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冠心病自我健康管理全书
46862600000004

第4章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冠心病这一病名,但是对冠心病的症状早有认识和详细记载,对治疗也积累了丰的经验。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

1.中医描述的冠心病的症状在中医的眼中,冠心病的症状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病情较轻的会感觉胸闷如窒,呼吸不畅。重者就会胸痛,甚心痛彻背、大汗淋漓、四肢冰冷等。

2.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是外邪内侵、情致失调、饮食不节、脏腑失调。

(1)外邪内侵。传统医学认为,六淫之邪都会内侵,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是寒、湿、火三气,他们都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于寒,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如《诸病源候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对于湿,通常是说它和寒邪一起,引起胸痹。对于火,主要是“壮火食气”,也就是热盛导致的气虚心阳衰败。

(2)情致失调。长期缺乏运动,精神抑制,情志失去平衡,或过度紧张不安,思虚过度,致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脉淤阻发为胸痹。《古今医鉴》里说:“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这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原因。

(3)饮食不节。就是患者平时喜欢那些肥甘厚味的东西,或是嗜酒,损伤脾胃,使身体的内在失调,而痰浊内生,上犯胸中,阻遏胸阳,气机不畅,发为心痹。

(4)脏腑失调。中医认为,脏腑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至于额,并且是平衡协调的,这种关系如果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与冠心病联系最紧密的是肝、脾、肾三脏的虚损,而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脏气功能渐退,或未老而肾亏,命门火衰,不能温煦各脏腑,导致阳衰气滞,血行不畅,发生气虚血瘀;或肾阴亏乏,不能滋养脏腑之阴,也可导致阴虚血瘀,导致心痹的发生。

二、中医如何对冠心病进行分类

健康提示:中医根据冠心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症状分为五种类型。中医一般把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

1.阴虚阳亢型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口干欲饮,失眠或入睡易醒,尿黄,便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烦劳与愤怒会引起或加重症状,甚至会感觉心痛。

2.气阴两虚型

主要症状:偶尔心痛,心悸气短,容易受惊,自汗畏寒,时而五心烦热,多寐多梦,容易从梦中惊醒,并且口干少饮,舌红苔薄少津,脉沉细或弦细。天生所有身体虚弱或者久病都会引起气阴两虚,最容易引起气滞血瘀,血流不畅而经脉痹阻导致心痛。舌脉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象。

3.痰湿中阻型

主要症状: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劳动或饱餐后这种症状会加重。

4.气滞血瘀型

主要症状:心悸气短,胸部郁闷,心烦不安,心气不充,气滞血瘀,头晕肢麻,倦怠乏力,活动欠灵,日轻夜重,甚至半身麻木,小便失禁。胸部时而会感觉有刺痛,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涩。

5.阴竭阳脱型

主要症状:神色大衰,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甚至蒙眬,四肢不温,津津汗出,身潮如油,气息短促,心痛不止,唇燥少津,舌质红绛,舌苔厚或剥,脉象细数或沉迟欲绝,或涩而结代的症状。大多是由于大病未愈而又突然爆发引起的。

三、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健康提示:根据冠心病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与药物辨证施治。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症候,有各种治法,目前多采用活血化瘀、芳香温通、通阳宣痹、滋阴潜阳、益气养阴等治疗方法。

1.活血化瘀法

(1)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者。多见胸闷、心痛,疼痛固定,痛如锥刺,舌质紫暗,或舌下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治疗方法:疏通心脉,消散瘀滞,心痛可止。

(3)方药:血府逐瘀汤化裁。所包含的中药有当归、赤芍、红药、桃仁、川穹、降香、瓜蒌、元胡、三七等。

2.芳香温通法

(1)部分病人因寒邪留滞经脉,导致胸阳不足,心阳不宣,心脉痹阻,引发心痛,可用芳香温通法治疗,即所谓“寒则凝,温则行”。

(2)治法:利用芳香温通药辛香走窜,温阳祛寒,疏通血脉。

(3)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方药组成有瓜蒌、薤白、半夏、桂枝、郁金、丹参、赤芍、川芎、降香、菖蒲、三七等。

3.通阳宣痹法

(1)胸为“清阳之府”,为阳气升发之处,心阳充沛则气机流畅,但当外寒内袭或内有阴寒痰湿时,则胸阳痹阻,气机不畅而胸闷心痛。

(2)治法:滋养心肾,平肝潜阳。

(3)方药:一贯煎、天麻钩藤汤化裁。方药组成有首乌、生地、夏枯草、菊花、桑寄生、牛膝、丹参、钩藤、珍珠母等。

4.滋阴潜阳法

(1)本法适宜于冠心病之心肾阴虚证,症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数或细涩。

(2)治法:回阳固脱,简敛真阴。

(3)方药:四逆汤合生脉散化裁。方药组成有附子、干姜、人参、五味子、丹参、炙甘草、黄精等。

5.益气养阴法

(1)适用于冠心病之气阴两虚证,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遇劳加重,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2)治法:益气养阴,通脉宣痹。

(3)方药:生脉散加味。中药组成为党参、麦冬、五味子、黄精、枸杞子、川芎、丹参、当归、赤芍、木香、三七等。

四、为何不宜长期使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

健康提示:冠心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中成药,主要是因为中成药药物的组成,含有芳香走窜的中药,经常服用会损耗气血。

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主要有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这类药品能缓解心绞痛,又没有硝酸甘油等药物的副作用,会有头晕、头痛等不死的想法是错误的。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用冠心苏合丸的目的就是在于芳香开窍以止痛,而复方丹参片则可以活血化淤,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含化或嚼碎冠心苏合丸1~2粒,在半小时内就可以起到止痛效果,虽然较硝酸甘油的慢些,但是持续的时间更长,如果心绞痛发作比较频繁,每日可以3次服用冠心苏合丸或复方丹参片,对心绞痛的频繁发作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冠心苏合丸是一种急救药物,当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或消失后,就必须改用其他药物。症状较轻的患者,也不适合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因为,在冠心苏合丸中含有冰片、乳香、青木香、檀香、苏合香油等成分,而复方丹参片则是由三七、丹参、冰片组成,经常服用会耗伤气血。

俗话说:“病由心生”。心理因素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疾病都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而与此同时,“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因素同样也是治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注重从心理方面找原因,注重从心理方面进行调养,对缓解病情和恢复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病由心生——导致冠心病的心理原因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对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只有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生活中有很多人把事业、金钱、成就和荣誉当作人生的重点,然而,一旦失去了健康,所有的这些必将变成“零”。

不可否认,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时尚和享受,也赋予了人们许多机遇和成就,但同时也让他们承受着许多不堪忍受的压力和烦恼。于是,心理的疲惫和损伤,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致使各种各样的疾病乘虚而入,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

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生理因素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日常保健等造成的,其实病不仅会从口入,也会由心生。心理因素是疾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是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了。

我们知道,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几种疾病之一,它甚至被称为“时代瘟疫”。具体而言,不良的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极端情绪或者过大压力是产生冠心病的催化剂;②个人性格特征为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③心理刺激能够使冠心病死而复发。

一、个人性格特征为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健康提示:A型性格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所以这种性格的人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性格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因素,冠心病的发生与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他们将人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

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A型性格容易患冠心病,患病数是B型性格的3倍甚至更高。1979年国际心脏病与血液病学会已确认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临床医生、心理学家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A型性格中包含着某种“敌意”,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具体说来,具有A型性格的人,他们总是对别人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而且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他人。在与人相处时,往往带有冷漠、厌恶、嫉恨的情绪,甚至与自己的父母和配偶也难以平和相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上述情绪作为一种心理应激,极易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

二、极端情绪和过大压力是产生冠心病的催化剂

健康提示: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极端的情绪状态,因为心理因素可以间接地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极端的情绪状态会促使冠心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神经系统,它主要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联系起来的,而心理因素正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枢纽,它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当人类处于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时,心脏会在平衡状态于紧张兴奋,使人心跳加速,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剧,引发或加重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此外,长期紧张可以造成高脂血症,并且容易形成血栓。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如果人们长期地、反复地、持久地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中,极易触发冠心病的发作并使冠心病的病情加重。

三、心理刺激能够使冠心病死而复发

健康提示:冠心病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避免情绪波动、焦虑不安,防止过度悲伤、高度的精神紧张,这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科学实验表明,凡是可以引起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心理刺激都能够诱发冠心病,或者使已经治愈的冠心病死而复发。

研究表明,最可能引发冠心病的心理刺激是配偶的亡故。因为观察发现沮丧的鳏夫和寡妇在他们配偶死亡的最初六个月内,因冠心病死亡的概率比同龄人高6倍。其他如离婚、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共同作用于人,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大。

另外,除了这些外界刺激可以诱发冠心病,病情更加严重。因为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谈病色变,他们由此而产生的对冠心病的焦虑和忧郁,会进一步使病情加重,或者是使本来已经治愈的冠心病死而复发。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冠心病患者正是在强烈的情绪反应后突然发病,甚至死亡的。

(第二节)养身先养心——冠心病治疗中的心理指导

冠心病发病于心,却影响一个人全部的生活。我们知道,冠心病与心理矛盾、焦虑、应激以及压力等情绪密切相关,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抑郁、焦虑、烦躁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使心脏受到损坏,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一、常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特点

健康提示:研究发现,心理状态与冠心病有着重要的关系,虽然不是危险因素,但是情绪激动或心情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液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破裂或发生裂隙而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老年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应激状态较低,不能即刻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适应和调解,极易发病。一般而言,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有以下情绪特点。

1.焦虑

由于疾病本身产生的心绞痛、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使老年冠心病患者感到痛苦焦虑。而且经常担心能否完全治好,会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否会引起心血管以外的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因此,难免会对疾病充满恐惧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影响药物疗效和食物疗效等,使病情加重。

2.忧郁

老年冠心病患者要想治愈疾病或者使病情减轻,就需要长期服药。对患者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一方面来源于疾病本身,另一方面给他人和家庭带来的经济等负担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常常会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经常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产生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

3.偏执、易怒

很多冠心病患者有一种共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分的抱负与雄心壮志,过高的工作要求,情绪易激动,过分的竞争性与好胜心,具有时间紧迫感。此类性格被称为“A型行为类型”。我们上节已经提到,具有此类性格的人群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如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能够了解到自己上述情绪的变化特点,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良情绪给自己的病情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认识到患者的这种心理之后,患者的家人、医生、朋友也应该给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指导,这样才能帮助他安然度过生命中艰苦的岁月。

二、常见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指导

健康提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其克服对疾病的心理恐惧,减轻其心理负担,树立其治疗的信心,因此,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

一般而言,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对待冠心病患者

每个人都会生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患者与他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因此,家人、医生、朋友以及与患者毫不相干的人,都不应该嘲笑或歧视冠心病患者,而应该平等对待,给予其充分的同情和理解,维护其自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还应该给冠心病患者以亲切感和安全感,尤其是当他们情绪不好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他们再受到心理刺激。

2.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树立信心

生活中,因患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的大有人在,于是很多人也对冠心病充满恐惧。其实,对待疾病只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并严格配合医生的治疗,冠心病也是可以治愈的。为此,家人、医生和朋友等一定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让他们相信患冠心病只是暂时的,就如同感冒一样,也是能够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