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46388900000010

第10章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离不开对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重视,这也是每个教师必修的功课之一。设计出一份优秀的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原则,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材料,针对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意志,确立课堂教学的总目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达到的目标。另外,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与要求,确定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具体形式、教育技术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最后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选定预习提纲和课堂的自学提纲的内容范围,然后分工完成分课时教学设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备课组成员需要互相听课、共同评议,对教学设计的反馈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自主学习。

1.发展性原则。自主学习的目标要求应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养成合作交往的习惯和满足学生希望成功的情感需求。

2.激励性原则。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同时也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符合学生认知平衡状态的动态变化的需要。

3.自主性原则。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应该具备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既需要有教材内容,同时也应该有来自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素材。另外在内容上,更需要有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甚至超前时代的研究题材。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满足不同的学生个体的认知需求,使学生的不同个性得以张扬。

4.启发性原则。自主学习能否有效地进行和获得成功,有一个决定性的前提就是自主学习的自学提纲的编制。自学提纲的编制需要承前启后、循循诱导,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和解决问题情景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框架,同时又要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更有效地去思考。

5.参与性原则。在自主学习的活动组织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热情动员,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五官并用,观、读、思、做、算几方面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该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学生的全员参加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自主学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

6.思维性原则。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学习的内容应该采用层级制,在方法上要多元化地解决问题。在具体的问题要求上对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使得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7.独立性原则。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学会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手中的工具(书)和资料,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案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思考,从中派生出解决新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多元方法,并采用试解方法进行不断筛选。换句话说,就是要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内化为理性认识,同时形成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

对于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表现出来。

首先是初步效果。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绪、进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观察,去判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这个阶段过程中,要做好动态备课工作,即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做好基础。在此环节中,学生需要体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以及敏捷流畅的思维方法。

其次是中继效果。合作交流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表现阶段。在这个阶段过程中,通过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合作,学生经历了个体之间的观念冲突,不同思路之间的互补以及情感交流,从而完成学生知识扩张的任务,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增强,同时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此环节中,学生应该反映出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谦虚态度以及敢于发表自我见解的精神和乐于跟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最后是达标效果。课堂教学中的“随堂检测”是检验自主学习效果的另一途径。通过学生独立地完成反映课堂教学目标的当堂巩固练习,能充分地反馈出学生在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出下一课时的弥补措施,将培优扶弱的工作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总之,严格遵循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重视研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要求,确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求知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促使学生行之有效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评价

伴随自主学习观念的不断落实,教学评价在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教学评价既是自主学习观实施过程的起点,同时也是实施的终点,既是要求达到的目标,又是实施结果的检验标准。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检验作用对于自主学习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自主学习实施的基本构架入手,可以将教学评价体系从三个层面组成,即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作业练习的评价和阶段性考核的评价。

一、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

自主学习理论非常强调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妥善处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观能动地学习和探究,主动落实自我发现——自主探究——自我完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要达成这个目标和要求,教师就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下工夫。在培养这些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适当启发、热情帮助和科学评价等系统的教学行为手段和方法。教师在实现这些环节的引导行为中,教学评价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因为教学评价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情绪激发性、情感沟通性和认知鉴定性,它是整个环节中最终端的一环,也是圆形循环的中介点,为目标任务的制定提供参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靠教学评价来推动和实现的,学生在自主习活动中通过教学评价不断充实自己、激励自己,达到实现自我、自我调控的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应该着重把握好这些问题:

1.体现评价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做出评价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评价的主体性的体现。教师评价中的主体意识还表现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在充分分析学生各类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和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

2.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单元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内容大多数是认知性的内容,评价标准单一。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非常不利。自主学习就要改变过去这种单一性的评价,采取多元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做到丰富多彩,如关于认知、能力、情感、兴趣爱好、特长、技巧、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评价标准中,一些客观性的答案应当使用统一标准,其他多数标准应该具备多元性和多层次性。这样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才能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有帮助。

3.体现评价的民主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参与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不能让教师一个人包办,因而在教学评价上,也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断权威。教学评价的民主性可以体现在这些方面,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也可以发表出自己的意见。被评价者可以自己评价自己,亦可对别人进行评价,同样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予以评价。评价中的民主氛围的体现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