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45995200000018

第18章 优秀课题材料精选(1)

“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内外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虞永平在《幼儿整体性和谐发展课程》一书中提出:“儿童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广泛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人、事、物和活动,生活中有大量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时机,儿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就越有效。”

当前国内外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其教育理念就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交流和认知的语言去探索环境和表现自我。如他的一些典型案例“会活动的影子”、“仲夏夜的梦”、“脚的故事”、“猫和雨”,这些活动内容都源于生活,对我们生活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本地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1997年起我市教科室申报了省级课题“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研究”,并组织部分幼儿园参与协作研究,已顺利结题。2000年由我市12所幼儿园参与编写出版了《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活动设计》,使生活素质教育有了参考用书。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生活素质所涵盖的内容还可以拓宽,教学除了可以通过专门的生活技能课,还可以通过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开展,由此我们提出了“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1)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他们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既包括在上课、游戏等活动之中,也包括在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之中。

(3)生活素质:指人们顺利地解决生活、健康、安全、交往、休息、娱乐及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生活基本问题所必需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总和。

(4)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点,联系幼儿生活的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5)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要引导幼儿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主动地生活,民主规范地生活,富有创意地生活。引导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逐步体会并形成初步的劳动服务、自我保护、环境适应、合作交往、合理消费和自主创造的生活素质。

三、研究目标

(1)研究促进幼儿生活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和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2)探索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策略、模式和操作方法;(3)探索促进幼儿生活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4)促进幼儿生活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理论依据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特别是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按五个目标提出了:“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是不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不改造社会的教育。”在他的理论的影响下,我们提出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四项教育目标,即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主动地生活,民主规范地生活,富有创意地生活。

同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儿童的时间。”这些观点对我们科学地、有效地实施生活课程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智、体、美、劳、群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我们在进行生活课程的研究中,也考虑各领域问的平衡,以领域作为平衡课程的一个途径,将教育目标首先落实到领域之中;然后,将各领域的内容整合和融化到各主题之中,并形成了我们生活课程的基本框架——整体性的、指向幼儿和谐发展的、以主题为基本构架的课程结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间的行为。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

六、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6所协作幼儿园3~6岁的幼儿。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课题研究制度”。各协作幼儿园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并建立课题组专题研讨制度、课题组定期协作研讨制度、课题组研究月报制度、课题组研究阶段汇报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实施。

2.理论保障

加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指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在课题研究的同时,进一步组织新《纲要》的培训和学习。深入贯彻新《纲要》,扎实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组织保障

围绕本课题研究,组织相关幼儿园组成协作组,由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市教育局教研教科室相关人员进行课题管理与活动指导;各协作幼儿园分别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园长任课题组长,负责具体研究。每学期确定研究重点,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整理归纳研究成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与合力。利用各种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纲要》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家长和社会了解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研究的意义和要求,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确保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经费保障

总课题组能确保课题研讨活动等的经费使用,各协作幼儿园每年都有课题研究专项经费用于对教师的研究成果奖励、教师的培训学习及进行课题研讨活动等。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01年2月~2002年2月)

(1)收集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申请立项,开题论证。

(4)培训课题组成员。

(二)实施阶段

(2002年2月~2005年2月)

(1)确定研究重点,分步实施。

(2)整理生活素质教育课程活动案例。

(3)形成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及评价体系。

(4)进行中期成果汇报。

(三)总结阶段

(2005年2月~2005年11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3)邀请专家组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论证。

(4)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促进幼儿生活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和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分环境适应、自我保护、劳动服务、合理消费、合作交往、创造启蒙六个方面,确定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见相关资料)。

(二)探索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策略、模式和操作方法1.探索幼儿园实施生活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师在选择生活素质教育内容时,应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真实、科学,使教育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可接受性原则。开展生活素质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具有明显差异,应充分仔细地筛选教育内容,提出相应的教育目标。

(3)渗透性原则。新《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生活素质教育应努力与幼儿园半日活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家庭、社区等教育因素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4)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当今世界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幼儿园生活素质教育应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增强幼儿的生活乐趣。

2.探索实施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策略

(1)建设生活素质教育的合格师资。广大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任何好的教育理念、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都必须经过教师个体的吸收、消化,运用到工作中,才能收到效益。我们在培养生活素质教育合格师资时,首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其次成立课题管理机制,并开展系列的培训,通过反复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来提高教师的生活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

(2)多渠道开展生活素质教育。

A.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深入实施生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协作幼儿园园内每周开展一次课题研究课活动,由总课题组组织协作组定期开展协作研讨活动。在以幼儿生活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幼儿与教师互动,提高了交往、合作、谦让等多种生活素质。

B.富有创意的环境创设。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把环境创设看作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生活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创设和熏陶。

首先墙饰作为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能从情感、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感。将生活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墙饰中去,作为墙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能从多个角度接触和认识,真正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面、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其次,丰富班级环境。注重班级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参与到班级墙面环境和区角环境的布置中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班级墙面环境布置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生活区和围绕主题的特色区角布置,提供了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其中包括成品和半成品。良好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身临其境,获得了有益的生活经验。

C.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国有很多充满浓郁风情的节日文化,是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好题材。中秋节组织幼儿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尝月饼;元宵节开展猜灯谜活动;3月5日学雷锋日,组织集体献爱心活动,师生一起为园内贫困学生捐资捐物;“六一”节孩子们载歌载舞,一起参加游艺活动……我们利用生活中大量的自然真实的情境,对幼儿进行生活素质教育。同样也因地制宜地设计社区活动,为幼儿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其构建生存、健康、安全、交往及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生活基本问题所必需的多项素质,并逐步内化,渗透到社会行为中去。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幼儿生活素质发展。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在小班可以投放制作完整的粽子、香包,放在“商场”,供幼儿购买;在中班,我们放一些半成品,请幼儿将粽子粘贴好,为香包穿上线;在大班,我们引导幼儿用牛奶盒子和棕叶制作粽子,用针缝制香包。

(3)发挥家长资源的独特优势。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家庭,提高教育能力。

A.开展早教指导——提高家长育儿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幼儿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早教指导,不具有科学的育儿方法。但是他们往往又已经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接受早教指导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为家长做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早教指导,使家长真正迈进了科学育儿的门坎儿,随之对幼儿园教育也开始理解并关注。

B.引导家长开展调查——了解幼儿生活素质基础。在每个主题活动前先发放相关的调查表,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调查,便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幼儿的生活素质基础。

C.发放亲子学习单——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家长往往对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不甚了解,就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当主题活动进行时发放相关的亲子学习单,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这就满足了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需要。

D.帮助收集材料——鼓励家长参与活动。在每一次主题活动中,我们都要求家长帮助收集材料。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家长们发现了其中的意义,积极支持配合的热情就被激起了。

(4)挖掘社区的潜在资源。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在社区里蕴藏了丰富的生活素质教育资源。各协作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来拓展幼儿学习空间,促进幼儿生活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A.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这一浓缩了的小社会,蕴藏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注重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各幼儿园周围有许多特定的社区设施,我们以“园内不足园外补”为原则,充分用好、用足这些资源,发挥它们的最大功能,使之为幼儿园服务,为幼儿生活素质教育服务。如:眼镜店有各种各样的眼镜,超市有各式各样的商品,幼儿可以尝试买一样东西;向派出所的叔叔了解警察的工作;到自来水厂了解水的净化过程;进裁缝店里问问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等等。

B.有计划地安排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