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李大钊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的任务后,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
12月22日,国民党军陶广师奉命由雪峰山赶往瓦屋塘,拦击西进的红军。当贺炳炎率红五师进至瓦屋塘时,陶广师已占了东山头,居高临下阻击红军先头部队。
他站在一块大石后面观察战斗态势,发现敌人虽占据着有利地形,但未构筑工事,立足未稳,便果断命令号兵:“吹冲锋号!全师向东山头攻击!”顿时,枪声、喊杀声漫山遍野。
刚攀登上山顶的陶广师满以为占了上风,没想到屁股后面冒了“火”。
“快,快,调转枪口,打山背后的红军!”陶广挥动着手枪叫嚷着。
贺炳炎一看把敌人吸引过来了,便提着驳壳枪,组织火力向敌人攻击。陶广师碰上了强硬的对手,死伤累累,赶忙夹着尾巴朝后逃。
看着鬼哭狼嚎朝后跑的敌人,贺炳炎哈哈大笑,正要挥手命令部队冲锋,突然一梭子子弹从侧后飞来。他不及躲闪,右臂中弹,顿时血如泉涌,从棉衣袖筒渗出。
贺炳炎负伤了,开始,他还神志清醒,踉踉跄跄,挣扎着想去包扎,不料没走几步便一头栽倒在地,晕厥过去。
当贺炳炎再次醒来时,他已躺在瓦屋塘战地临时救护所里了。贺龙十分关心他的伤情,焦急地向贺彪部长询问情况,贺彪部长心情沉重地说到:
“很严重,右臂的骨头被打碎了,是汤姆子弹打的,弹头在右臂大骨处炸开,只剩下几根筋连着。必须截肢!”
动手术需要起码的器械和麻醉药,可大部队转移时已经全部带走,临时救护所没有。
为了救贺炳炎的命,贺龙狠了狠心,让人找来木工锯子代替手术锯,找来吗啡代替麻醉药。
木工锯还尚可凑合着用,而吗啡却服少了不管用,服多了会损伤大脑和吃上瘾。
贺炳炎将送到嘴边的吗啡扔在地上,强忍着疼痛说:“我不能离开战场,我还要消灭反动派!把毛巾塞在我嘴里,把我绑在门板上,锯吧!我受得住。”
手术终于作完了,用了两个小时又十六分钟,塞在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嚼得稀烂!
贺炳炎吐出嘴里的毛巾泥,看了看失去的右臂,含着眼泪,担心地问贺龙:“我还能打仗吗?”
贺龙握着贺炳炎的左手,肯定地说:“为什么不能!你还有左手,照样可以骑马、打枪嘛!”
贺炳炎激动地攥紧贺龙的手说:“你放心,我一定学会用左臂打仗和生活。”
所谓意志,就是根据确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艰苦都能适应。”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我们胸中装有意志,就不怕任何的艰难困苦,只要心中揣有意志,就不会在孤独寂寞里徘徊、不会伤感、不会犹豫、不会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