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46281800000041

第41章 中美建交就台湾问题达成了共识,搁置了分歧(1)

邓小平在日本说: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邓小平还在日本访问的时候,已经在考虑着加速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在想着下次访问美国的事情了。

在东京刚刚参加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书换文仪式,《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生效,他的心情很好,很高兴。10月25日上午,他和福田赳夫首相举行第二次会谈。一见面,福田就对他在日本表现出的非凡的精力表示赞叹说:“你真是一位超人,一点倦色都没有。”

邓小平在东京说,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他笑着说:“我多次说过,高兴时就不觉得疲倦。”

接下来,就谈到中美关系间的台湾问题。他这样说道:“我们实现台湾归还祖国也要充分考虑到台湾的现实。日本方式也是尊重台湾现实的一种表现。美国总希望我们承担义务,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我们说,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无权干涉。实际上我们承担了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反而会成为和平统一台湾的障碍,使之成为不可能。那样,台湾当局就会有恃无恐,尾巴翘到一万米高。”

在场的人听了他生动形象的话都大笑不止。

10月25日这天下午4时整,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热闹非常,人头攒动,盛况空前。这是邓小平访日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也是周恩来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在西方国家首都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身穿灰色中山装的邓小平,面对四百多名来自共同社、时事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美联社、法新社、德新社等世界大通讯社的众多记者,从容、巧妙、精彩地回答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也回答了一个美联社记者提出的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他说:“中美双方正在谈这个问题。这恐怕也是大势所趋。中美关系从1972年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以来,有了不断的发展,现在还在继续发展,但是还没有正常化。

障碍就是一个台湾问题。我们向美国指出了实现正常化的条件,就是美国同台湾的关系实现三条:废约、撤军、断交。这方面我们要等候美国的考虑。”

11月29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竹入义胜率领的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时,又进一步发出了愿意与美国尽快建交的信号:“访日是我多年的愿望,不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华盛顿去。中美关系正常化了,华国锋主席忙,不能访美的时候,我可以访美。完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件事,我就可以去见马克思了。”

竹入义胜问:“中美建交需要多长时间?”

邓小平爽快地说:“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决于卡特总统的决断。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只要一秒钟就能完成,中美关系即使加一倍,两秒钟就能完成。

要像中日两国领导人那样,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形势,处理问题,作为政治问题来对待,就容易达成协议。前提确定了,细节就好商量了。”

邓小平于10月29日结束对日本的访问回到北京。

11月2日,邓小平就柴泽民转来10月30日布热津斯基传递的卡特总统口信,对中美关系正常化会谈作出指示说:

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原则当然不放弃。可以按美方提的问题谈。

邓小平在北京稍作逗留之后,11月5日,他又飞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访问,直至11月14日晚上才结束最近的一连串访问回到北京。这时,为酝酿转折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已经于11月10日开始开会。

就像中美《上海公报》的谈判都是由毛泽东亲自掌握的一样,从这一年7月初开始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也一直是在邓小平的亲自掌握之中进行的。他不仅关心着谈判的进程,而且对每一轮谈判都给予具体的指示,甚至在最后谈判的关键时刻,亲自会见美国谈判代表伍德科克。

他在1974、1975年间复出时,是从周恩来手中接过外事工作主管权的。

1976年1月2日他在接见美国国会女议员访华团之后,就不再能过问外交工作了。自从他在1977年7月再次复出后,对美、对日的重要外交事务都是由他亲自过问的。1978年,尤其是1978年的下半年,中国正在酝酿改革开放的大转折。

出访归来的邓小平立即投入了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会上,中央政治局认真讨论了邓小平的历史性建议,即关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构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也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经济和技术的联系。美国亦需要进入广阔而极富潜力的中国市场。在国际上,苏越在11月间签订了有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中越关系恶化,边境上冲突与摩擦不断,中国正在考虑对越南进行有限的自卫还击。为了牵制苏联,中国需要从地缘战略上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这样,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机成熟了,需要两国的政治家非凡的魄力,需要当机立断。

这段日子,卡特总统密切关注着来自中国的消息与情报。据其在卸任后所写的传记《忠于信仰》中记述说:

我给伍德科克的信送到北京时,邓正在外地,要一个多星期才回来。在这段时间里,布热津斯基和白宫的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奥克森伯格向我报告了邓对一名外国记者讲的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话。邓说,中国同日本“一秒钟”就达成了和平友好条约,同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只要两秒钟”就行了。他还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美国。

在他回到首都以后,我收到一份报告说中央委员会——中国高级领导人的会议——预定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伍德科克和我们的亚洲问题专家们认为这次会议相当重要,但是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中国人的议程上有些什么。我相当晚才知道他们有三个重要问题要解决:最后巩固邓小平对党和政府的控制地位,中国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和今后同美国的关系。

卡特感觉到,邓小平说的“两秒钟”的含义即是中国即将对中美建交谈判作出最后的决策。

建交谈判关键时刻,邓小平连续三次接见美国谈判代表

12月4日,中美建交谈判的第六次会议在中国外交部的会议室举行。

相隔整整一个月没有开会,伍德科克注意到这次会议的变化:韩念龙代替生病的黄华做中方代表,70年代初以来一直参与中美高层会谈的两位女士唐闻生和王海容已经从谈判组调离。韩念龙见到伍德科克时,面露喜色,代表中方提出了对美方草拟的建交公报的意见,并对伍德科克说:“主任阁下,我荣幸地通知你,中国政府考虑了卡特总统的建议,赞同把1979年元旦作为中国和美国关系正常化的日期,邓小平副总理将在12月13日接见阁下。”

一直在焦虑不安的伍德科克喜出望外,几乎有点不相信这是真的,因而要求韩念龙将所说的话复述一遍。

会后,伍德科克立即将这一重要消息传回美国,报告给卡特总统。卡特阅后很是高兴,意识到这是对美中关系正常化至关重要的一次接见。卡特审核了伍德科克将要呈送给邓小平的经过修改的建交文件,逐字逐句逐行地推敲琢磨,最后予以批准。卡特并授权伍德科克代表他向邓小平郑重发出邀请:“美国政府决定邀请邓小平阁下1979年1月访问美国。美国政府认为,已经到了对与中国建交作出最终决策的时候了。”

卡特还指示布热津斯基在邓小平接见伍德科克之前,在华盛顿会见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布热津斯基告诉柴泽民,伍德科克将提出经过修改的美中关系正常化公报草案,已经充分考虑了中方的意见。

布热津斯基强调说,美方这个草案是卡特总统亲自拟定的。

布热津斯基并说:美苏军控协议即将签订,勃列日涅夫很可能于1月间访美,我是希望实现关系正常化和中国领导人访美都先于美苏首脑会谈。

12月13日上午,14日下午,15日下午,邓小平连续三次同伍德科克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会谈。在这以前,伍德科克来华时间已经不短,还从来没有见过邓小平。他听说布什任联络处主任时,曾数次见到邓小平,因而十分羡慕。这次邓小平亲自接见,说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

伍德科克为自己能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会见邓小平而激动不已。

13日这天,中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已经开了三十多天了,邓小平要在这天下午的闭幕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中美建交谈判中方代表黄华外长他在这天上午会见了伍德科克。在会见中,伍德科克向邓小平重申了美方的以下立场:

一、美方确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二、公报发表后,美国立即终止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四个月内撤出美国军队和设施,并立即通知台湾终止美蒋条约。从技术上讲,一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年后终止,但实际上条约已无效。废除条约须经过国会,终止将由总统做主,故美方采取这一做法。

三、美国和台湾人民之间维持非官方关系。

四、美国和台湾人民之间维持商务和文化联系。

五、美国将发表声明,期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

关于美国期望台湾问题得到和平解决,伍德科克希望中方不予反对。中方重申统一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伍德科克向邓小平递交了包含有上述内容的经修改的建交联合公报草案,并提议双方确定1979年1月1日发表联合公报和有关声明,在3月1日互派大使和建立大使馆。伍德科克向邓小平转达了卡特总统向他发出的访美邀请,并希望商定访美的具体时间。

邓小平与伍德科克一起研究了公报草案,美方保证按条约规定在1979年底自动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邓小平表示欣赏,要求美国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仍然有效的最后一年里,不再向台湾出售武器。

邓小平基本同意美方修改后的联合公报草案,但是提出了在公报中应当重申反霸条款,还爽快地接受了卡特总统的邀请,拟于1979年1月访问美国。最后,邓小平还称赞了伍德科克主任在任期内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卡特总统也深知邓小平接见伍德科克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历时半年之久的中美建交谈判终于获得了进展,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也嘱咐白宫办公厅主任汉弥尔顿,在最近这几天,他不安排任何离开华盛顿的活动。

在12月13日上午见过邓小平之后,伍德科克立即向华盛顿作了汇报。卡特总统接到伍德科克电传来的报告时,正好是深夜。卡特兴奋得夜不能寐,他担心时间拖长了有可能出现具有政治破坏性的泄密事件,这在美国是不乏先例的。由于主管外事的万斯国务卿此时还在中东,卡特就将万斯排除在外,亲自作出决断,很快就给予指示:提前半个月立即在12月15日宣布实现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