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师公文包-趣联漫话
46306000000009

第9章 述志抒怀(4)

坐落在广东韶关市曲江县的名刹南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六祖慧能的道场。寺内有座弥勒佛,旁边镌刻着这副对联,用诙谐的口吻,阐扬佛教思想。上句结合佛像的外貌来写,下句则着重从它的神态下笔,很切合这个佛像的特征。

佛家崇尚苦行,主张清心无欲,以修成正果。这一联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明心见性的虔诚佛徒的形象。

(二)

近日,广州六榕寺装修一新,重新开放。弥勒佛坦腹张口,笑迎游客。它旁边贴着这一副对联: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而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从外貌、神志出发来引申,上句强调容忍,下句突出淡然处世的态度,宣扬旷达、与世无争、冷静旁观的人生哲理。

当然,这些对联的思想性是不足取的,但由于它们写得很有特点,所以录下来。

毛泽东,情有独钟是对联

毛译东知识渊博,学贯古今。有谁知,他对对联艺术还情有独钟呢!他身边常有楹联书籍为伴,他对孙髯翁替昆明大观楼作的长达180字的对联,竟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笔者参与编撰《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有幸对所收录的44幅毛泽东对联逐一欣赏,感到无论哀挽和唱,还是题词赞语,毛泽东都不事雕琢,脱口而出,而切景切情,引人入胜,具有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和很强的艺术魅力。

少小有佳对毛泽东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掌握了“天对地,阴对阳”之类属对法则,因而少小便有佳对。1903年,毛泽东在南岸读塾时,塾师邹春培为处罚这位带头下水游泳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濯足”二字,让毛泽东属对,若能对上即可免于处罚;若对不上将打手板100下。毛泽东没有犹豫,走上讲台在“濯足”二字下,对以“修身”。

出对属这类显示睿智和才气的事例,联苑常见。

1910年秋,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与萧三(著名诗人)同学。萧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毛很想借来一读。时萧毛相知甚浅,萧提出借书三条件:无真才实学者不借,不按时归还者不借,出对而不能属对者不借,并出上联:

目旁是贵,聩眼不会识贵人;毛泽东略思片刻,即属对:

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这是拆(合)字联。属对拆字联,最忌拼凑斧凿,牵强附会。萧所出上联,语含比试之意,以调侃语气出之,意即眼前来了这位贵人,可我眼拙,认不得你。毛泽东也不示弱,以“闭门岂能纳才子”作答,给出对者一个不轻不重的“回击”。

平中见寄绝毛泽东的对联有的典雅深邃,以精工名世;有的平中见奇,微言大义,以质朴见长。如他1928年春为江西遂川公审土豪劣绅大会的对联: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我今日宰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联语明白如语,很见精神。对那些见利忘义发黑心财的土豪劣绅,作者以审判官的威严,以调侃的语气控诉反问,很合工农口吻和公审大会气氛。

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夕,1930年12月25日,毛泽东为在江西宁都小布河召开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作的对联,不仅明白晓畅,更将红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巧妙嵌入其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略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放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此联撰出一周内,我工农红军指战员一举粉碎了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国民党十万大军的第一次反共“围剿”。之后,毛泽东慷慨赋词:“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毛泽东不仅用对联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唤起和激发工家大众,阐释政治路线和军事思想,更用它预示某种世态,传播某种微妙信息。1971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汇报了林彪一伙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请示处置办法。毛泽东阅过材料后,在他喜欢用的一把丝绸折扇上题联,旋即叫警卫人员直送周恩来。

题联为:

各求各志,各行各路;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

“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下句的“凡”、“圣”本来是儒家称引的范畴。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凡人”,圣人指圣贤豪杰,凡人指人民大众。“因”“果”为佛家语,即因果报应。作者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林彪的反常行迹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神圣事业,背离了事物的因果规律,天马行空,肆意妄为,必然没有好下场!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果然撕去“最最最”面纱,驾机叛逃,是为“各为各志,各行各路”;顷刻即摔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果然“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此联在毛泽东的全部对联作品中别具一格,活现出料事如神、处变不惊的智者形象。

宽对多精粹毛泽东既擅工对,也有不拘一格、脱口而出的宽对。

如,作者1950年为其母校湖南一师题句:“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1951年为延安老区人民题联: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8年为丹东五一八拖拉机配件厂题句:“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由于这些联语深入浅出,言近旨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号召力。故老少传诵,妇孺皆知。

毛泽东的联语内容丰富,不拘一格。作为党的领袖,他知人善用,并常用联语评赞党内同志。这些评赞联极能抓住评赞者的特点。联语既出,一言九鼎,在党内外广为流传。“文革”初期,他和陈毅回忆1935年红军反对张国焘分裂阴谋时,评价朱德总司令:“度量大似海,意志坚如钢。”当时张国焘实行逃跑主义,自立伪中央,并用枪威胁左路军总指挥朱德(张为左路军政委),逼迫朱反对毛泽东,反对党中央北上。朱大义凛然,断然拒绝。毛泽东用联语赞朱后对陈毅说:“总司令是临大节而不辱!”此前后,毛泽东还用联语“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胡涂”评赞叶剑英。1973年冬在毛泽东书房兼会客室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持人毛泽东当着各位政治局委员的面,送给新出任工作的邓小平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这一评赞联紧紧抓住了邓小平的性格特征的本质。

对联艺术起源于我国古代驱妖逐邪的桃符,滥觞于魏晋时崇尚的骈文对句,它是汉语言文学的一大奇葩。

世界其他语种绝无仅有。毛泽东将这种“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使之出神入化。他不仅创作了许多精深工稳的对联珍品,而且强化了对联的功能和作用:以之应和题赠,以之叙事言理,以之藏否人事,以之传递信息,并且把对偶的手法巧妙地运用在其著作和演说中,因而其文章的句法整散结合,活泼多姿。

由些观之,毛泽东不仅拓宽了对联的表意领域,同时也把对联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推向了新的境界。

陈老总笔下生花对联妙

陈毅是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文武兼备,武则功盖九州,文则诗文风骚。

而且陈毅在对联上也很有工夫。他写出的对联,文情并茂,对仗工整。这里说几段他对对联的故事。

其一:1923年春节前夕,陈毅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到川乐至县老家。当时,在国民党腐败政府的统治下,加上连年的军阀混战,四川也和全国一样,苛捐杂税,于虎豸,豪绅恶霸,横行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毅目睹这一切,很是愤愤不平。当母亲要他写副春联时,他稍思片刻,提笔挥毫,不一会儿,一副工整、俊秀的对联便跃然于纸上: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这副对联既道出了旧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又给人们指出光明的前途,议事喻理,意深理湛,并且对仗工整,雅俗并容,可谓上乘。

其二:1928年底,陈毅领导的红四军历尽千辛万苦,与彭德怀率领的起义军会师。当时,形势十分艰苦。陈毅率领的红四军,是在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辗转赣闽,历尽艰辛,在艰难之中,保存下的一支宝贵的革命武装力量。所以,当同彭总会师时,其喜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当即写对联以示祝贺:

在新城,谈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此联寥寥数语,洋溢着和兄弟部队会师的欢乐心情,表达了摧毁旧世界的决心,给部队以极大的鼓舞。

其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率军辗转于苏北。一次,陈毅住在阜宁一位乡绅家里。这位乡绅瞧不起新四军,认为新四军是草寇,陈毅将军不过是个”草莽英雄“,所以,他就想试试陈将军的文才。一天,这位乡绅经过苦思冥想之后,出了一个上联让陈毅答对。他出的上联是: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陈毅看后,略加思索,当即对道: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

这位乡绅听后大为惊讶,没想到新四军里竟有如此才学博广的文将军,于是对陈毅将军和新四军倍加敬重了。

其四:话说黄桥决战后,新四军名声大振,陈毅将军的英名也传扬苏北。决战后不久,新四军迸驻苏北重镇盐城。为欢迎新四军到来,盐城民众搭台演戏,好不热闹。一天,陈将军等新四军官兵赴约看戏。就座之后,见戏台两旁悬挂一副巨幅对联:

上联:乘风破彼千重浪下联,抗日凭公一片心横联:欢迎陈将军演戏间歇,陈毅笑问左右陪同看戏的地方头面人物:

“字是哪位写的?”塾师吴润生拱手答道:“献丑献丑,敝人拙笔,还请将军多多指教。”陈将军又说:“先生笔力雄健,功力至深,今后必将多多借重。请问,这对联也是您所撰出吗?”乡绅马如融直身答道:“是在下所拟,不当之处,望将军斧正。”陈将军说:“老先生宿学通儒,文笔极佳。只是过誉之处,本人愧不敢当,想冒昧更动几字,不知可否?”这时吴润生掏出原稿,陈毅将军提笔挥就。第二天大戏台两旁的对联是:

上联:乘风敢破千重浪下联:抗日全凭一条心横联:军民同乐地方土绅,四乡群众,交口称赞,到处传诵,都说陈将军对联改的好。

其五:1940年夏秋之际,陈毅率新四军一部挺进苏北,在黄桥、姜堰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了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陈毅拜访了爱国老人韩国钧。韩国钧曾两任江苏省长,并一直兼领督军。他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但对共产党能否真正捐弃前隙与国民党真诚合作,尚存疑虑。在谈话中,韩老先生出一上联试探之:

陈韩陈韩,分二层(陈)含(韩)二心;陈毅一听,便知韩老先生之用意,忙笑答道:

国共国共,同一国共一天。

韩老先生听罢大喜,深深钦佩陈毅的雄才大略,即兴书赠一联给陈将军。其联曰:

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韩老在陈毅的启发下,不顾84岁高龄,四方奔走,联络各地爱国土绅,向韩德勤等国民党地方部队发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呼吁,得到各界的积极反应。

9月30日,当新四军为顾全大局,同意韩德勤的无理要求,撤出姜堰时,韩老先生亲往送行。他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联送给陈毅:

天地已厌玄黄血;人心难平黑白棋。

10月6日,陈毅指挥的黄桥决战,歼灭韩德勤部队15000多人。陈毅喜赠韩老一联:

杖国抗放,古之遗直:

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热烈赞扬了韩老先生的爱国精神。

其六:陈毅一生撰写过不少对联,其中不少是为风景名胜题的联。这里说说他为杜甫草堂题联的故事。

1959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到成都视察工作,闲暇之时,来到社甫草堂游览。他仔细观看了草堂的陈列介绍,不断地对身边人员说:“我很崇拜杜甫的诗才为人。杜甫是个很有骨气的人。”草堂内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很多,陈毅更是兴致勃勃,兴趣极大。他认真地阅读了每一副对联,还不时地评论几句。

游览完毕,工作人员请他题词留念。陈毅说道:“杜甫先生一生有骨气,很正直,这在他的许多诗句中有所体现。我就取他的诗文两句作为一副对联吧。”说着他取笔挥洒,不一会儿,他那雄健有力的字迹便出现在纸上,这副对联是: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更须斩万竿。

写毕,他犹感兴致未尽,又乘兴提笔写了跋。跋曰:

“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这题联和跋,充分体现了陈毅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高贵品格。

以上讲了七则陈毅的对联故事,本应止笔了,但是我的兴致也是未尽呢。据载,陈毅还写过一些挽联,用以哀掉逝者,激励人生。我辑录了几副,今一并献给读者。

1946年4月8日,叶挺等同志由重庆飞往延安时,途经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陈毅得知噩耗,沉痛至极,悲痛之中,疾撰一联,用以悼念。联曰:

浓雾沉重庆道:

大星损黑茶山。

这副挽联,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昏暗,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怀念。

1950年10月,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当时在上海市任市长的陈毅,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写的这副挽联,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概括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如果没有一定的楹联知识,没有对鲁迅先生的深知,是很难写出这样的绝妙好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