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46862600000003

第3章

急性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如下。

1.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不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常见于心肌梗死、心律不正常等。

2.心脏的负担过重

(1)血容量的负荷过重,因为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使循环的新容量增大,静脉回流加快,或者是瓣膜关闭不全会使血液倒流入左心室,使得左心室舒张始终的末端容量增大,左心负担加重。

(2)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心脏为了克服阻力会加强收缩力量,长时间压力负荷过大,就会造成心力衰竭,比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3)血液回流受阻或容量减少,使心脏充盈不足,如心包积液、失血、休克等。

六、心力衰竭在生活中的表现

健康提示: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心力衰竭的端倪,对患者及时就诊有极大的意义,患者可以结合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来进行自测,早日发现隐患,并予以消除。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并发症,如患者自我感觉体力逐渐下降,不能顺利地完成以前的活动量,如爬楼回家,以前可以不用中途休息,现在不行了,不仅需要休息,而且出现了气短、喘息等症状,伴有极度的疲劳,力不从心;以前能够完成的买菜、做饭、进餐以及刷牙、洗脸等的活动,现在明显地会觉得劳累,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都难以进行了;最后可以发展至休息状态下都有症状,如难以平卧,端坐呼吸,或发作急性肺水肿等;这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建议患者在第一时间就诊。下表是生活质量调查表,患者不妨进行一个自测,以方便了解自己是否处于心力衰竭,以及处在心力衰竭的何种阶段。

表右侧的数字0代表无症状,从1到5代表症状从轻到重,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评价。此表包括了情绪的问题,评价比较全面。计分是问题的总和,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从生活质量这一侧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

(第五节)栓塞与心源性休克:引爆冠心病的导火索

一旦出现栓塞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很难进行自我处置和调整,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重者则导致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更重要的是,患者应该积极地预防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否则将给自己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重大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一、心源性休克

健康提示: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衰竭的一种综合征。

有些冠心病患者,会有低血压、少尿、意识改变等表现,这是心源性休克的典型症状。近年来,专家研究发现,心源性休克是冠心病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者最为常见。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患者生存的机会有可能增加。另外,平时积极预防和治疗基础性心脏病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对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一般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应在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积极开展各项抢救治疗。

(2)纠正低血容量。

(3)合理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和利尿剂。

(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5)建立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

二、栓塞

健康提示:栓塞是心脏或血管内已形成的血栓脱落,顺血流堵塞其他重要脏器血管的综合征。

栓塞是冠心病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如心房纤颤常有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则可顺血流堵在脑血管,引起脑组织(脑栓塞)或外周血管(如下肢动脉、肾动脉)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脱落堵塞肺动脉(肺栓塞),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严重导致病人死亡。对栓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如果确定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就应该对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一般来讲,如果栓塞治愈,则患者的意识会变得清晰,血压平稳,肢体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恢复好,能自理生活,但可能会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

(第六节)全是冠脉堵塞惹的祸: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中医的治病原则是“防患于未然”,其实对于冠心病的防治也应该如此。但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呢?只有知道导致冠心病产生的危险因素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本节就带你认识导致冠心病产生的危险因素。

一、什么是危险因素

健康提示:危险因素指使未来发病增加的因素。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则患冠心病的危险将以指数形式增加。因此,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处置能力直接关系到冠心病预防。

在认识危险因素的同时,老年患者应该清楚什么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在未患冠心病之前进行的危险因素的处置;而患了冠心病后给予的干预则为二级预防。生活中,如果能够做到一级预防,就可以做到老而无病,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可能就会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不过,若能够在发病后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则可能延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但是即使能够阻止并发症的产生,也不能弥补本可以避免的损失。所以,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很关键。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视和合理防治,能使冠心病的发病以及由其导致的不良后果得到切实的控制。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应该对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配合医务工作者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

二、危险因素的分类

健康提示: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将危险因素分为致病性危险因素、增龄、条件性危险因素、诱发性危险因素等四种。

1.致病性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高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及糖尿病等5项。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一个危险因素;许多临床证据表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高危因素,AHA将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则是冠心病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是有害的,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对人体有利的胆固醇,所以,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则对人体有害,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5mg/dl就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了。相形之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则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时在临床工作中给血脂过高者抽取血液时,此类患者的血液很快就会出现类似“大油”样的物质,试想这样的物质沉积在人体血管壁上,日积月累,难免会诱发冠心病的发生。

另外,糖尿病患者也经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低、高尿酸血症和高凝状态,这些危险因素通常并称为代谢综合征。此综合征是目前极受重视的临床情况,因为此征包括了冠心病致病因素的多项异常。

2.增龄

年龄本身并不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因冠状动脉长年累月地暴露在多种危险因素下,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的斑块负荷会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因为斑块表面腐蚀甚至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

3.条件性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甘油三酯、高脂蛋白(a)、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很多临床观察试验认为高甘油三酯是危险因素,几个长期的临床试验和一个大型的综合分析发现高甘油三酯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包括,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作用及对血栓前状态的诱导。甘油三酯经常在代谢综合征中升高。

4.诱发性危险因素

这类因素主要是指超重、腹型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AHA在1988年~1994年的国家调查中显示,年龄在20岁~70岁的人群中处于超重状态(标准为BMI在25~30之间)的超过50%,而处于肥胖状态(BMI大于等于30)的高于22%。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是间接性的,即肥胖具有联合的特性。一项长期的临床试验表明,肥胖能独立地增加冠心病风险,与男性和女性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BMI大于23时这种相关性明显增加。长达15年的试验显示出肥胖的额外相对危险度在1.5~2.5。

三、如何控制危险因素

健康提示: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导致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有危险因素的存在还不加以积极控制。

上述各类危险因素中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是第1类。其中,正在吸烟、高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0.9mmol/L、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的老年人处于绝对危险的水平。

不过,这些危险因素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根据这个特点,又可把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类。前者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进行控制的,包括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少运动和左室肥厚等;而增龄、性别、年龄以及家族史则是不可变和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不难发现,在众多危险因素中,可控、可变的因素所占比例很大,所以,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来说,危险因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有危险因素而不加以积极控制。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社会心理因素在老年冠心病的发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如老年人孤独、寂寞、缺乏体力活动以及对死亡深深的恐惧等情绪变化对心脏的活动是一种负担。同时,饮酒、饱餐等也是老年人患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第七节)识别冠心病的脸谱:老年冠心病的常见特点

老龄为冠心病患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指出,冠心病的患病率随着增龄而显着增加,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45岁以下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0.2%,45岁~59岁的患者占32.5%,60岁以上的患者占57.3%。此外,男性4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50岁~60岁达高峰,女性50岁开始发病率增加,60岁~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均稍有下降,男女患病率相同(60%)。因此,可以看出,冠心病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一、老年冠心病的分类及其概念

健康提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

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型,此种分型具有一定大的局限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至今仍然在应用。

近来老年患者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听到“急性冠脉综合征”这一词语,这是近年提出的概念,此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基本上囊括了冠心病胸痛的危重情况,高度显示了此种类型冠心病的紧急程度,从而使临床医生以及患者自身及家属引起对胸痛的极大关注,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二、老年冠心病的常见特点

健康提示: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冠心病的常见特点主要有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不敏感、伴随症状多、病情复杂等。

由于老年人存在高龄、自然衰老和变化的特点,冠心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同时老年人又存在如骨质疏松、肝肾功能减低或不全、脑萎缩、老年痴呆、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病等合并症,甚至存在失语、精神障碍、交流障碍等问题,这就使得冠心病不仅缺乏典型特征,有些几乎没有症状,极大影响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警觉性,以致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而老年患者一旦出现冠心病,则极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室室壁瘤等并发症,使病情迅速加重和恶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老年人严格掌握一些疾病的相关症状或信号,识别自己患有冠心病并且及时就诊是十分重要的。

三、老年人如何知道是否患有冠心病

健康提示:虽然老年人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但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更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安静,活动少,难以达到诱发心肌缺血的活动负荷;再者,老年人容易患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而无症状。

冠心病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呈压榨性或濒死感样疼痛。老年冠心病患者疼痛部位可不典型的发生率高达35.4%,明显高于成年人(11%)。疼痛可以发生在从牙齿到腹部的任何部位,而表现为牙痛、咽喉痛、颈肩痛、腹痛等,有的类似于关节痛,有的类似于溃疡病疼痛,所以极容易误诊。在这些部位出现疼痛时,老年患者应该高度警惕。如腹痛,有时类似急腹症发作,但是又没有腹泻、胆结石或肾结石、肠梗阻等表现,就应该想到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能。当表现为牙痛时,但是牙齿局部确没有相应的异常。总之,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识别以下几点。

(1)明确最疼痛的部位在哪里。尤其是胸部或胸骨后、心前区等常见部位的疼痛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症状是否与已往相同,包括部位、疼痛性质和程度等。若不同或症状有变化,则应该提高警惕。

(3)是否是新出现的症状以及带来极度不舒服的感觉,若是则要提高警惕。

(4)体力活动是否有明显的或进行性的下降,若是则应该提高警惕。

(5)别让意识障碍影响判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甚至是寂静性的、没有疼痛,而更多地表现为疼痛之外的症状如消化道症状、甚至是意识障碍等,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异常如左上肢酸胀、烧心、恶心呕吐、出汗等,甚至精神不振、意识障碍也应该引起注意。

认识了老年冠心病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其症状之后,老年患者更应该提高警惕,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以防冠心病的发生。

(第八节)中医眼中的冠心病:传统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与治疗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胸痹的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基于此,中医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辨证施治。

一、中医如何认识冠心病

健康提示: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是外邪内侵、情致失调、饮食不节、脏腑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