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45995200000012

第12章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5)

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通过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了解教师的为人修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教师的教育机智,通过教师的语速快慢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通过教师的教学惯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通过教师的衣着装束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师的交往方式了解教师的个人习俗……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教师的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教师的叙事研究延伸就有多长。

对教师教育活动进行叙事研究始于教育活动的表面,但不是为了一般的描述,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是要倾听教师的内心声音,感受教师的主观世界,体验教师的生命律动,探寻教师的行为意义。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主要部分。他们以童稚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展示了青少年生命的灵动。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离不开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学生是富有主动性的人,学生也有着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这是作为人所具有的共性。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学生也正是在独立把握客观外部世界和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他们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所特有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更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设定、无法预料的勃勃生机。

教师的叙事研究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人们面前时,人们就获取了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从而有可能理解学生所追求、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世界。

(二)学校中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学校科研中的教育叙事研究可以立足于学校及课堂中的日常教育实践。也就是说,学校或课堂本身就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或现场。因此,即便是自身或他人的叙事,都不仅仅是事件的实录,而体现为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是一种经过选择、演绎、诠释的经验经历过程。这种经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经验的收集。

1.收集个人经历或历史素材

(1)我们需要探究个人经历的故事,我们必须明了每个人的个体生活是由多个故事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生活故事。另外,每个人的处境、想法不同,只有多元和混合的收集,才能产生能够解释复杂事实的多元叙事文本。

其中,口述史是一种基本策略。可以是强调研究者意图的问题结构,也可以是显现参与者意向的自述。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传或传记的事实撰写。

(2)关注日记和日志的运用。日记提供个人对即时事件的描写、感受,通常是属于个人的记录。日志则不一定为即时记录,而体现为对事件的回顾、反思和评价。作为研究素材,如果是他人的,使用时必须取得本人同意。这部分素材对于丰富叙事的经验记录很有用。

(3)可能的话,把书信运用于叙事。书信是写给其他人并期待对方作出答复的,书信往往能够揭示许多关于个人思想的知识和社会背景。

2.进一步深化叙事

(1)除了收集和撰写故事素材之外,研究者还需要通过与参与者深入交往而进人参与者的内心世界。在叙事研究中,我们不能通过一套规范并有固定选项的问卷来获取事件的意义、理解和诠释,因此开放式的访谈就非常符合叙事研究所要求的参与性观察、交往行动和叙事收集。访谈者需要具有高明的提问和倾听的技巧。访谈的实质是对话,是两人或多人之间平等的基于彼此信任的交流。倾听在于让人说,而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善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用双向交流方式赢得彼此信任,并知道自己想倾听什么。

(2)现场笔记作为深化叙事的方式,既可以由研究者自己进行观察时撰写,也可以由研究者草拟思路,由参与者撰写。在形式上,它不是单纯的资料性记录,而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描述性记录、理论备忘录(由观察而联想到的相关理论观点)、观点摘录、一己之见和推论等。

3.注意相关的背景资料

(1)年鉴和编年史。年鉴为个体或机构提供关于重要时间或时间的简略资料历史。编年史则比年鉴更具主题性描述。它们均可为研究者提供被研究时间内历史和主题的背景。

(2)文献分析的重要性。文献在叙事中具有特殊价值,因为作为共同记录或官方立场代表,有关叙事的相关日期、作者、任务、背景事件、政策、观点氛围等信息,于研究者对叙事背景的阐述具有重要意义。

(3)任何纪念性物品,如照片、奖品、纪念品等,对唤醒记忆非常重要。

4.对叙事材料进行提取分析加以诠释

当然,叙事不仅仅是记录与叙述故事,更在于一种不断反思自身教育生活与实践的专业精神,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在日常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反思、追问的过程。这种反思与追问在叙事研究看来,是对经验的重组和理解,以及提供意义诠释的过程。

第一,有了以上的叙事素材,我们还需要对这些叙事素材进行提取、分析,并界定这些叙事事件如何形成、改变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并且,将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研究者并不能根据现存的理论来加以诠释,应该把你熟知的答案或意见悬置起来,要直面需要探究的现象,并尽可能地从自己的理解和与参与者交往过程中的理解、体验来进行分析,由此可能产生一种新的理解。

第二,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意义是由一系列交往过程构成的,或者说,意义是隐含在所有的叙事事件和故事之中的。只有对这些叙事事件和故事进行诠释,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内在意义才会逐渐被人领会和把握。因此,我们强调光有叙事描述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诠释和理解呈现给读者。

叙事诠释的标准可以参考如下:

(1)它们有没有生动地阐明经历或经验?

(2)它们有没有建立在深度叙事的基础上?

(3)它们的历史性和关系性内涵是否充分?

(4)它们是过程性、交往性的文本吗?

(5)它们是否将对于现象的了解都交代清楚了?

(6)它们是否与关于现象的潜在理解相关联?

(7)它们的结构连贯吗?它们包含理解吗?

(8)它们是不是开放的?

此外,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对于教育叙事研究而言,并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规范和要求。但是如果你确实想要诠释和理解我们眼前这个现实的教育世界和生活,希望能够揭示其中真实生动的日常教育实践经验和意义,那么,以上对于叙事研究的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基本描述,也许会为你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案例】

意外的观察课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可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我正在上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

我一看,这下课可上不成了,按照常规,应该迅速制止孩子们的举动。但我灵机一动,反而很平静地问了一声:“小鸟在哪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在电视机上面!”这时同学们各抒己见起来。有的说:“小鸟迷路了。”有的说:“小鸟太热了飞进来乘凉。”有的说:“想来看看我们的新教室”,“想来学知识”,“想和我们交朋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随后问了一句:“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向老师汇报起自己的观察结果来。见此情景,我就循着孩子们的兴致,有目的引导他们观察这只小鸟。“谁能说说这只小鸟的样子?”孩子们一听到我的问话,立即抬起小脑袋聚精会神地观察起小鸟来。不一会儿,孩子们争论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接着纷纷举手。王兰被我叫起来回答,她说得不错,我鼓励道:“你说的真好,还有比她说得更好的吗?”话音刚落,举手的学生更多了,孩子们对小鸟的样子的叙述也更详细、更具体、更有创意了。例如:“小鸟羽毛是黄色的。”“小鸟在向我们眨眼睛呢!”“小鸟的嘴巴一张一合地叫着,好像在说‘你们好!你们好!’……”这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甚至比我还要强。他们正是在用自己的童心进行探究啊。

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我又为同学们增加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我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时,有同学说‘小鸟’,我知道他并不是在回答我的问题。但如果他真的在回答‘秋风吹黄了小鸟’,你们说对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吴学钢忍不住大声说:“小鸟的黄色是天生的,不是秋风吹的。”朱丽立即反驳说:“可以这么说。”我马上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她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所以然来。

喧闹了一阵,孩子们静下来,带着寻求答案的眼神看着我。我微微一笑,说:“在自然界,我们都知道,小鸟羽毛的颜色绝对不是被风吹成的。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有一些看起来很不合情理的描写。”我略一思考,开始背一首唐诗:“碧玉妆成一树高……”我刚一开头,全班同学都跟我一起背起来,“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初春的嫩叶是春风裁的吗?”我问。全班齐答:“不是。”“但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什么?…‘春风温柔。”“柳叶嫩嫩的,绿绿的,随风飘飘。”孩子们联想很丰富,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告诉他们:文学意义上的观察与科学观察是不同的,它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还要加上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联想、感受。这些道理,他们当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在学过的诗歌中找几个类似的例子,体会一下我说的道理。

课后反思,我对这堂发生了意外事件的课产生了许多的感受和联想:第一,小鸟飞进教室,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我如果带领学生驱赶它,这堂课的教学任务肯定会泡了汤。倒不如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把观察“树叶”变成观察“小鸟”,把突发事件变成这堂课的一部分,不仅完成了教学设计,而且把课上得更生动、更有趣。第二,文学想象可以从科学观察中受到启迪,但它不能拘泥于科学事实,文学作品中有些看来极不合情理的描写,正是人们情感在这些事物上的折射。或许,通过这种探究性教学,我的学生们就能够一步一步把握“文学创作”的真谛。

访谈法开展课题研究

访谈法是调查者(或者经过培训的访谈员)与选择的被调查者之间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以了解一些对研究有用的信息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教育调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访谈法的特点

访谈法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可调节性。一个熟练的访谈员可以跟踪想法,预测、回答并且了解被调查者的情感,这是问卷所不具备的。

访谈调查法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四点:

其一,灵活性强。与问卷调查及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调查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强。访谈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决定诸如是否需要进一步问一些与调查主题有关的其他问题,是否需要重复或进一步解释那些访谈对象不太理解的问题等等。另外,灵活性还表现在访谈者可以为不同的访谈对象准备与之适合的一套问题,这就使得访谈调查法较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其二,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由于有访谈员作为访谈对象的指导者,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训练并富有访谈经验的访谈调查员,他们可以利用一些问卷或访谈提纲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而这在问卷调查中是难以办到的。

其三,可以克服问卷调查中回收率低的缺点。在访谈调查中,一些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在问卷调查中作答的调查对象出于礼貌或者其他缘故,却愿意向访谈员说出他们对调查者需要调查的那些问题的观点、看法或者意见与建议。另一方面,那些缺乏能力(例如文化程度太低)而不能在问卷调查中独立作答的回答者,却可能在访谈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按要求回答出各种问题。这样,访谈调查当然就无须再担心问卷回收率低的问题。

最后,访谈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确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可信而有效。访谈中,访谈员可以与访谈对象单独交谈,这样便有可能直接观察访谈对象的非言语行为,从而判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真实可信,同时访谈员还可以通过巧问问题来鉴别问答的真实可靠程度。

此外,访谈调查还可以控制问题的次序,还可以听到一些访谈对象的自发性观点和意见,使访谈员和调查主持者受到启发,从而使调查更加深入。

当然,访谈法的主要缺点是耗时,因此在小规模的调查中,调查者只能访谈很小比例的一部分人。而且访谈法是一种主观性技术很强的方法,因此调查者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某种倾向性。分析回答也会有一定的问题。此外,问题的设计要求也是相当的高。虽然有一些缺点,通过访谈,调查者还是能够获得丰富的材料和信息。假如问卷提供了一个骨架的话,访谈就会为骨架加上鲜活的血肉。

二、访谈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