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名著之旅——科技之旅
46310700000011

第11章 天工开物(2)

《天工开物》全面记录了我国明代及其前代科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研究古代科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在《天工开物》出现之前,我国科技领域已出现过为数不少的科技方面的著作,如《考工记》、《齐民要术》、《四时纂要》、《营造法式》、《糖霜谱》、《墨谱》、《农书》、《熬波图咏》等等。这些著作除《考工记》外,多为某一行业的记录,内容单一,而《考工记》虽涉及多种行业,综合性很强,但内容过于简略,且其成书太早,后世科技领域的发展不可能有所记录,人们无法从中了解更多的东西。《天工开物》则不同,它是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内容涉及广泛,仅书中所列就有18个门类,事实上不止这些,只是卷目没有标出而已,这是空前的。特别是该书将农业生产和农用机械与其他手工业放在一起叙述,更是任何科技著作所没有的。因此《天工开物》是一部真正的科技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是在总结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写成的,这是集大成的又一表现。在《天工开物》中,作者借鉴了许多前人的科技成果,仅《天工开物》内提到的前人著作就有多种,如《糖霜谱》、《墨经》、《墨谱》、《本草纲目》。特别是《本草纲目》,作者借鉴尤多,据潘吉星统计,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20次(见《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天工开物》不仅引用科技类的著作,其他如经史等类著作中有关科技方面的内容,均在借鉴之列。因此,从《天工开物》中后人不仅可以看到明代的科技状况,而且可以充分了解明以前的科技发展水平。

《天工开物》并未在集前人之成后止步,它的价值更在于作者通过对明代科技行业的调查和亲身体会,记录了发展了的科技成就。如《甘嗜》中对制糖的记载,详尽准确,大大超过了《糖霜谱》。再如《五金》中关于灌钢法和《锤锻》中关于生铁淋口等技术的记录,均是科技的新发展,这些内容大多只有在《天工开物》中才能看到。阅读《天工开物》时常被那些对技术方面的细节叙述所吸引,这些生动的细节,如非亲自体验观察,是无法写出的。而正是这些细致的描述,使古代科技史中的许多关键技术被披露出来。

正由于《天工开物》这些方面的价值,人们给与其高度评价,丁文江说:“三百年前言农工业书,如此其详且备者,举世界无之,盖亦绝作也。”“凡采矿冶金及贵重品之制造,自古多不正确之传说与迷信。宋氏根据见闻,辨正甚多。”日本学者说:“在这类中国技术书之中,《天工开物》可以说是极优秀的著作。首先,这部书网罗了重要产业的各个部门,其次,它把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非常忠实地写了下来。”(薮内清《天工开物研究论文集》)。

《天工开物》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是巨大的,但该书的价值还不仅止于此。作为一部描述有关国计民生行业的著作,该书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古人衣食住行方面的史料,因而对于研究古代特别是明代社会生活,该书是十分重要的。如关于食,《乃粒》中说:“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而来牟(小、大麦)黍稷居十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稻米成为主要的粮食品种,而麻豆不再是主食。《乃粒》中还说:“燕秦晋豫齐鲁诸道,烝民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指出北方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是小麦。在《乃粒》中作者指出南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很少,用途是磨面后做成捻头(花卷)、环饵(饼)、馒首(馒头)、汤料(面条)等用于佐餐。其他如大麦杂麦种植更少,“闾阎作苦(泛指普通劳动者)以充朝膳,而贵介不与焉”。再如关于衣,《乃服》中说:“凡棉衣御寒,贵贱同之。”“凡衣食挟纩(指寒衣中的棉、毛等物)御寒,百人之中止一人用茧绵,余皆祗著(此指棉花)。”这说明当时入冬天多数是着棉袄防寒的,只有极少数人着茧绵做成的寒衣。在《彰施》中,作者列出了20多种常见的布色,这表明当时人衣着色彩是很丰富的。关于行,在《舟车》中多有记载,如“梢篷(船名)制大,差可坐卧,富贵家属用之”,“(广东)黑楼船为官贵所乘”,“(江汉课船)上列十余仓,每仓客止一人卧息……行人欲速者亦买(雇)之”,又“北方独辕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行人不耐骑坐者则雇觅之。鞠席其上以蔽风日”。

此外,《天工开物》还提供了不少其他方面的史料,特别是经济史方面的史料。如《作咸·池盐》中有:“种盐之人,积扫一石交官,得钱数十文而已。”《乃服·取茧》中有:“其(茧)壳外浮丝一名丝匡者,湖郡老妇贱价买去每斤百文。”《冶铸·钱》中载:“我朝行用钱高色者,唯北京宝源局黄钱与广东高州炉青钱,其价一文敌南直、江浙等二文。”这些记载都很有价值,可与其他史书互证。在《五金·银》中在谈到银矿开采时说:“商民凿穴得砂,先呈官府验辨,然后定税。”这条材料十分珍贵,它记录了政府对民间开矿的管理制度。这种材料在其他史书中很难找到。

《天工开物》虽出版于动荡的明末,但时局并未对《天工开物》的传播构成太大影响,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就引用过《天工开物》的《五金》条中的内容,并明确标出“宋奉新曰”。清朝初年,距《天工开物》初版后不久,该书的第二版即在福建刊行,这是由于书商杨素卿看准了《天工开物》广受欢迎这一行情。

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编定《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该书经济汇编下的《食货典》《考工典》等大量引用《天工开物》的文字内容和插图。此外,乾隆时官修的《钦定授时通考》对《天工开物》也多有引用。在清代,私人著作中征引《天工开物》者代不乏人,如吴其濬的《滇南矿厂图略》、《植物名实图考》,刘岳云的《格物中法》,岑毓英的《云南通志》。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私人著作所引《天工开物》或出自初本、杨本,或出自《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因为杨本以后清代没有刊印过《天工开物》。在该书流传不广的情况下,清人仍能对其加以注意,这足以表明《天工开物》的价值。

1927年江苏武进人陶湘根据日本传回的《天工开物》,重新出版了《天工开物》,这是该书第三次在中国出版。自此,国内对《天工开物》的研究愈来愈多,影响也日渐广泛。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原文的征引,而转入对其科学价值的探讨,同时将其放入科技史中加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天工开物》被多次出版,人们对其越来越重视。大体说来,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对《天工开物》的介绍时期,深入研究没有全面展开。在文革后期,《天工开物》受到别有用心的青睐,成为反儒的工具,一时间各地的理论组、学习班、研究班纷纷写出有关《天工开物》的文章,如《从天工开物看儒法斗争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天工开物的科学成就与反儒精神》等等。尽管此时《天工开物》的真正价值被抹杀,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但该书的被利用,也可视为其影响力的一种表现。80年代以后,《天工开物》的真正研究才展开,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天工开物》在清康熙年间传入日本,由于需求量大,1771年(乾隆四十六年)日本翻刻了《天工开物》。日本人对《天工开物》十分重视,薮内清说:“这一部中国书在我国(日本)整个德川时代,已经为各方面的学者所阅读,并且成为普遍阅读的中国书籍之一。”《天工开物》对日本的影响是广泛的,受到了高度评价。

十八世纪的《天工开物》影响到朝鲜,十九世纪初朝鲜学者李圭景的著作中引用了《天工开物》。

从十八世纪开始,《天工开物》流传到欧洲,并被称为“技术百科全书”。此后,《天工开物》的英译本及部分篇章的法、意、俄、德文译本相继出现,《天工开物》受到西方人的高度评价,李约瑟说《天工开物》是“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写作的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著作”。

《天工开物》从出版至今,已300多年了。应该说,关于它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多学者深入从事,充分发掘其科技价值、思想价值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此书增光。

片段精读

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馕,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赅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贱者桓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像,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矣。

……

宋子曰: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花叶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飞禽众而凤则丹,走兽盈而麟则碧。夫林林青衣望阙而拜黄朱也,其义亦犹是矣。老子曰:甘受和,白受采。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谓造物而不劳心者,吾不信也。

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版

妙语撷萃

凡中国产金之区,大约有百余处,难以枚举。

延伸阅读

链接一:明代科技的发展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链接二:评《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天工开物先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但是在国内却由于清朝的文字狱长期失传。在1920年代才从日本传回来。後来在浙江宁波发现了初刻本。

链接三: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崇高的荣誉。宋应星纪念馆坐落在奉新县县城北的狮山大道旁,占地12亩,面积7890平方米。1983年开始集资筹建,1987年11月10日正式开馆。传统园林建筑,朱墙灰瓦,飞檐雕梁,斗拱层叠,古朴典雅,具有民族特色。正门匾上,原国务委员方毅亲笔手书“宋应星纪念馆”6个大字,金光耀眼。围墙内有3幢展厅,错落有致,中间长廊相连,石道相衔。正厅里一樽宋应星塑像由钢筋石膏塑成,高约两米,峨冠长衫,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展厅以大量文献史料、实物图书和精致模型,翔实介绍宋应星生平事迹和《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形象再现400多年前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和先进技术。展厅西部有曲槛回桥,亭榭池沼,景色幽美,环境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