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46391700000010

第10章 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3)

1.在考试内容方面,更加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践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形式;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为基础,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多种方法,打破纸笔测验简单的传统做法。考试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如课题研究、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其中的一种方式,部分学科还可以进行实行开卷考试,可考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同时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同一考试也可进行多样化呈现,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考试还可分类、分项进行,加强综合评价。

3.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进行指导,最好不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摒弃将分数简单的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后者具有选拔的性质;逐步扩大高一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等。第四章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标准

对教师进行评价是促进教学的一种重要而可行的途径,然而,不论对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来讲,这通常是一个不舒服甚至不愉快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模式将教师置于一个被动的被评价者评判的地位。但是,教师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而且这种评价非常强调不断的改进和学习,而不只是评判和说明。

对于有效的教师评价,有四个方面必须加以重视。第一,评价过程应该是不断循环的,发生于整个学年中;第二,评价必须与教师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明确需要发展的领域而不只是寻找去其中的缺陷;最后,评价必须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这些原则与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类似——不只是对正确答案进行核查。教师通过不断发展标准,学习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这些标准描述了学习的不同水平。有意义的教师评价会运用相似的方法,要有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国家颁布了教学标准,指出依据什么在分析和描述教师的教学。各学区甚至各学校都要根据这个标准来进行定义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下面我们以数学为例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帮助教师和管理者有效地思考课堂中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并形成自己的标准和描述。

数学教学标准

任务设置:

教师设置并形成各种任务在有意义、学生感兴趣并有所体验的数学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任务设置。并鼓励学生将各种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网络,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他们的理解进行交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和数学推理给予机会。

组织课堂交流:

教师通过一些手段进行课堂指导进程,通过提问挑战并扩展学生的思考,倾听学生的反应以及促进他们的理解,要求学生澄清并验证他们的思考。

促进课堂交流:

教师鼓励并促进学生相互提问,并向老师提问,联系并解释他们的问题。思考运用证据和讨论建立起方案和思想的有效性。

提供资源: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资料,如计算机、计算器和其他工具手工制品和模型图画、图表和曲线口头呈现和表演。

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和高效的学习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探求重要的思想和问题,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不论学生是合作还是独自学习,都期望他们有好的表现。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提出问题并从他们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不断的评价:

教师经常通过观察和倾听学生,检验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和学习,这样做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采取或改变某种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计划;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他们交流。

数学教学的转变:

更少强调

更多强调

教室只是多个个体的组合

教室是一个数学的团体

教师是正确答案的惟一权威

学生运用逻辑和数学证据进行验证

记忆

数学推理

机械的寻找答案

联系、创新和问题解决

将数学作为孤立的概念和过程

将数学概念及其应用联系起来

(一)形成教师评价的标准

运用教学标准产生另一个核查表是非常而且应该的。然而,大部分标准中的陈述需要进行快速的回顾。如,评价合作学习将需要更多的表述,不仅仅是学生在一个小组中一起学习。为了提供一个精确而有意义的评价,考虑小组合作的任务是否恰当,教师监控小组的技巧怎样以及教师所用的保证学生参与的策略都是很有必要的。

就目前来说,怎样设计教师评价还不是一个太完整的序列,但是学校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标准。例如,一组教师和管理者可能利用这些问题形成标准——确定有效教学的元素。标准必须是有效的,对可被评价的期望应该得到共同的认可。

学校需要形成他们自己的标准,有以下原因:他们将能够修改标准以适应学校的背景并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教师必须在确定评价他们的标准时发挥更大的积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确定好的操作和协商共同的目标会促进教师深刻思考并参与到有关教学的交流中。大部分地方的学校已经有了正在使用的评价体系,如果是这样,职员可以一起工作确定所形成的标准与现有的评价过程和工具的联系得紧密,以及可能在它们之间做出的联系和扩展是什么。另外,管理者、教师和工会代表可以一起工作并使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是高效的。

在标准制定并进行描述时,以下两个问题应该进行考虑:(1)应该收集怎样的证据证明制定标准过程的进步。(2)为了做出准确和公平的判断,一个评价者应该知道什么任务、活动和教学的标准样例。教师应该将本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用实例显示概念怎样应用于真实情景中;在不断进化的基础上展示数学,而不是静止的被建立的事实;利用课程在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和将来学习的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强调理解而不是进行记忆;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方法;确认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用某种特定的方法或过程。

(二)课堂环境标准样例

教师应该花费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讨论,尊重的学生的意见,对所有的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期望。学生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他们的功课,愿意大声说出他们的猜想和推理,和教师进行同样多的对话。教师运用标准、档案袋和记分表记录他们的工作并进行评价,不只是他们的学生。教师委员会、管理者和工会代表一起工作,进行扩展的研究和培训以保证高效和高品质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建立在一套20个教师表现的基础上,这些标准的发展基于丹尼尔森(Danielson)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实践。该体系也包括一个4点量表,如优秀的、典范的、基本的和不足的,来描述教师在每一项标准上的水平。丹尼尔森的标准分为两个领域来进行的。第一个有关学生的学习,包括教学设计、学生的知识、知识内容,创建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氛围和个体化教学等方面的标准。第二个领域包括纪录保持、家校协同和专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标准。

虽然,这决定了教学的整体评价过程,每个老师和督导共同对完善细节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教师对收集他们的教学数据负有主要的责任。在学年的开始,教师和他的督导共同设定本年度的教学目标并为收集证据和验证表现形成阶段性的评价计划。教师的目标和表现标准用来评价春季教学。一旦教师的表现被评价为优异或高于所有的标准,就可以进入了一个4年的评价循环。教师仍然根据所设定的目标每年进行评价。然而,教师在20个表现标准的基础上被评价只在循环的第四年。

教师决定什么样的数据应该被采用。例如,在一所中学,教师将形成他们自己工作的档案袋。SharonBaum认为,“教师应该决定什么材料放到档案袋中,他们的目的应该是显示他们在朝向整体目标并投入教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还有,他们要显示学生知道了什么以及能做什么。”这反映了强调评价教师工作的结果,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实践和行为,而且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功课,教师的职业发展,他们的学年专业目标和阶段性计划,以及依据20个标准给自己排列等级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所进行的反思性描述。评价循环是教师和校长共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比较并讨论等级的排列。这种评价体系的优点是给了教师机会显示他们做了什么,并体现在他们的课堂中所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情。

那么,档案袋中可以装些什么呢?

有关目标和教学思想的个人陈述

班级描述:考试水平,学生以及课程

课程计划

录像带

日志

学生功课样例

观察记录

职业发展活动纪录

行动研究计划

(三)创建或修订评价体系

1.让员工知道学校或学区将要改变教师评价过程并请求他们的参与。成立一个教师委员会,工会代表组织和有兴趣参与的管理者,确保招募多方教师代表。

2.回顾并讨论评价的目的,教学标准以及教师评价的文献。

3.草拟一份有关评价目的的哲学陈述以及怎样完成的计划。讨论怎样得到所有相关人员的评论。

4.检验并讨论不同的评价方法。什么样的评价设计适用于学区的评价目的。

5.运用教学标准形成对评价的标准和描述。

6.决定运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并写出一个计划:怎样开始,评价循环的阶段和流程,收集数据和记录表现的方法等。

7.向每一个员工介绍新的评价体系。

8.拟定评价表格。

9.在必要时修改评价的过程、文件和表格。

10.制定一个内部服务计划,介绍新的评价程序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11.针对新的体系征求所有相关人员(学区、学校董事会、工会等)的同意。

教师教学行为常规

一、教学行为的八个特征

什么是教学行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各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系统原理来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手段、形式、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一个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很多因素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一种行为。在其构成上包括两个层次:其一,就是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实验操作、教学语言、教学组织、表情姿势等。从现象上看,这种行为有很大成分的无意性或者多是有意后行为和不自主性。这种显性行为可以在教学评价中直接通过认知和把握。其二,是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就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内在的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非常专一。在教学中,只有当内在行为全部都完全投入时才能产生教学效益。因为它具有内在的、强迫的力量,迫使教学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对行为进行调整和修正。忽略了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学效益是不会得到提高的。

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如下这样一些特点:

(1)目的性

教学行为是在对教学活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教学行为目的要服从于教学目的,是把教学目的中的很多因素进行内化并转化为教育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确立教学行为导向并集中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这是一种智能性行为。教学行为目的是与教学效益紧密相关的,教学行为目的越明确,导向作用越大,教学效益就越高。

(2)社会性

从教学活动的属性上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实践属性,因此教学行为也就带上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内容。既是如此,教学实践就得按照社会实践的原则、规律进行,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去变换自己的行为,体现社会的真善美、反映社会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并从社会道德、社会审美的要求上去改善这种行为,使之得以充分地社会化。

(3)规范性

由于教学行为是按照某中一定的教学要求而设计的。教学行为的规范性,一方面要求体现在动作、姿势等教学行为特征上;另一方面则要求行为主体应有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道德。在教学活动中科学而正确地处理这两种行为要求的关系,并做完善的结合,教学行为的整体功能才有可能充分地发挥。

(4)一致性

教学行为是由很多的不同动静要素的综合体,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的的实现就是这些动静要素协调一致的结果。教学行为的一致性,一是指教学行为主体在行为过程中的动作要求、章法、步骤协调一致,以完整的面貌,有特色地体现于教学活动之中。二是指构成教学行为的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围绕教学目的,整体一致地朝着既定的方向运行。因此说,教学行为是一个整体性行为。

(5)创造性

首先,当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变革时,教育目的、教育功能也发生着变化,教学行为也就必须随之做变换。其次,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而对各类教学的行为标准和规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内涵也日益丰富和复杂,只有富于创造的教学行为才能适应这种教学要求。

(6)角色性

教学行为也属于角色行为。这是因为,行为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要承担教学任务,每一种教学任务都有别于其它教学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规范和责任,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教学角色,完成这个任务的个体也就成为这个角色的承担者。相应地每一位承担者也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素质和条件,以便进行角色行为的变换和创造。

(7)自觉性

教学行为是指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时有较强烈的愿望时产生的行为。这种愿望来自于行为主体对教学目的深刻领悟,对完成教学任务及其意义的充分认识,并渴望获得成功,体现在紧张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的心理满足时而产生的一种教学动机。这种动机可以直接驱使和维持教学主体努力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各种力量发动起来,既而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学行为成为主体的自觉性行为。

(8)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