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是政府行为,因而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十分关键。十堰市教委近年出台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颁布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在《十堰市中小学“十五”师资队伍创新计划》中把校培训列为师资培训的主要途径,明确了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1.5%的比例;以实施教师星级制为杠杆,推动了校本培训的全面展开。各校在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发挥,有的学校一年就拿出数万元为教师购买培训教材,不少学校执行“三挂钩”(与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聘用、培训经费报销挂钩)制度,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有序进行。
现代化的校园设施为校本培训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发挥了有效作用。采取模式2、模式3的中小学,校内的计算机设备都能满足中、初级计算机等级培训的需要,教师足不出校就能掌握信息技术,不少学校在办公室可以上网。主讲公开课利用校内多媒体进行,评课普遍使用微机教室。课题研究成果在市、县组织的学术会议或市级刊物上发表。这些软硬件为校本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校本培训的师资队伍是校本培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十堰市采取高校、教科研单位、中小学三结合的办法解决校本培训的师资问题。其中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指导,教科研工作者侧重课题研究业务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以身示范,做好传帮带。这种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是校本培训的中坚力量。
4.运行系统
校本培训的运行建立在三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瞄准目标体系,选择适合各校具体实际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校本培训。十堰市中小学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举办专题讲座、自读专著、课程与教学演练、学术交流、电子阅览等。
5.评估系统
校本培训,由少数中小学实验开始到全市大规模地铺开,其评价也由学术研究的鉴定转入行政督导评估。十堰市所形成的评估体系主要有自我模糊评价、定性定量评价和远期高层评价。自我模糊评价,即教师个体进行模糊评价,粗略估计自身通过培训达到了(或提高到)什么程度。定性定量评价,即学校按照培训院校与继续教育中心下达的学分登记方案,根据教师个人申报、学校记录考核,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折合每个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远期高层评价,即把教师校本培训的效果在许多的社会评价标准中反映出来,十堰市近年来推行的星级教师制、评选师德标兵、十杰教师、教师职务晋升都不同程度地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硬挂钩。
二、贫困山区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如何在贫困山区得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湖北省郧西县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贫困山区“管、导、训”的校本培训模式。
湖北郧西县是全国特困县之一,山高人稀,41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分散在500多所学校,90%的村级小学教师在10人以下,师资力量薄弱,图书资料少,课程与教学设施差。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是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管、导、训”三字模式。
(一)管
“管”就是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其中包括制定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手段。郧西县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健全县、乡(镇)、校三级管理组织,确保校本培训顺利进行。县成立继续教育中心,由教委主任、分管师训的副主任、师训科长分别任正、副组长,由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办公室主任任成员。在教师进修学校设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确立培训目标,制订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组织与调配各科培训教师,考核与审定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各乡、校级辅导教师,审核与登记学分等工作。乡(镇)以教育管理站为主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各项计划、目标、制度,评选各级骨干教师,送培各科辅导教师,负责乡(镇)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本乡(镇)“校奉培训”初审学分组织管理。考虑到山区村小学教师少、力量弱,以校为单位难以开展,为此以学校为单位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学区中心小学为主,根据本学区的教育、课程与教学实际和教师的实际需要负责各项培训工作的落实。
其次,确立管理目标。目标是一切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是协同人们共同参与活动的动力。他们根据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确定1998~2002年五年期间每个教师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40学分;其中集中培训120学时,20学分;非集中培训120学时,20学分。
再次,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考试考核》《学分登记审核制度》《奖惩制度》《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重在把握好以下环节:即全员参训、学时记载、学分审核、登记学分,直接与中小学教师竞争上岗、年度职称考核、晋升和晋级挂钩,激发广大教师内在需求,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二)导
“导”就是对校本培训的引导。从管理的角度讲,引导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导”能引导人们看清前进的方向,明辨是非、真伪,诱发人的内心需求,产生从事目标活动的动力。在校本培训这一活动中郧西县采取了如下的引导方法。
1.政策导向
郧西县先后举办了县级继续教育师资库成员培训班、乡(镇)师训辅导员培训班、学区中心小学校长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培训班,共217人次,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省市县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聘请教育行政领导、优秀中小学校长、优秀教师举办了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了解了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了领导和教师个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2.信息诱导
在举办各类培训班时有意识地引用古今中外教育家、名人关于终身教育的论述,使中小学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克服满足现状的倾向。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教师要不断学习。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其中“生活即教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教到老,提倡终身受教育。
3.介绍教育发展形势
当今国际、国内教育、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预计2005~2010年,由于控制人口的措施得力,中小学生数量逐渐下降;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将走进山区中小学校园。这些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相应提高,不仅品质上要师德高尚,而且在知识方面要会外语,懂物理、化学、史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复合知识,会操作计算机,会制作课件,使用课件教学,并具有利用教育网在国际、国内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中小学的教师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加强终身学习的紧迫感。
4.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继续教育培训5年累计240学时(40学分),非集中培训的120学时(20学分)要让校本培训实现;集中培训的120学时(20学分),除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由各级培训外,绝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校本培训来完成。再者,校本培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实惠,可以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此外,还可根据各校实际培训所需人才,培训与教学相得益彰。
5.试点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指导全县校本培训不走弯路,顺利开展,郧西县确定在8所继续教育见习基地办好试点,取得经验,带动全面。他们先后召开参观、考察、评估、总结等会议三次。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引用外地典型,宣传、推广自己典型经验,对全县校本培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训
“训”就是落实校本培训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差异、学历差异、职称差异、区域差异、实际课程与教学水平差异,但是作为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复合性知识。据此,郧西县提出教师要有:“三年入门、六年定型、九年成才、十二年成器”的近、中、远期个人奋斗目标,即:三年内新教师采用结对式,由学校指定老教师传帮带,初步胜任课程与教学工作;六年内能独立承担高、中、低各学段的课程与教学工作,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课程与教学风格;九年内能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并指导青年教师;十二年内能独立承担教育科研课题,著书立说成为教育、课程与教学专家。为达此目标郧西县要求做到“六会”“四优”“三证”,即: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一手过硬的三笔字、会简笔画、会简谱、会写文章、会做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功训练;编制一份优秀教案、上一节优质课、撰写一篇优秀论文、制作一份优秀课件;获取普通话水平等级证、计算机初级证、继续教育结业证。
为取得实效,郧西县提出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骨干教师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利用各级培训的骨干教师返校指导本校的培训工作;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教师经县或校集中培训后,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自学笔记和作业,以巩固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的提高。校本培训与教学、教研相结合,校本培训只有紧密结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研解决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激励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三、一所小学的校本培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在担负原有教育职能的同时也开始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和基地。师训工作促进教师发展在传统意义的学历培训和简单的知识更新基础上,更成为一个教师从幼稚到成熟,水平能力、知识建构从低级到高级,教师工作从旧质到新质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作为主体的人发展到作为专业人的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多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从本校实际出发,以本校师资为基本教学力量,坚持开展卓有成效的师训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奉化市实验小学还特别强调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创新型转变,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向“一专多能”(精通一门学科,胜任二门学科)方向转变,从而适应学校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要,促使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迅速形成与提高,并使教师队伍向学习型组织迈进。
奉化市实验小学把这种方式称为“师资的校本培训”,主要做法如下:
(一)学校管理民主化
强硬的制度管理,只会扼杀人的创造性;丰富的情感管理,也只能赢得短暂的热情。学校管理应高扬人性与制度评价相结合,充分激发教师职业自尊,发扬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励教师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投身于教育事业。
奉化市实验小学通过制度化的考核给每位教师以一定的压力。规范教师言行,使每位教师明确行动目标。同时尽可能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为每位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以职业成就来激励教师对教育的热爱。通过目标内化,把他律的制度转变为教师自律的意识,变人在管理中为管理在人中,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并以这种主体性来激发教师完善自身人格的需要,给教师以自主发展,获得创新灵感的时空,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创新个性。
(二)基本功训练经常化
扎实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功能保证教师创新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名适应创新教育和未来需要的小学教师应具备下列几方面过硬的基本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能根据需要进行板画,能独立处理教材,能撰写课程与教学论文,能自制简易教具,还能初懂电脑会上机操作,会些基本英语。
奉化市实验小学制订了教师基本功训练规划,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自觉进行基本功训练。教导处每周负责批改教师的毛笔、钢笔字和图画。教师期末业务档案要有一字一画。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内容有三笔一画、制作教具、试卷命题、教材分析等。对3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课程与教学基本功的过关考试。组织教师学习电脑知识,进行电脑上机操作,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会简单的电脑操作,养成自己打印各种计划、表册、论文等的能力和习惯。
(三)业余学习制度化
教师的学识水平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要素,为了不断厚积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学识,奉化市实验小学把学历提高为支点,逐步形成进修的制度。
奉化市实验小学鼓励教师们参加函授、自考、电大等继续教育学习。对于参加学历进修的教师在课务上给予照顾,经费上给予资助。如今,学校青年教师50%以上已达大专学历,50%以上在进修本科学历。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知识更替的加快,对教师的原有知识层次不断提出考验,要求教师运用较强的信息选择能力获取大容量的信息。
所谓信息选择能力是指在智力指导下运用知识,对人类社会大量信息分析、选择、提取并运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完成自己任务服务,它是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度,是创造性能力的前提。所以,学校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学报纸杂志,认真摘抄,青年教师们还从网上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每学期中还进行教师的课程与教学文摘交流,使每位教师跟上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让一桶水变为长流水。
(四)教研活动新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