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写案例、反思和论文
45988400000022

第22章 中小学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全程指导(6)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霜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最好用一句话点明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如《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刍议》,说明该文研究的是有关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在一些规范的研究报告中,题目最好还应该点明研究方法,如《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说明该文研究的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实验法。

(三)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四)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技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l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1)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2)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3)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了。属于“主语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他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义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两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其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应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把文章最精华的部分拎出来,特别是要展现有新意的东西。

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甚至还可以更短。撰写摘要的是让读者无须通读全文,就能得到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以2研究的成果。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交代了很多写作缘起,或者某种教育的意义,大话空话套话太多;事无巨细地介绍写了什么,用句子把小标题一个一个串起来,或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再现文章的架构。

四、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论文采用的关键词合不合理,关系到文章在检索中会不会跳出来。老师们平时教学工作繁忙,写一篇论文很不容易,如果因为关键词没有选好,与文章内容缺乏联系,别人就检索不到,对自己的劳动是一种浪费。如《选择学校还是建设学校》,一共列了3个关键词:就近入学、择校、均衡发展。每一个词都是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检索任何一个词,都能找到这篇文章。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

另外,关键词不能列得太多,一般3~5个就可以了。

五、序论

序论是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提出问题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关于这个问题,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谁做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

六、本论

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工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七、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一)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二)对本研究的展望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论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八、引文或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正文中引用他人观点时不注明引文的出处,如罗杰斯曾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果不注明引文的出处,就无法考证引文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引文加注的方法有许多种,在论文中使用最普遍的主要是下述三种:

(1)夹注。即在引文后直接加注说明出处。

(2)脚注。又称页注,即在本页下方注明该页中所用引文的出处。

(3)尾注。即在全文末尾加注本文中曾使用的引文的出版。

在采用脚注或尾注时,应按引文出现顺序标明数码,即在引文右上角用小圆圈和阿拉伯数字标注。

引文注释的内容应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册数或期数、页码(期刊可不注明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

参考文献不规范的情况很多,较常见的是注录不全,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杂志期号等,时有缺漏,或者前后顺序错乱;项目之间应该用标点,却用了空格;出版地后面没有用冒号,等等。

教师撰写教育论文须明确的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都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更应当向教育的更高层次追求,那就是加入教育科研的行列。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论文和科研报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主要形式。广大教师无论参加何种规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最后都要以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把成果发表出来,让同行评判、分享、借鉴。因此,了解撰写教育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论文(或称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学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论文既是科研人员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为了确保教育科研论文的质量,中小学教师在写论文时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加以注意。

一、选题是否适当

(一)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学术论文的价值大小和写作的成功与否。因此,确保选题没有毛病,应该是论文写作首先要考虑的。一般而言,在有研究价值的前提下选择较小的题目。小则容易出新,容易写实、写好。而有的中小学教师往往喜欢大的选题,如《论我国的教育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等。这些选题就太大,涉及范围太宽泛,论文的正常篇幅根本容纳不下,即使勉强完成,也难以阐述清楚,往往流于空泛。有些大题目,则可以分成几个小题目来写,使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不要动不动就是素质教育、均衡化之类的,而是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把素质教育、均衡化这些宏大命题具体化。其次,不要求全求大,一篇论文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或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论文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比如德育研究,现在人们常常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强调生态伦理等,但教师们往往泛泛而谈,论文价值不大。其实,可以选择几个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如新课程语文教材中删去了《手套》一文,因为文章写主人公打死熊,文末用熊皮为爷爷做了一双手套。文章强调的是战胜自然,动物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与自然和睦共处,显然不符合现在的理念。教师可以寻找几篇这样的被删除文章,并找几篇现在新选人的课文,分析对比其不同处,从而论述文本体现的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的不同,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结果,让学生真正理解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这样切口小,有实证研究,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我们并不一概反对选大题目,只是就当前广大教师的实际情况而论,因一般教师难以集中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搜集资料,研究、撰写题目较大的文章。

(二)如何做好选题

教师在确定需题的时候既要避免选题过大,又要确保所研究选题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选题的时候能够做到选题适中。选题适中就是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又能被自己所驾驭。这里包含两种含义:一是程度适中;二是范围适中。程度适中就是选题符合自身能力和水平;所谓范围适中,就是课题研究的面不要过大。在选择题上可采取“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做法。总之,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尽可能重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要搞大而全,而要小而实。要从小处人手、以小见大。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教师写论文时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教师的论文不是教育理论的“高端”发现,而是要强调教育理论的“终端”运用和结合实践的创新。而要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因为课堂是教师最好的实验室。教师要善于独立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专家。这样才会有所创新。

其次,可以对选题的研究范围进行限制,或者从纵向上来截取,或者从横向上来摄取。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这个题目就太大了,难以写好。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如《中学语文教研组管理初探》,这样的题目比较小一些,容易写好。

(三)确定选题要遵循的原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一般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为师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