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音乐园地
46249300000009

第9章 乐坛轶事(4)

阿农齐奥·曼陀瓦尼生于威尼斯,17岁便以其出色的小提琴演奏享誉英国。1955年,曼陀瓦尼乐团以其独特新颖的演奏荣获第一张金唱片奖,随后开始了持续数十年的世界巡回演出。“你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爱他或不去注意他的感受。因为他是一位完全没有任何邪念的人,他的每一个想法和行动都表现得如此真诚与坦率。”曼陀瓦尼的儿子这样评价他。早期的成功不能代表以后的辉煌,在观众口味发生巨大变化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唱片公司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乐团改变方向以迎合新的摇滚乐听众。“他强烈并坚定地拒绝这么做,因为这将意味着他要抛弃他的忠实听众,而去附和那些以音乐挣钱的人。”曼陀瓦尼的执著为他赢得众多的乐迷。不久,他又决定开辟现代歌曲这一空白领域,录制了《鸳鸯茶》、《凌晨3点》、《私语》等作品,成为乐团的代表作。“我的父亲一直保留着这些曲目,又经过精选,在他演出的剧院里每次都坐满了观众。”

1980年,曼陀瓦尼不幸逝世,但是他的事业被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自1983年以来,曼陀瓦尼发行了14张专辑,逐渐注重现代歌曲和各国民间音乐,以其特有的古典主义风范演绎现代主义情调。当今的曼陀瓦尼乐团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在欧美的强势地位,而且在现任指挥贝里·奈特的带领下,乐团扩大了对远东地区的音乐交流活动,在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

曾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音乐会中演出,它包含了耳熟能详的音乐素材,不朽的旋律、富丽堂皇的音乐装饰,处处流泻出睿智、趣妙和风度的迷人神韵。

多瑙河为什么是蓝色的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流经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有大小支流300多条,全长2800多公里。马克·舍赫尔是一位研究施特劳斯的专家,他在援引有关水文资料时指出:多瑙河一年中,有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浊黄色的,38天是浊绿色的,49天是鲜绿色的,47天是草绿色的,24天是铁青色的,109天是宝石绿色的,37天是深绿色的。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多瑙河在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乐谱上却是蓝色的呢?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是年7月13日,奥地利军队于克尼希格拉兹大会战中被打败,普鲁士军队扬言要高唱凯旋曲进入维也纳,在市民中引起极大的恐慌。这时,多瑙河音乐协会指挥约翰·冯·赫贝克找到施特劳斯,委托他创作一部合唱作品,以振奋民心,鼓舞士气。施特劳斯欣然从命,但他感到自己对声乐创作不太熟悉,提出需要请人来填词,第一位填词者是朗茨·冯·涅尔纳特。

在创作过程中,施特劳斯想起了匈牙利南部包姚城诗人卡尔·贝克那脍炙人口的诗篇:“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柔,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儿苏醒。这是多瑙河两岸的幸福吗?啊!我祖国的蓝眼睛,……我赞美你,这深情的洪流。”此刻,作曲家与诗人的心完全沟通了,在强烈的爱国激情驱动下,《蓝色多瑙河》从他笔下奔流而出,那美妙的旋律,时而争骤,时而舒缓,跌宕起伏,如画如歌。这首乐曲的全称叫《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上》,出自贝克的诗名。施特劳斯和贝克当然都不是色盲,他们之所以把多瑙河描绘成蓝色的,是因为这条伟大的河流在他们心中是蓝色的。

1867年2月15日,《蓝色多瑙河》作为合唱曲由维也纳男声合唱团在狄安娜大厅首次演出,然而当时观众的反应并不理想。但此后不久,经过改编的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在巴黎国际博览会推出,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曲终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如醉如痴,欣喜若狂。当施特劳斯从巴黎返回维也纳时,没想到这里也发生了一场“印刷危机”,因为全城的乐谱制版匠都在赶印《蓝色多瑙河》,尽管第一版尚未印完,钢版竟损坏了一百多套。

《蓝色多瑙河》使施特劳斯名扬四海,赢得“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勃拉姆斯:在五线谱上得到解脱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亲切的第一人称的笔触,采用自由的书信体形式,将思想解放、才华超群的平民青年维持与女友绿蒂的爱情悲剧,写得情真意切,凄楚动人。

1876年,勃拉姆斯将他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作品60)交给出版商出版时,明确提出,“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颗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的观念!”在此之前,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把这首四重奏纯粹作为一件古董送给你,它是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生活的最后的一幅插图。”显而易见,勃拉姆斯这里暗示了自己在创作该作品过程中,内心充满“维特式烦恼”。

《C小调钢琴四重奏》,整整写了20年。期间,作曲家反复修改,他的笔端凝聚着对一位缪斯女神深沉的爱。

1853年,勃拉姆斯有幸结识了舒曼夫妇,他的音乐天赋得到舒曼的赏识,舒曼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新的道路》的评论,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这位年方二十的后起之秀。但不幸的是,半年后舒曼就精神失常了,有一次跳河自杀,多亏路人及时发现搭救,接着即被送进疯人院。当时,舒曼的夫人克拉拉正怀着身孕,如此残酷的事实使她悲恸欲绝。勃拉姆斯闻知此迅,立即赶到克拉拉的身边,诚心诚意地照顾她和孩子们,还时常到疯人院看望恩师舒曼。

克拉拉是一位很有教养、品行高尚的钢琴家。从第一次面见,勃拉姆斯就对她产生了崇拜感,在患难与共的日子里又演变成爱情。尽管克拉拉大他14岁且为7个孩子的母亲,但丝毫没有减弱他对她的爱恋。他不断给克拉拉写情书,却一封也未寄出,因为他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克拉拉理解勃拉姆斯的心,但更爱他的才华,她以女性的温柔引导他面对现实,抚慰他那骚动的灵魂。

舒曼于1856年辞世,勃拉姆斯恰在这时离开了克拉拉。他并非畏惧小人散布的种种流言蜚语,而是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爱情有悖于道德,也不可能填补对方精神世界的空白,是克拉拉教会了他自我控制。歌德笔下的维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勃拉姆斯最终在五线谱上得到了解脱。《C小调钢琴四重奏》,被后人认为是“一座不能忘却爱情的纪念碑”。

孤独者心底的歌

舒伯特的《小夜曲》,是爱乐者大都熟悉和喜爱的。它曲风浪漫而隽永,旋律亲切而温柔,在钢琴模仿吉它音响的烘托下,一个动人的场景渐渐在人们眼前明晰起来:“黄昏时分,有位风华正茂的青年,站在窗下用歌声倾诉着,渴望他心爱的姑娘出现在窗口,接受他的绵绵情意。”三连音的运用,表达了那青年的急切心情,乐句之间的钢琴间奏,又仿佛是姑娘作出的回应……此曲曾被改编成许多乐器的独奏曲,经常演出,广为流传。

据说,贝多芬临终前在病榻上哼过几首舒伯特歌曲,颇有感触:“他的确是个天才!”舒伯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度过31个春秋,其生命虽然短暂,艺术成就极其辉煌,创作歌曲六百余首,如《魔王》、《野玫瑰》、《流浪者》、《鳟鱼》,声乐套曲有《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以及10部交响曲和一些室内乐作品。因此,他死后被安葬在贝多芬的墓旁,是当之无愧的。

舒伯特1797年生于奥地利一个教师家庭,但很早就和中产阶级的生活脱离了一切关系。他以音乐创作为职业,可从未有过固定的收入,主要靠朋友接济维持生计,一生穷困潦倒。那个时代,在维也纳街头的小酒店里,晚上常常可以看到他孤独的身影。尽管周围酒鬼们的狂笑声和“九柱戏”的哗啦声震耳欲聋,然而他似乎根本听不见,两眼凝视着窗外的星空,编织着他的梦。天才在孤独中成长,此刻他与自己的乐思作伴,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贫穷、失败、疾病都不能使他的创作停息下来。有时,他会突然抓过一张菜单,在背面飞快地写下一串从心底涌出的旋律,胜似美酒。

某日,友人莱尔斯塔布来到舒伯特的桌前,说他写了一首小诗,准备在一位姑娘过生日时献给她,请舒伯特谱曲。这首诗的开头一段是:“我的歌声穿过黑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舒伯特当即信手写了一些音符交给朋友,并谦虚道:“对不起,恐怕不能让您满意。”莱尔斯塔布拿回家后在钢琴上一弹,心中大悦,决定搞一次友人聚会,请舒伯特亲自演奏。到了约定的日子,大家都来,惟独舒伯特缺席,主人非常着急。好在他们想起坐在角落里边啜饮边做梦呢。众人不由分说将他拽到了聚会的地方,舒伯特首先向友人表示歉意,称自己把这件事忘了,接着坐下来开始弹奏前几天给朋友匆忙写的曲子。一曲奏毕,不仅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连舒伯特也不禁热泪盈眶:”找没想到它是这么美。”这支曲子就是后来收入舒伯特《天鹅之歌》歌集的《小夜曲》。

“北方肖邦”的传世之作

尽管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作出了享誉世界乐坛的贡献,但他却谦虚地表白:“像巴赫和贝多芬那样的艺术家在最高处建造了殿堂,而我则只给人们盖了一些住所,使他们在里面感到安逸和幸福。”

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住所”,广为流传,久演不衰。1868年夏,格里格偕年轻的妻子赴丹麦哥本哈根郊外度假,在索列罗德他与纽伯特等几位朋友合租了一栋乡间别墅。时年25岁的作曲家,风华正茂,激情充沛,在这里很快写完了这部作品,并注明:献给纽伯特。

《a小调钢琴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序奏的定音鼓敲击声,预示着风暴即将到来。钢琴弹出雄壮的引子,在乐队强有力的和弦衬托下,进入第一乐章的主体。不久,钢琴充分发展着主题,时而若歌,时而似舞,感情的浪潮随着旋律的起伏走向高潮。第二乐章充满沉思与幻想,音乐优美、流畅又带几分伤感色彩。其间,钢琴运用华丽的装饰技巧,使抒情的主题得以深化。最后的乐章快板,钢琴在激烈的节奏中引出一段二拍子舞曲主题,它在大调上和小调上交替出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舞蹈场面。作品的尾声,抒情的音调逐步演变成辉煌壮丽的赞歌,宽广而动人。格里格诞生于北极圈海港城市卑尔根。他曾说,“在我的音乐里有着不少卑尔根上等鱼的味道,它与卑尔根的传统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因此,欣赏这部作品时,听众眼前很自然地浮现绵绵森林、皑皑白雪、峰峦叠嶂、峡湾鳞次的北欧风光,感受到作曲家对祖国、对故土深沉的爱。

1869年4月3日,《a小调钢琴协奏曲》在哥本哈根首演,受到包括音乐大师安东·鲁宾斯坦在内的观众非常热烈的欢迎,纽伯特事后致信格里格告称:“我非常高兴地转达鲁宾斯坦对您的问候。他对听到如此天才的作品感到惊讶。他很想结识您。”一年后,格里格来到罗马,登门拜访了李斯特。当李斯特从他手中接过《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手稿时,立即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边弹边评论,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赞赏,及至最后一个音符,主人的兴致也达到了极点。临别之际,李斯特握住格里格的手,诚挚地赠言:“就这样继续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