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46281800000042

第42章 中美建交就台湾问题达成了共识,搁置了分歧(2)

12月14日下午,伍德科克接华盛顿指示后即奉命紧急会见邓小平副总理,提出了美方的意见:

一、为了减少泄密的机会,美方建议提前于美国东部时间1978年12月15日宣布建交公报;二、建议邓副总理访问华盛顿时间为1979年1月29日至31日。

邓小平同意了上述两条。这样,双方就达成了发布两国建交公报及有关的安排。

在双方即将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的最后关头,在美国右翼反华势力的干扰下,伍德科克又向韩念龙代外长提出新的意见:“我奉美国政府之命,希望贵方同意美国在暂停对台出售武器一年之后,仍保留出售武器的权利,尽管美国将尽可能加以克制。”

韩念龙立即反对说:“中国方面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双方冷场了。伍德科克见会谈陷入僵局,就提出建议说:“我对中方的态度表示理解,希望暂时搁置分歧。”

韩念龙也赞同说:“为了顾全大局,我同意暂时搁置分歧。”

会谈结束后,韩念龙立即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综观全局,决定将此分歧搁置起来。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也曾有过先例。

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时,曾要求周恩来总理明确在台湾北面的钓鱼岛(日方叫尖阁列岛)的归属权。当时,为了不让这个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周恩来就表示说:“现在还是不要讨论,地图上又没有标。

出了石油就成问题了。”对此,日方也表示同意。

朱启祯、柴泽民在回忆邓小平的决断时记述说:

当时如果坚持要美国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的话,我们就可能丧失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和美国建交的时机。但是,我们如果为了求得同美国建交,对武器问题就放过去的话,这个问题将来就成为一个长期解决不了的遗留问题,所以邓小平同志跟美国谈判代表谈判的时候,就提到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双方同意发表建交公报,建立外交关系。

但这个武器问题就留在双方建交以后两国政府继续商谈来解决。因为有了这个话,才有了后来的“八一七公报”。

12月15日上午(美国时间),布热津斯基在华盛顿约见柴泽民,为在关系正常化后美国继续出售武器给台湾的问题上作最后会晤,双方“同意在这一个问题上各持异议”。

这样,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美方接受了中方关于“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的条件下达成的。在克服了最后的障碍问题后,双方达成的协议包括:

一、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只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在1979年以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三、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

双方约定了两国领导人同时宣布中美建交消息的时间:北京时间12月16日上午10时(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晚上9时,华盛顿与北京的时差为十三个小时)。

《华盛顿邮报》记者奥伯道夫在中美宣布建交两天后报道说:“美国继续出售武器给台湾的问题,是在北京进行了差不多六个月的秘密谈判中,最微妙及最困难的问题。”

卡特高兴得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开起玩笑来,差点把人吓晕了

从邓小平于12月13日第一次接见伍德科克开始,卡特总统的情绪就特别高,心情也特别好。他特别嘱咐助手,驻北京联络处来的电传稿一到,绝不能耽误,立即送给他。这一天是华盛顿时间12月14日,卡特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对同中国建交的兴奋情绪越来越高涨——不论我们能不能保住秘密。我们已决定明天一早通知苏联、台湾、日本和我们的主要欧洲盟国。那时,我们政府里将已有一百多人知道这件事了。

他觉得邓小平的答复很干脆,这说明现在的时机对双方都有利,还说明经过了半年的谈判,建交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相互间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信任。

自从邓答应将宣布建交的时间从1979年1月1日提前至1978年12月15日,他还有许多工作要赶紧做:向一些议员介绍情况,准备向美国报界发表谈话,还要通知其他国家的领导人。

想起保密工作确实做得滴水不漏,他不禁有些得意。他对布热津斯基说,我们的协定的机密丝毫没有走漏,这简直是奇迹!15日这天,晚上9时就要宣布建交公报了,上午他在椭圆形办公室里打了一批电话。他按适当的顺序,通知了尽可能多的人。他给国会的一批主要议员打了电话。他又给福特总统、尼克松总统打了电话。

尼克松听了很高兴,立即在电话里简短地谈了实现建交这件事的成就与对世界的影响。

他对尼克松说:“起步接近中国、打开中国之门全是你的功劳,是你的高瞻远瞩,是你的坚定魄力。我并对您给我的指点表示感谢。”

尼克松又说:“同样,你要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也是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气魄的。”

他说:“近日,我要派迈克(即奥克森伯格)去当面向您介绍我们的协定的详细的内容。”

他在听筒里听到了尼克松的笑声。尼克松说:“我当然对迈克表示信任。但是我要提醒你,吉米,要我注意保守秘密并非容易之事,过分信赖部下也是危险的。”

他觉得尼克松的话说得挺有意思,在给尼克松打完电话后,就想告诉布热津斯基。电话接通后,他竟然像顽皮的孩子逗乐一样给布热津斯基开起玩笑来。

他忍住高兴的情绪,装作焦急的语调说:“兹比格,你听说了吗?出了问题啦!”

布热津斯基赶紧问:“出什么问题?”

他说:“你是否听到了中国人宣布取消我们协议的消息?”

接着,他听到听筒里传来惊愕的语调:“呜呵……”还伴有响动声。

他担心吓着自己这个难得的顾问,连忙说:“兹比格,你怎么啦?我刚才是开玩笑的。没有发生什么事,一切正常。”

后来,两人提到这件事都觉得好笑,因为布热津斯基一听说出问题,差点儿就晕过去了。他后来一直为这件事感到抱歉。

中美宣布建交就台湾问题达成了共识,搁置了分歧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早就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各种摄影机、摄像机高低参差地挤满了厅后部的摄影席。中国领导人华国锋在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华国锋在讲话中回顾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有关领导人尼克松、福特、卡特和基辛格、罗杰斯、布热津斯基和万斯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作的贡献,然后强调指出:

中美建交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它将为发展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也将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中美建交谈判中,虽然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但是有些分歧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首先是美国希望中国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则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他人干涉;然后,美国坚持在建交后继续卖武器给台湾,中国则坚决反对。

为此,华国锋还代表中国政府特别就台湾问题声明说:

台湾问题曾经是阻碍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根据《上海公报》的精神,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个问题在中美两国之间得到了解决,从而使中美两国人民热切期望的关系正常化得1978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以实现。至于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方式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他人干涉。

上述这段话既肯定了中美两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所达成的共识,又针对美方声明“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恰当的回答。然后,华国锋又代表中国政府对中美两国建交后,美国继续出售防御性武器给台湾表明了中国方面的态度:

美国提到,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会继续售予台湾有限度的武器,供防御之用。我们表明绝不接受此事。在谈判中,中国方面一再表明对此问题的立场。我们认为,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继续售予台湾武器不符合关系正常化的原则,有害和平解放台湾,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也有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双方对此问题有歧见;不过,我们对《联合公报》达成了协议。

与此同时,卡特总统在华盛顿举行由三大电视网转播的记者会,宣布了美中建交联合公报和美国政府的声明。在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重申《上海公报》中的原则,并再次强调: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认知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相信美国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美国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卡特总统在声明中说,美国将通知台湾,华盛顿决定从1979年1月1日起终止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则自1980年1月1日终止。未来美国与台湾将在没天安门广场上排队买中美建交号外的市民。有政府官方代表与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维持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在必要时,美国的法令规章都会予以调整,以便能在与中国建交后产生的新环境中维持这种非政府关系。美国相信台湾人民将有和平、繁荣的未来,对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美国继续表示关切,并预期台湾问题将由中国人民自行和平解决。

卡特还宣布,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副总理已经接受他的邀请,将于1979年1月底访问华盛顿。

应该指出的是,在《中美建交公报》的英文文本中,在表达中文“承认”

一词意时,英文文本分别用了“RECOGNIZE”和“ACKNOWLEDGE”。后来美国方面常有人利用这一字眼做文章,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寻找所谓的法律依据。《中美建交公报》宣布:“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此段文字中的“承认”,英文文本是“RECOGNIZE”,这和中文文本的意思是一致的。关于台湾问题,公报中文文本中也有一个“承认”,即:“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出席伍德科克主任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建交招待会。图为伍德科克祝酒。

部分。”但英文文本中的“承认”用的词却是“ACKNOWLEDGE”。此词含有“认知”的意思,与法律意义上的“承认”是有区别的。

中美建交,震动世界。尽管中美两国建交时仍有悬而未决的台湾问题,美国也没有完全放弃它干涉中国内政的打算,但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两天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大步伐。美联社记者布朗从东京发出的评述说,1978年12月在北京发生的两件大事,即中美建交与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举世都听到了古老中国大门隆隆打开的声音。未来的历史将证明,这是任何大国都不能忽视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