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开国总理周恩来青年远赴法国求学之际曾写下一首明志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遂觅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从这首诗不难看出伟人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和为之奋斗的决心与非凡的毅力。
诗中所说的“面壁十年图破壁”指的是禅宗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的故事。南北朝时,达摩大师受其老师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的嘱托远赴中国宣传禅宗,般若多罗尊者还赠他诗偈:“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梁武帝普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达摩到达中国广州,十月一日他来到金陵见到了梁武帝萧衍。“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遂渡江至少林,面壁九年。”(《从容庵录》)达摩感到梁武帝这位曾舍身同泰寺,笃信佛教的天子竟然没有慧根,十分失望,于是折苇化舟,渡江北去,到了河南的嵩山。
河南的嵩山少林寺有一个达摩洞,传说长着满脸卷曲络腮胡子的达摩祖师曾在里面面壁九年,默坐冥思,连小鸟在肩上筑巢都没有发觉,时间长久,达摩的身影都印在了石壁之上,这就是总理诗中说的“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由来。
周恩来的胸怀无疑是博大的,理想是坚定的,而支撑他实现报国理想的是意志。此后的几十年里,周恩来以常人不可想象的意志和智慧引领着中国的革命,为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十年面壁的意志让后人感念不已,也许周恩来身上闪现出的这些人性光辉才是人们怀念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