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业精于勤——拥有勤奋
45975700000041

第41章 笨鸟先飞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

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是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父亲阎修龄,字再彭,号饮牛叟,明末贡生,以词章名,著有《眷西堂诗文》、《红鸥亭祠》行世。母亲丁氏亦能诗文。家学渊源,使阎若璩自幼就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之中,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他幼年体弱多病,口吃,秉性迟钝,甚至“读书至千百遍,字字着意犹未熟”,但是阎若璩并不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志,放弃努力。俗话说:“笨鸟先飞。”自己虽然比较笨,但是只要多花时间,多下些功夫,总还是可以跟别人学得一样好,就像飞得比较慢的笨鸟一样,只要比别的鸟先飞,还是可以和大家同时抵达终点的。他自强不息,勤勉不怠,“潜心钻研,扶精剔髓,思成一家之言”。每当同学傍晚抱着书回家的时候,他仍“独吟不置,必背诵如翻水乃已”,甚至“发愤将书拆散,读一页辄用面糊粘几背,既熟即焚去”。水滴石穿,积思自悟,他终于在15岁的一个冬夜“心忽开朗,如门牖顿辟,屏障壁落”。从此颖悟绝人,读书过目不忘。顺治八年(1651),15岁,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来鞭策自己发奋学习。多年孜孜不倦的阎若璩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此后更是钻研经史,深造自得。他立志博览群书,曾经集陶宏景、皇甫谧的名言警句“一物不知潜心研读”,使他成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为他日后卓然成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时海内名流过淮,皆与之交接,当地的学者如李明睿、方文、阎尔梅等,亦折辈和他来往,一起讨考古今,切磋学问,使他获益匪浅。

有了这样的认识,阎若璩就靠比别人更用功,读更多遍来弥补自己的笨拙。

几年下来,他渐渐可以赶上进度了;几十年下来,他更成了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学问扎实的大学者,成就远远超过所有比他聪明好多倍的同学。

中国人常说“勤能补拙”,如果你自以为是只笨鸟,那就以先飞和不断努力来弥补天赋的不足吧。

所谓“十个指头有长短”,世上之事亦均有异同高下之分。然为学之道没有捷径,唯有勤奋。所谓“笨鸟先飞”,其实也不然,生而在世,人的智商并无多大分别,大家相差的是为学功力的深厚程度,即钻研学问时间的长短。从这个角度看来,“先飞”意味着抢占先机,意味着能够先人一步取得成就。华罗庚有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确实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