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47041500000012

第12章 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2)

如鱼得水的展现空间会令孩子“越蹦越高”,对待同龄人他就会采取一种“俯视”的姿态,一旦这种养尊处优感占据孩子的心理,那这孩子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与同学们难以融洽相处,而同学们对他这种“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与人交往态度就会越来越反感,逐渐就会对他敬而远之,他就会处在一种孤立状态。

其次,会造成自身的人格危机。

孩子如果长期处在一种“孤芳自赏”的境界中,他就会迷失自己做人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品质,或者用言行攻击别人维护自己,或者有意进行一些破坏性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一意孤行错上加错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让学生不再自负呢?

1.给予适当的表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

当学生取得某方面成绩或荣誉时,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是应该的,但必须实事求是,适当表扬,切不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没完没了地夸奖学生,甚至说他是“全班最聪明的人”、“最优秀的学生”等等。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教师在表扬这类学生时,语气可放得平缓些,如“某某同学这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跟他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也离不开全班同学的支持和帮助。”事后,也可以对此生个别关照: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有自身的努力,但也靠老师和家长的悉心培养,千万不可骄傲自满。要引导学生明白,今天能取得好成绩或荣誉,不能否认身边人的支持、帮助。

2.给予适当的批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让学生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学生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当然,接受批评并不是让自负的学生完全服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当,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假如当学生对老师的话半信半疑时,可鼓励学生请自己信任的长辈,客观评价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从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名人名士虚心接受批评的事例,让他们相信“人无完人”、“人无全才”的观点。此外,还可以挖掘身边的优秀典型给他们做榜样。

3.给予适当的挫折,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傲气

遭遇挫折可以削减自负学生心中的过分自信,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品味”失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某方面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由于有一技之长或一时成功就目空一切。要有意识地、间断性地给予适当的挫折,慢慢消除他们心中的傲气。

4.给予接触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强中更有强中手”

教师要带领学生多接触社会,如看展览、看演出、听讲座等,让他们放眼大千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引导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三人行,必有我师”、“强中更有强中手”等深刻寓意。这样,他们就不会为自己一点点小成绩而自满了。

5.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与他人平等相处,要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与同学平等交谈,切不可高高在上,甚至对人傲慢无礼,瞧不起他人。

可引导学生做一做:

(1)学会聆听。告诉学生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要奢求别人一定要接受或赞同自己的观点,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控制别人的想法。

(2)学会欣赏。让学生找找本班同学的优点,有时会发现他人的长处恰好是自己的短处。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学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学会谦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对人宽容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在谦让的同时,其实也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可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可以给学生讲讲“廉颇和蔺相如”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古人的事迹来启迪他们的思维。另外,教师可建议他们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引领他们走进“礼仪王国”。

(4)学会协作。有目的地分配一些任务给自负的学生以及其他同学,让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他们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5)学会助人。自负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较好,教师要抓住优势给他们提供助人的机会。如给他们安排一个徒弟,建立师徒关系,每天负责指导义务;或者给他们安排一个帮困小组,让他们去帮助更多的同学,使他们与同学为伍,融入到大家庭中。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助人之乐、友爱之乐、被接受之乐,这对于自己反思过去不好的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建议家长理智、科学地爱孩子

自负学生身上的缺点多半是由于家长等教育方式不当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多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分析原因,讲清利害。建议家长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一定要理智地疼孩子,科学地爱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傲气不可长”,班主任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自负的误区。

学生过于自私怎么办

——爱心的温暖可以融化自私的冷酷

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玲玲是独生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家里条件不错,父母对于她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在家里,从不做家务;对父母也经常是大呼小叫的。有一次,老师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做班干部?”她说:“我爸说了,只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当班干部,要做很多事情,很烦,而且会影响学习。”平时,同学问她借东西,她不是说没有(其实她是有的)就是说没带来,有时甚至干脆说:“不借,我自己要用。”课堂上,当有同学作出错误回答时,她总是哈哈大笑。老师请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她即使答应了也会嘟着嘴抱怨:“真烦!”然后,随便应付一下,将答案告诉同学就算完事了。

在现在的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像玲玲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关心集体,不愿帮助同学,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鄙视家境贫穷的同学,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助人为乐”对他们来讲只是字典里的一个词语,这个词与他们的生活是绝缘的。

班主任应该积极研究对策,把学生从自私自利中解救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首先,老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无私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董仲舒说:“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先哲王夫之也说:“身教重于言传”。在这个物欲、私利膨胀的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使自己在人格上直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有资格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模范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无私的人,用我们的无私感动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次,家长要把好学生性格形成的源头。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专家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源头在于从小家长对其的教育。有这样一个小学生,其父心胸狭窄,自私刁横,常在家中数落对单位、同事的不满,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任意贬低。结果这个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表现出自私、孤僻、不合群等特征,到四年级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极端蛮横的人,无视老师的教育,对同学充满敌意,经常故意伤害同学。在一些教育刊物和网站上经常有老师反映,有的学生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一点小伤害后,常常与同学、老师、学校纠缠不清,提出很多无理要求。殊不知,他们在谋得一点点“利益”的同时,给自己的儿女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尽最大可能、多渠道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在学生人格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们主动地、有意识地为子女的成长负起责任来。

第三,社会要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着海边走,一边注意到,在沙滩上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虽然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鱼儿们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小男孩救不了所有的小鱼,但有的小鱼因为他而重获生命。

和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班主任要想改变社会风气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也可以扫干净我们自己居住的“屋子”,进而扫干净屋前屋后的院子,甚至附近的小巷和大道。如果全国一千多万的教师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环境一定会“干净”很多,甚至很“干净”。

第四,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现代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想凭一己之力“打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而合作恰好是治疗自私的灵丹妙药。作为老师和班主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在课外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当然,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日常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例如,在班级大扫除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擦玻璃、扫地、排桌椅等;在出黑板报时可以采用自由组合,合作出刊,从内容选择、版面设计和板报书写都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合作能很好地克服学生自私的缺点,能极大地发挥个体潜能和群体合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调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五,帮助学生实践爱心。

教师可以针对班级情况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并形成传统,长期坚持,让学生把认知付诸行动,慢慢地让他们的助人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可以成立“爱心小分队”,进行队与队之间的竞争;在班级里成立“爱心宝库”,将学生平时做的每一件好事都记下来,如“今天回家时,我帮邻居爷爷搬凳子”,“周六,我们小组为社区里的花草浇水”,“今天,我教某某同学做作业”,“我把心爱的课外书借给同学看”……让学生在做每一件小事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爱的愉悦。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敬老院,或打扫卫生,或陪老人聊天,或与老人一起搞活动,为老人带去精彩的节目与真诚的祝福。

爱心的温暖可以融化自私的冷酷,让我们共同携手,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同伴的知心朋友、老师的得力助手、家长的孝顺孩子、社会的爱心使者,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材。

学生胆子太小怎么办

——妙手解心结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或者是等老师已经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才敢悄悄地举手,偶尔被老师点名作答时,也是一字未说却已满脸通红,一些本来会回答的问题总是因为胆小而无法表达。课外见到老师更是惊恐万分,竭力躲避。存在胆小心理的学生的共同特征是:因过分的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经常局促不安、手足无措。所以,过于胆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那么,班主任如何消除学生过于胆小的心理呢?

我们先看下面这位班主任的做法:

小妍是我们班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她总是梳着两条辫子,给人的感觉很活泼。可是,只要她一说话,你就会发现,她的胆子很小,声音轻得听也听不到。平时是这样,上课回答问题更不用说了,从不敢举手,即使老师指名让她回答问题,且她也能准确说出答案,可声音还是轻得只能让旁边的一两个人听清楚。如果接触到陌生人,脑子更是一片空白,把原先想好的词也全忘记了。熟悉她的人都这样形容她:胆小如鼠。

要让小妍消除心理障碍,让她大胆开口说话,关键在于解开其心结。我从她父母处了解到,小妍曾有过一个弟弟,比她小两岁,很小的时候就因生病离开了他们。因此,父母非常疼爱她,给她的是过分关怀和呵护,万事都包办,平时从不让她单独出门,晚上怕她冻着,十来岁的人还和父母睡在一起。面对这种情况,我先对她父母进行了辅导,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的怯懦。告诉他们在生活中要支持孩子大胆做事,支持孩子能独立自主地作出选择,以及自行解决问题。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家长应多用“你看怎么办”、“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有空多陪陪孩子说话,多创造外出游玩、与人接触的机会。

小妍胆子小,如果单纯和其交流,可能效果不大。因此,我在班级中创设了“空椅子”游戏,让学生把心中的郁闷事、不平事、害怕事等等,都对着“空椅子”大声诉说,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对于小妍,我特意建议她每天对着“空椅子”大声喊几遍“我不怕……”,以此作为心理暗示,使自己慢慢胆大。还建议她对着“空椅子”想像自己害怕的情景,然后产生身临其境的幻想,大胆去尝试。如平时害怕“狗”,就想像着朝“狗”猛跑过去;平时害怕“高”就想像从高处往下跳(当然下面是软绵绵的弹簧床);平时害怕“发言”,就想像着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展开激烈的辩论(允许大声地自言自语)……鼓励小妍经常地参加这类游戏活动,慢慢地练出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