桌椅家具久用不粘,越揩越光,越用越亮。
大漆除了用于涂刷家具和工艺品外,现在我国化学涂料工业的有关部门,对大漆已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对它进行改性处理,按不同的使用要求,生产了各种改性大漆涂料,发扬它的长处,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已成为军工、化工、纺织、石油、矿山、造船、机电、轻工、农业和生活用品、工艺美术等各部门的重要原料。它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加工较困难,施工要求高;对个别人有过敏反应等,但是目前已有相应的克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