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无声的使命——培养责任感
45977900000015

第15章 陆秀夫蹈海取义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

在宋元交替之际,当南宋的帝后辅臣们向元朝屈膝投降、忍辱求生的时候,在东南沿海怒火燃烧的土地上,却站起了大批铁骨铮铮、力挽狂澜的忠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陆秀夫,便是这个拼死抗争的群体中的一个代表。

陆秀夫(1237—1279年),字君实,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人,宋末爱国英雄、政治家。宝祐年间与文天祥同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和陈宜中、张世杰以及杨妃等人带着宋度宗的两个儿子——7岁的益王赵昰和4岁的广王赵昺。同年益王赵昰在福州做皇帝,定年号“景炎”,是为宋端宗。端宗任命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年仅十岁,陆秀夫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的亲弟弟7岁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杨太后垂帘听政。赵昺即位后,封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辅政。祥兴二年(1279年),元朝张弘范大军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宋军全军覆灭。

那时已近黄昏,风雨大作,咫尺之间,景物难辨。趁着海面混乱,有人驾轻舟去幼帝赵昺的座船,接他脱离险境,以便寻机安全转移。一直在舟中观察着战况的陆秀夫面对此景,知道事已不可为,深恐奸细乘机向元军卖主邀功,又担心轻舟难以躲避元军星罗棋布的舰船,招致南宋末帝被俘或遇难,因而断然拒绝来者请求。但他也知赵昺的座船笨重,又与其他舰船环结,行驶艰难。陆秀夫估计已经无法护卫幼帝走脱,于是便当机立断,决心以身殉国。他盛装朝服,先是手执利剑,催促自己结发的妻子投海,继而又劝说赵昺,“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辙。德祐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9岁的赵昺,又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船舷,踏上了从临安到崖山的最后里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

杨太后听说帝昺死去,悲痛欲绝,随即也跳海而死。之后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少说也有十多万人。

随着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覆灭。

陆秀夫逝后,与张世杰、文天祥齐名被誉为“宋亡三杰”,现在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就有纪念陆秀夫负幼帝跳海悲剧的宋少帝陵、三杰祠等。

陆秀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试图力挽狂澜,维护南宋江山,最终以自己的忠义之责报效了国家。陆秀夫追求的使命是国家和民族的延续,追求的责任是“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奏响了那个时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最强音。抚今追昔,我们要承担的一份使命就是继承先贤的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