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是制约信息选择的重要因素,选择目标的策略是信息选择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学会选择目标应该成为信息选择策略的基础性工作。学习者在确立、选择目标时有如下要求:首先,所确立、选择的目标应该是一系列若干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以此发挥不同层次的目标在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对信息选择的作用。该目标体系应包括:学习总目标、阶段目标、课程目标、课时目标、问题目标。学习总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的全过程达成的结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阶段目标依据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任务而确定,是各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也称学科目标,是一门学科达到的预期结果;课时目标是每一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问题目标是每一个学习问题应达到什么结果。其次,指导学生自觉确立、调节目标。上述目标体系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自觉自愿、自主选择,不应过于依赖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目标达成的程度,根据反馈信息调节信息的选择,适时调整目标和用目标激励学习行为。再次,指导学生选择现实的学习目标。现实的学习目标既是外部教育要求的反映,它是学习任务、学习条件、学习时间、学习材料等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学习需要的体现,应充分注重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点等内部条件。所选择的目标应是切实可行的,目标过高或过低,均缺乏激励力量,易使学生产生不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发展,进而影响信息的选择。最后,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手段。只有与目标一致的信息选择策略,才能发挥目标在信息选择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导向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教给学生基本的信息选择技术
教给学生基本的信息选择技术是信息选择策略训练的前提。策略训练,尤其是对年幼学生进行信息选择策略训练,应立足于基本信息选择技术的掌握和练习,这是缩短从信息选择策略意识到信息选择策略能力培养的前提。
1.选择性划线技术
划线或标着重号,是最常用的信息选择技术。在重要信息下面划线或标着重号,有助于让学生快速识别学习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相关信息,把目标信息从无关信息中凸现出来,增强对重要信息或目标信息的敏感性,对它们进行选择性专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理查德斯等人的实验证明,阅读以后再勾划出重要部分的学习方法,比单纯一遍又一遍地读,回忆成绩更好。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来标明不同性质的重要文字,如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先用铅笔标明自己认为重要的每个地方,再用蓝笔在划出的重要文字下找出更重要的文字,最后用红笔划出少数最重要的文字。这些训练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
划线必须是有选择性、针对性的。选择或针对重要信息进行划线,这是划线技术训练中应着重强调的。但年幼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困难,如有研究指出,六年级以下的儿童不能恰当地分辨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所以,划线技术训练应该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结合,而判断信息是否属实的标准是能否服务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此,首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根据学习目标共同辨别学习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让学生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主题句、重点段及主要章节;其次,教学生谨慎地划线,也许只是一个词、一个句子,只需划出与目标相关的信息;最后让学生复习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划线。
单纯划线不是学习材料的好方法,因为它不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划线应与眉批、脚注结合,以此标明划出的重要文字符号之间的关系。有学者提出在划线的旁边作注释可能是一种更为有用的方法、常用的具体方法有:
(1)圈出不知道的词;
(2)标明定义;
(3)标明例子;
(4)列出观点的原因或事件的序号;
(5)在重要的段落前面加上问号;
(6)在混乱的章节前划上星号;
(7)给自己作注释,如检查上文中的定义;
(8)标出可能的测验项目;
(9)画箭头表明关系;
(10)注上评论,记下不同点和相似点;
(11)标出总结性的陈述。
2.做笔记技术
做笔记是一种重要的信息选择技术。做笔记有助于指向并维持对某些信息的注意,它使学生将自己的注意指向于某些内容,同时离开某些内容,并且帮助学生维持注意目标信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区分该记的内容与不该记的内容,识别重要信息的能力可由此得到发展。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笔记对信息选择能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有效性,其中的几项研究表明,两组学生学习同一材料,有做笔记活动与无做笔记活动的学生相比,前者的成绩高两倍。
不同类型的笔记,它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笔录式笔记,即逐字逐句记笔记,只是对材料进行一字一句的编码,效能最差;总结性笔记有助于对信息的选择;而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纲目式的笔记,既有助于识别重要信息,也有助于专注该信息,效能最好。西方学者麦克维特提出做笔记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在笔记的每一页左边(或右边)留出一定空白;(2)做笔记时保留这部分空白;(3)做完笔记后,在空白处用词和句子作简要总结笔记。
记笔记是有一定条件的。不同的学科、学习材料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者,做笔记的要求和具体方法是有差异的。但是,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会做笔记。克耶拉提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面来实现该目的:(1)讲演慢一点;(2)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3)呈现做笔记的线索;(4)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笔记样例;(5)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
3.自我提问技术
自我提问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选择地集中注意进行信息选择和加工。它通过学习者自己用一些疑问词,如:谁、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何时、何地等来选择信息,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提高加工水平。在运用自我提问技术来进行信息选择时,提什么样的问题和如何提问至关重要。根据理查德斯的研究,在机械性的问题、意义性的问题和无关问题三类问题中,意义性问题最能提高阅读效果。心理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从数学问题解决的角度提出启发式自我提问法,该法要求学习者对自己提的问题.应能启发自己的思路。
4.写作提要技术
提要技术既包括学习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中主要内容的摘要,也包括概括全部学习材料或每段材料中心内容的大小标题。研究表明,无论是写提要,还是大小标题,都能使学生专注于主要信息上,提高学习效果。
写提要和加标题所要求的认知水平不同,学生提要能力的发展要经历若干阶段。据赫迪和安德森的研究,提要能力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龄小的儿童基本上不具备相对重要性程度的认识能力。他们对重要性的判断是以自己的兴趣而非材料本身作为标准。第二阶段,学生已具备相对重要性程度的认识,但注意集中在句子水平上。采用的策略是间断抄写策略。第三阶段,摘录出来的一些“有意义”句子被重新建构,转化成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概括句,这个句子能包罗整个材料的所有重要信息,因此是一种“高深度—高内容”的方法。
在进行提要技术训练时,应遵守下列要求。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提要技巧,并作出明确的解释。基本的提要技巧有:确定主要思想,如找出最关键的词、句子;省略不重要的细节信息;删除多余信息;运用列提纲、建立网络、画关系图等框架格式,将主要信息和支持性信息连结起来;用材料中现成的概括句表达要点,或用自己的词句概括意义。其次,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运用出声思维办法提供榜样,或者提供“样板提要”,让学生与自己的概括作比较、对照,鼓励学生模仿老师提供的榜样或样板。再次,练习与反馈,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机会,并及时反馈。最后,提要技术训练应分步进行。可从写摘录入手,逐步过渡到写摘要、加标题;可以从写短小文章的提要入手,过渡到对材料的章节写提要。
三、教给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策略
信息选择策略训练,既要教会学生选择信息加工内容,也要教会学生选择加工方法,这是策略性学习的核心问题在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性策略训练时,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分析、了解学习情境中的变量类型和特点,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已有知识基础学力水平、个性特点、学习目标、任务,指导学生分析学习时间、环境、材料及测验类型等变量特征,并能认识到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极其变化,这是选择学习方法的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理解、领悟、阐述、回忆、检查等,这是选择方法的前提。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学法进行分析评价,把握各种学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学会根据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自觉选择、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最后,教学中应反复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性策略练习,让学生能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维持或变更学习方法的选择;根据学习进程,适时调节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能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自觉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以问题导向,引导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对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前置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可通过问题类型的变化,引导学习者注意的转换。教师若能采取各种有效的外部手段来引发、控制学生的注意,将会明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进行信息选择策略训练时,还可以通过利用刺激信息的特点进行。如在学生喧闹时,教师讲课声戛然而止;或夸大事物的特征;或加大刺激信息与背景的对比,突出差异;以及给教学内容增加一定模糊性、复杂性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