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格朗认为,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改进正在逐步影响整个人类,仅仅在一二十年以前还处于科学进步前沿的空前发现和技术工艺,如今已经过时了。所以,“要培养工程师使之能适应明天的技术,那么主要的力量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为学生将不得不活到老学到老。”假如一个人“不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那他就注定要落伍”。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实质是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的一种具体体现,不断变化和出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整体前进和进步,同时也才能保证个体的人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此意义上,不断的终生性学习成为一种需要。
4.政治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不断变化的政治结构的挑战,随着政治结构的变化,就要求社会的公民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政治结构,这也必须得借助教育的力量。由此,作为社会的公民,有可能终生都得接受作为特定政治结构条件下的公民教育。这同样构成了终生教育的重要契机。
5.信息
为了对不断增长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选择,要求人们提高处理、选择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则有赖于教育的作用。这也为终生教育的出现提供了动力。
6.闲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工作时间的缩短,人类所面临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面对比传统要多得多的闲暇时间,如何利用和消遣闲暇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终生教育的实行无疑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途径。
7.生活模式和相互关系的危机
随着社会的急剧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情况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的需要。由此,也需要不断的终身性教育对人类的生活和关系模式提供帮助。
8.身体
即人类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会逐步加深,每一个新的认识的出现,都要求教育根据新的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教育调整。在此意义上,教育的调整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由此,也需要终生教育的实施。
9.思想意识形态的危机
郎格朗提出的以上9个方面的因素或者是危机,基本上是立足于社会层面所进行的终生教育形成因素的探讨。这些因素揭示出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和大动荡的时代,这种社会的变革和动荡,为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建立起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教育形态。对此,郎格朗提出,为了“帮助人们去创造发明,引导人类去想像、冒险和从事各种各样的研究,使人类接受对自己的信念、态度和知识必须不断地提出怀疑的态度……教育必须在它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不断进行更新”。更新的结果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广度,实行终生教育的发展模式,由此,来使整个教育系统适应社会的整体性变革。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此意义上,郎格朗实质上指出终生教育是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国学者库姆斯在《对现代教育的挑战》中提出终生教育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出于确保每个人的职业转换的需要,使失业者的就业成为可能;二是有助于获得在各个领域保持高度的生产率所必须的新的知识和技术,以使以往曾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不会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三是有助于丰富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的文化生活,充实和改善个人的生活。库姆斯的三因素说,实质上更多地是从终生教育的意义角度进行的阐释,从严格意义上讲,很难说是对终生教育的形成原因所进行的探讨。
日本教育家森隆夫则把终生教育的形成原因归结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要求两方面。他认为经济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社会生产率和劳动的质量,而人的要求则在于人是要以人生的完善、发展、愉悦和幸福为目的。经济需求满足人类的物质性需要,而人的需求则更多地满足人类的精神性和文化性的需要。这两方面需要的结合,使终生教育的产生具有了社会和人自身的需求。
从以上郎格朗、库姆斯和森隆夫对终生教育形成原因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终生教育归因,其结论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以及各自对形成原因的表述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尽管都承认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在终生教育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这些因素的具体阐述和论述则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终生教育的形成与其他教育现象形成之间的差别性因素论述显得较为薄弱。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观点和思想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借鉴,这也是我们系统探讨终生教育形成原因的重要起点所在。
二、终生教育形成因素的系统分析
如上所说,终生教育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现象,是多因素系统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的社会动因在发挥作用,同时也有教育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只有在这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终生教育的产生和形成才从可能性向现实性发生了转化,才成就出终生教育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潮和思想。
三、终生教育形成的社会因素分析
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是导致终生教育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动因,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终生教育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必然现象。总体上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知识状况等都对终生教育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一些社会性因素制约和影响着终生教育思想的出现与形成。
1.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促进终生教育的产生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自20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所形成和习惯的传统的生活和生产习俗,导致人类社会从一种固态的稳定的传统社会向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现代社会迈进,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是对人类的生活习俗和习惯等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的思想观念领域形成巨大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面对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所带来的变化,人类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教育领域被迫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科技发展不断提出的挑战。终生教育也是适应这一挑战的产物。这些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导致社会变化速度的加快,这迫使人们去不断调整以适应变革的社会其中知识结构和容量的调整成为增强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这对教育提出挑战。关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所引起的社会变化速度,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科学技术从未像现在这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在这个‘20世纪的后半期’,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变化正在无限地加速,正像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工作者的人数迅速增加一样(整个人类历史上90%以上的科学家与发明家都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与此同时,研究与革新也正在制度化。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发现与大规模地应用这种发现之间的时间间距也正在逐渐缩短。人们把照相术原理付诸实践花了112年时间,而太阳电池从发现到生产只相隔两年。”这种变化速度现在仍然在加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上万种的新发明涌现。面对这种发展速度,作为社会成员无疑面临极大的压力。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为了跟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迫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每时每刻都必须进行新的学习尝试,这种学习和尝试是贯穿人一生的行为。这就使教育变成了一种生活性行为,而不是传统的只有青少年阶段才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要求在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由此而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和思想。
(2)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在经济上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性变化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从目前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农业和工业等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小,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型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其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如果说传统教育主要侧重培养第一、第二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的话,那么,现在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向第三产业倾斜,这就对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带来了职业流动性的增加,未来社会,每个人都不会终生只从事某一类单一的职业,而会处于职业的不断变动之中。而要顺利实现职业流动,以及迅速适应新职业的要求,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未来的人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具备终生学习和获得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由此,需要终生教育为人类的职业流动提供保障和支撑。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构成了终生教育形成的重要动因之一。
(3)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带来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为终生教育的出现和形成提供了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相对于传统而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人类用于维持其基本生存所需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也就是说,人类的闲暇时间将会逐步增多。面对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人类将面临如何“消费”闲暇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老年人的闲暇消费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要解决问题,教育无疑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通过教育,能使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很好地利用其闲暇,更使老年人做到老有所学,从而达到满足老年群体精神需要的目的。但如果一味地依靠现有的学校系统,显然无法也不可能满足社会整体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式办学方式,实行全方位的开发式的终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日益增多的闲暇具有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终生教育的产生才具有了动力和基础。
(4)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为终生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人们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学习的能力持积极的肯定态度,但是对成人的学习能力却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一般认为,成人的学习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一观点现在受到了来自生理学和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研究成果的挑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人类在成年期、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的智力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只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活动方式不同而已,并不是智力的水平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这种观点实际上否定了传统上的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而智力水平下降的观点,从而为成人的教育寻找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科学依据。这也成为终生教育赖以成立的基础所在。面对这种新的科学发现的挑战,人类所要检讨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即人类应该检讨和反思传统上统一的教学模式。事实上,当面对不同的教育群体时,人类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终生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