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46306000000010

第10章 馆铺第宅(1)

古代衙署楹联集粹

在我国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不少,但也颇有一些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者。他们为了自勉,也为了弘扬清正的官风官德,便在官衙悬挂楹联,昭示于众。当然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专门写给人看,以遮人耳目。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就楹联本身而言,有许多不失为醒世之语,值得借鉴。

持廉戒贪楹联在诸多衙署楹联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倡廉政、戒贪贿的。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在县衙前的影壁上悬有一联,表明为官之道: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清代余云焕所撰与义府衙署的大堂联,着重说明,为官不搜刮民脂民膏是起码的官德,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吃着国家的傣禄,究竟有什么政绩。该联云: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清代有位镇守晋州的官员叫陈最峰,针对该州是个贫困地区,自撰一联,既是自勉,也讽刺那些“刮地皮”的贪官,其联是:

头上有青天,作事要存天理;眼前是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明朝弘治年间有一吏部尚书,曾在门上撰写一副对联,把京官登门送礼及外任官携带礼物进京进贿,均斥之为可耻的事情。其联云: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苞苴”,泛指贿赂。

在黔中的巡抚署衙,有一斋联写的是: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大学士朱皀视学浙中时,门口悬挂一副对联: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笑林广记》写有一个贪赃枉法的县官,自我标榜清廉,新春佳节在衙署贴出一副对联,联云:

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百姓年后皆嗤之以鼻,有无名氏便在上、下联各续了8个字,该联成为: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如山乎!

勤政爱民楹联封建社会的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有不少衙署楹联是从爱民、为民、摆正官民关系方面撰写的。

光绪初年,贵州安顺府知府文海在府署二堂“春熙堂”,悬有自撰联:

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前面已经提到的清代无锡县令武承谟,在县衙大堂悬有一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为真父,母为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河南内乡县有一建立于元代大德年间的旧县衙,衙内有三副楹联因产生于690多年之前的封建社会,便更显其可贵。三联悬挂的地方和联语是:

县衙大堂的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衙门内公署院的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县衙三堂的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几幅楹联,清代的一些地方官员也多有在衙署中悬挂的。

江南有些州县衙门有副常用的对联是: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慢说一官易做,可尽些父母恩情。

官风官德及抱负的楹联古代官署楹联中还有一些是反映为官的抱负、官风、自律等内容的。

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筃,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在官署大门悬挂一副对联,以明其治理好四川的决心。联云:

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明代王阳明和清代林则徐均喜欢用一副为官要重调查、兴民主、广开言路的对联: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林则徐还有一副自勉堂联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代李恭毅任通永观察时自撰一副堂联:

人若不自知,愿诸君勤攻吾短;弊去其太甚,与尔辈率由旧章。

还有些不知始撰者的官署联也很有特色,如:

名场似弈无同局;吏道如诗有别裁。

扪心自惭兴利少;极目只觉旷官多。

妙趣横生的商业对联

商业对联对于传递商品信息,美化营业环境,激发消费者情感有着特殊的心理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效应传神、贴切的商业对联,如同一则微型的户外广告。在瞬间,能向消费者传递商店的性质、任务与服务范围。“青黄赤白黑,紫绿朱蓝橙”,十个字标出十种颜料,一望便知是颜料商店。“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这则理发店的对联也很有趣味。特别是饭店对联尤具特色:“闻香下马,知味停车”、“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信此处佳”……结合行业特色的对联更比比皆是,经久不衰。有的还充满时代气息,如环保联:“消除烟尘物华天宝,控制污染人寿年丰”;中药店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着花,不管藿香、木香”;交易所联:“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因此,好的商业对联,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特色。

渲染效应商业对联能活灵活现地将商品的特色描绘出来,美不可言,令人神往。相传,旧时茶馆有这样两幅对联:一联是,“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另一联是,“花间渴望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联中提及的“雀舌、龙团”都是名茶,“相如”是文学家,“陆羽”是茶圣。看罢,油然而生一种涤尘消烦的美妙心境,似乎斟饮成为一种心理上的陶冶和追求,渲染了茶叶之美,茶馆之美。又如褥联:“不但铺陈美,且能坐卧安”;伞店联:“志在济人巾并巾蒙广被,功推御暴晴雨皆宜”;汤圆店联:“宇内江山如此包括,人间骨肉同此团圆”等等,既有对消费者的良好祝愿,又有对商品个性的渲染。

情感效应有些商业对联能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情操,触发消费者的情感。旧社会,有副药店的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其经营宗旨何等高尚。还如杂货铺联:“货无大小皆添备,物纵零星不厌烦”;竹器店联“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理发店联:“理世上万缕青丝,创人间头等事业”等等,都表达了经营宗旨和服务态度,自然的激发消费者情感的作用。

招徕效应有的商业对联拟写巧妙,别有味道,引发消费者好奇心理,使之不免驻足观赏,甚至于成为主顾。有一豆芽店铺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联中带点字读作动词:为生长之意,余者读作形容词,有细长的内涵;横批“水里求财”,店铺名又称“长长菜店”。虽则怪异,但怪得有情,怪得有理,怪得让人恋恋不舍。还有一马车店,全用“走之旁”的字拟写对联:

“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游(遊)逍遥”,更是妙趣横生,有情有理。

审美效应美妙、传神的商业对联,再配以漂亮的书法,或遒劲、或飘逸、或圆畅、或方正、或朴拙或飞舞……再加上精湛的工艺,或镶、或刻、或镂、或裱、或饰,与整个店容相映成趣,既能提高商店、商品身价,又能激发消费者情感和审美趣味。

店铺与楹联

自古以来,一般店铺门,或柜台或店堂两侧都挂有楹联,格外显目。有的楹联的内容表达了经营者的态度,从中可体现其经营质量。如“信为经商本,诚招天下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等,买卖之事亦当作如是观。有的楹联内容表明店铺所经营的内容,如“幽轩特下高人榻,古道频来长者居”,一看便知是旅店;“烹来陆羽瓯中露,嗜至卢左腑下风”(茶馆);“南国机丝堪黼黻,中天云锦焕文章”(绸庄);“紫白红黄多遂世,麻绵毛葛总因时”(布庄);“愿将天上云霞服,换作人间锦锈衣”(裁缝店),对店铺所经营的内容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商人是很重视店铺楹联的文采的,为了撰写楹联,有的聘请名家,有的采用征对形式。据说从前有户人家,初开染店,生意冷清,难以为继。为打开局面,广招顾客,于是请当地一知名学者题写店门对联。这位学者几经琢磨,就编写了一幅对联:“嫩绿娇红,上林春色;轻黄淡白,老圃秋容。”店家将其挂在门口后,竟然招引得顾客盈门,生意大兴,很快就发了财。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当年曾了“陶陶”二字征对,首选作者是一位路过的外地人。联云:“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陶陶”二字依得自然,与饮食密切相关,故传遍遐迩。又广州以前有座“韩江酒楼”,楼上有联云:“韩愈吟诗,江淹作赋;李白进酒,王粲登楼。”不仅嵌入四大文豪,而且又切酒楼之名,天衣无缝。杭州涌金门外“万里香茶室”联云:“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集东坡诗句,浑然天成。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理发店联云:“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气概豪壮。虽是理发店楹联,却很能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故流传至今。至于广为流传的诸多表明经营者态度的楹联,如“一点公心,三岛九州宾自至;十分和气,五湖四海客常来”;“温良恭俭让,让利不让本;仁义礼智信,信实不信虚”等,无不义利分明。

桥联趣谈

华夏大地,川流纵横,为便利交通,多建有桥梁。历代文人骚客,才华横溢之士,亦多有题书桥联镌其上,千古流芳,不愧为中华联林艺苑里的一朵奇葩!

河北省赵县城内2.5公里的河上有一座长50余米的隋代建造的赵州桥。该桥全石构筑,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而且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属首创。这座桥的桥联写道:

“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上联描写桥的“轻盈、秀逸”之美,下联写出其“稳重、雄伟”之状。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这是写在江苏扬州二十四桥上的一副对联。据载该桥建于隋代,不足二十四之数,后因唐代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流传,使之闻名遐迩。

贵州省施秉县,是云贵通往湖南的必经之地。这里建有北关头桥,古称扁桥。桥联曰:

“道一声去也,送别桥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送别、相聚本是生活中之常事,此桥联却写得别具情致。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中,东堤和南湖岛之间建有一座长150米的十七孔桥。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它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大的石桥,清乾隆帝为其题书两联。其一曰:“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其二曰:“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此联借用“潇湘八景”与“西湖十景”中的相似景致,赞颂十六孔桥春日胜景。上联仿制一幅潇湘烟雨图,下联引来西湖“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的一幅春景,浑然织成了雨丝风片、烟流出桥的和谐统一。妩媚动人的图景,怎能不令人向往!

四川省沪定桥,既不是石桥,也不是木桥,而是用13根铁索拉起宽3米、长100多米的光溜溜、晃悠悠的铁索桥。红军北上抗日时,在前有坚固工事、枪炮严密封锁,后有穷凶极恶追兵,下有奔腾咆哮大渡河的险峻形势下,我军22名英雄组成的突击队,飞夺沪定桥,闯破了险关要隘,打开了前进的通道。朱德总司令题写桥联道: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此联镌刻在桥西头的大石壁上,灼灼生辉。它不仅记录了泸定桥的光荣历史,便使其成了举世闻名的珍贵革命文物!

“存心自有天知”

凉茶是广东人民群众传统的清凉饮料。广州市的凉茶铺,有悠久历史。每当赤日炎炎,喝上一杯,顿时神清气爽。

抗战胜利后,广州米市街口(今朝天路)的一间凉茶店曾贴这么一幅对联:

耕罢灵山寻圣药;隐于米市卖凉茶。

上句“灵山”是虚指,泛指长满“圣药”的名山,下句“米市”是实指,上下相对,构思颇精。卖凉茶者何许人也?一个“隐”字,使人思索。

另有一间凉茶铺题着:

煎药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摆出一副存心济世的格局。

这两联虽然都是自卖自夸,倒也不俗。

秤店佳联

秤虽小掌管人间烟花;店不大有关国计民生。

语气夸张,却也适度。有关“人间烟火”和“国计民生”的多种物资,都需要秤衡。这一联,突出秤的作用,是颇有自豪感的广告,使人不由发出会心的微笑。

“人走茶不凉”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人们一看便知道这是茶馆对联。上句是说,这时茶热、服务态度好,使顾客感到温暖;下句一反“人走茶凉”的俗说而自出新意,说茶馆与顾客之间充满情谊。这也是很妙的广告。

广州街名妙对

广州市很多老居民,都知道这一副对联:

龙藏流水井;马站清风桥。

龙藏街、大小马站、流水井、清风桥都是广州的街道名。这副对联,巧妙地将街名入联,既方便市民记忆,又有情趣,一举两得。从民俗学的角度而言,也很有价值。

还有性质相同的一联:

玉子卖麻,担杆挑出新桥市;黄婆榨粉,板仓再往后楼房。

上联嵌入八个地方名。依次为玉子里、卖麻街、担杆巷、新桥市、黄婆巷、榨粉街、板仓巷、后楼房,它们都是广州的街道名,组成对联,也颇有生活情趣。

海外楹联赏趣

世界各地炎黄子孙聚居的唐人街,从居屋住宅、商店餐馆到社团会馆、牌坊祠亭,到处都可见到中国特有的传统汉字楹联。它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特色,又表达了海外华人对故国桑梓的思乡情怀和中外友好之情。

华人会馆楹联海外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华侨会馆,为华侨华人聚首之处,亦是身处异域的中国人他乡畅叙乡情的场所。华侨华人们念念不忘故土乡音,于会馆撰书悬挂祖国特有的楹联,其中意趣俱佳的妙联不少。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中华会馆”题有一副楹联:

“客地谈心,风月多情赏览;异乡聚首,琴樽可乐且追寻。”在美国纽约中华公所,亦题有一联:“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道冠古今。”秘鲁首都利马最大的华人会馆“通惠总局”,其中门题联是:“尝六万里艰苦,权作寓公,相助当如左右手;历五千年生聚,每逢佳节,何人不起本清源。”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华人会馆内有副对联:

“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愿与吾侨二三子,称乡里善人。”马来西亚恰保“兴安会馆”(即福建莆田会馆),亦悬有一联:“兴吾业,乐吾群,敬吾桑梓;安此居,习此俗;爱此河山。”印度加尔各答华埠有一对妙联:“先辈声名满四海;后来兴起望吾曾。”走进缅甸密支那华人和顺会馆,可见中门两边瓷砖烙的对联:“和气走天涯看我海外华侨遍居东西两半球;顺俗闯世界将吾炎黄文化传入南北五大洲。”在日本横滨中华街的中华会馆,题书有两副楹联佳作。一曰:“福地枕蓬壶,采药灵踪,仙去尚留秦代迹;好风停佳棹,扶桑乐土,客来重访赖公碑。”另一联是:“上国此停踪,记从画餻飞来,帆叶饱张青翡翠;仙瀛今在望,只向金鳌踏去,钧杆艳拂紫珊瑚”。

华侨商业对联历史上曾有英国女王请中国名家书联赠给光绪皇帝的趣话。是时清光绪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9月2日),光绪帝大婚,英国驻华公使送来维多利亚女王的礼品——一座精致的自鸣钟,钟座刻有一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国外有些华侨华人开办的馆店,常请国内名家吟联书对。如德国法兰克福一家华侨开办的“乡土书屋‘”,就有书法家田原撰写的对联:“飞来飞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故乡人。”此联字眼寻常,质朴无华,然而却温馨好客,乡情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