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47041500000013

第13章 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3)

为了能让小妍锻炼胆魄,我还策划了说说他人优点的“你说,我说,大家说”主题班会,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小妍虽然胆小,可她天生有一副好嗓音,还能写一手好字。于是,我就让小妍担任班级板报抄写员,让她能在公众场合多露露面,与其他同学有更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还让她参加“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一开始,她很不情愿,总说自己唱不好,不想参加。在一次晨会课上,我特意叫小妍上来,让她来唱歌。一开始,她不肯上来,可当同学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时,小妍终于上来了。她想了一会,轻轻地说:“我唱一首《蜗牛和黄鹂》好不好?”同学们都大声地说:“好!”小妍唱了,声音还是很轻,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听着。确实,小妍唱得不错,同学们都鼓起了掌。我说:“你们说小妍唱得好不好?”一个学生说:“很好听,唱得很好。”又有一个坐在后排的学生站起来说:“小妍你唱得很好,你一定能得奖,只要你的声音再大一些,再加上几个动作,评委们一定会陶醉的。”小妍开心地笑了。后来,我又找了她谈话,在我的鼓励下,她有了自信,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奖。从那以后,小妍说话的声音大了,上课也开始敢举手了。

小妍慢慢地变了,她说话的声音响亮了,会和陌生人说话了,参加集体活动也积极了,还有了几个好朋友。为了让小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与她父母商量,让她参加了青少年宫开设的“小主持人”培训班,使她在学习的同时,有更多接触到他人的机会,通过学习培养她的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妍的“心结”解开了,她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表现自己。对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能积极、主动地参加,真正成了一个活泼的女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只要方法得当,班主任就能消除学生过于胆小的心理。下面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对比鼓励法

对比鼓励法就是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众所周知,在学校里,学生最敬畏的人通常是班主任,但班主任切不可滥用权威。班主任可以将自己一些缺点展示给胆小的学生。或者拿某个优秀的学生与胆小的学生作比较,并指出那位学生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他,并告诉他,应该克服胆怯心理,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

(二)优点放大法

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要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例如,某班学生何某因为数学成绩比较差,每次在课外见到班主任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发现她打乒乓球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借此机会班主任亲自参战,而且有意屡战屡败。一些学生对班主任说:“老师,您球技太差劲了,连个女生都打不赢。”班主任自我嘲解道:“她是个‘武林高手’,我哪是她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她……”当时,何某那股自豪劲儿就甭提了,一个劲地大喊着:“老师,再来一局……”后来再见到班主任时,她不再躲避,还常说:“老师,一会儿我们来打乒乓球。”

(三)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小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能拯救弱小者的无所畏惧的小英雄。但现实生活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小与懦弱所掩盖。“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这样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班上有一个成绩不太好又比较胆小的学生,班主任就有意在班队活动小品游戏中让他扮演一个成绩优秀而又勇敢的学生。角色扮演对这位学生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开始给自己提出奋斗目标:今后要做一个勇敢的人。

(四)活动消除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双方队员都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队员的焦虑情绪会渐渐消除。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理上力求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对抗性强的比赛,让胆怯的学生参加。

(五)有意提拔法

过于胆小的学生,往往更在乎别人是否在乎他。针对这一特点,可以让胆小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学生胆小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对待班级中存在胆小心理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胆小心理。

怎样遏制“好学生”的放纵心理

——不可忽视对优秀学生的教育管理

“好”学生出问题了!这是近年来才引起注意的热门话题。

至于成绩优秀者患有心理疾病,更是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学校,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上。在学校,大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管理,则显然有些放松——这是一些好学生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平时看起来表现很好的三好生、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管理教育,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课题。

首先,应该对待优等生不偏袒,不迁就,一视同仁。

优等生一般都是教师的好助手,他们不光各方面表现突出,而且深受同学们的拥护,具有优越感。由于此种原因,他们往往会忽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致犯了错误都毫不在意。作为班主任,应清醒地发觉优等生的这一不良心理,不偏袒,不迁就,指出他们的不足,严厉地提出批评,当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心,又达到教育之目的。

某班有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班主任对他们偏爱有加,平时班上的好处都先让他们占,好位置也先让他们挑。如果他们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一般也会偏向他们这一边,他们简直就是天之骄子。

有一次班会课,班主任兴致勃勃地给学生发奖,六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阵阵掌声中陆续走上讲台,手捧“三好学生”大红奖状和笔记本。台下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更增添了他们的光彩和豪气。班主任大力表扬了这六名学生的优点和骄人的成绩,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争创优秀班级,整整一堂课就在激励与赞美声中度过了。

谁知,班主任回到办公室不久,就有学生来报告:由于一名同学说了声“奖品才一本笔记本啊”,获第一名的同学竟当着同学的面赌气将笔记本撕了。

这是典型的优生放纵心理表现,即言行不受道德、纪律甚至法律的约束,任性妄为。在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成了教师的宠儿,他们处处受到照顾和优待,经常性地享受着各种荣誉和鲜花。过度的“甜蜜”与宠爱,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演变,即由自尊自信演变成虚荣心、爱面子,由倔强好胜演变成高傲自大,由自重自爱演变成自私自利,最终发展成惟我独尊,目空一切。孩子不良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其人格和为人,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也是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悖的。

因此,在众口称赞、声誉四起时,要防止优生心理上过度“得意”。优生在获得突出成绩或赢得较高评价时,其周围无形中会形成一个光环,这些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赞誉,极易使他们发生心理错位,得意忘形,并导致“自我”意识的急剧膨胀。此刻,班主任应降低“赞美”声调,避免“推波助澜”,可采用转移视线法,多宣扬一些后进生的长处,同时也分给他们一些荣誉。这样做,能促使优生冷静思考,调节自己的心理追求,冲出不良心理的羁绊,稳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其次,应注意优等生的自负、嫉妒等心理问题,一经发现及时纠正。

某校组织大扫除,某老师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因为一年级小朋友个子小,高处的玻璃够不着,他想请几个五六年级的同学来帮忙。正想着,对面走过来三位同学,其中有一位是本校鼎鼎大名的优等生,现在是五年级二班的班长。一年级时该老师曾教过他语文,于是老师就喊他:“××,来帮一年级小朋友擦窗吧,他们够不着,谢谢你们了!”老师高兴地看着他,谁知他向旁边两位同学使了使眼色,对老师说:“对不起,老师,我们周老师布置的大扫除任务我们还没做完呢,好不容易抽空出来上趟厕所,你找别人吧!”说完,向该老师摆摆手,扬长而去。该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擦。这时,又有两位五年级同班的同学走过,看到该老师人手不够的“困境”,主动要求帮老师擦。老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了,你们自己班还没打扫完呢!”谁知他俩回答:“谁说的,我们早就扫完了,所以周老师叫我们休息一下。”说完就干了起来。该老师站在原地,想起那名优等生的行为,不由得痛心。现在他的身上已经充满了一股骄气和傲气,批评他,他不在乎,反正他成绩优秀;但有谁超过他,他就会十分嫉妒。想着想着,老师不由得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优等生的时光是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的,教师和同学有意无意地纵容了他们一些不良的心理,使他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不愿意接受批评,对各项活动也缺少了原有的热情,“一心只读圣贤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此心理更甚,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一旦滋生蔓延,其后果不堪设想。这种态度如果继续下去,会导致优等生故步自封、不求进取。

其实,优等生中确实是有一些同学是单向发展的,即只是学习努力,成绩优异,而其他方面则相对落后,不少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有的是劳动观点差,有的是身体素质不好,还有的是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等。我们必须正视优等生这些不良的方面,发现他们的问题就及时纠正。

上面案例中,鼎鼎大名的优等生就是因为过去和现在一直受着赞扬,变得目空一切。而案例中的老师,尽管以前是他的老师,面对他的错误行为,也只是摇头,却没有指出他的错误,或向其他人反映,及时纠正该生的自负、嫉妒等心理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们的姑息进一步加剧了优等生的放纵心态。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注意优等生的自负问题,发现苗头就及时进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克服自负态度,求取更大的进步。

再次,应适当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教育。

为了保持优等生的强力马达,在平时顺境情况下,要防止优生心理上的过分自信。对于他们的错误和不足,班主任更应经常提醒和劝诫。同时,班主任还可适当给他们制造一些小挫折,压一压他们的锐气,使他们虚心踏实地前进。

某班有一名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是家中的“小皇帝”。在班级,他是班长,是学习标兵,且极富表现欲。就是这样一个家长、老师的宠儿,却经常为一些不如己意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为老师没有叫自己回答问题闷闷不乐,为没有与自己相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而生班主任老师的气。更有甚者,就连班主任处理班务事情上的措施,他也敢自作主张地随便改变。

为了帮助他改正缺点,班主任积极寻找时机。一次,为编写校本教材,班主任特意在本班学生中组成了一个采访小组,并忍痛割爱,把他从采访名单里划去,就想让这位“宠儿”失宠一次。采访归来,如老师所料,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他一反常态:上课不举手回答任何问题;小组讨论时,一副冷漠、无动于衷的表情;各项活动不愿参加,不满和抵触的情绪溢于言表。他这种表现,早在班主任意料之中。眼见他的情绪一天天低落下去,抵触情绪被失落感所取代。班主任见时机已到,便把他单独找到办公室,对他说:“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发现你似乎有什么心事,总是闷闷不乐的,有时还躲着老师,是不是上次没有参加采访小组的缘故?其实,如果按条件来选择,你应该是第一人选。可是老师记得你在一篇日记中写过:‘要提高我们整个班的语文成绩,单靠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是不行的……’老师很有同感,因此也想让其他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一花独秀不是春’。老师相信你,今后不会再为小小的不如意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而会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因为你是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好学生。如果你还有什么想法,可写信与老师交流,或直接找老师谈谈,好吗?老师还要请你做一件事,那就是预习好《陋室铭》。因为这篇古文生字、难字较多,所以明天早自习要带读,能做到吗?”

第二天早自习时,班主任刚走近教室,就听到传来《陋室铭》一课的领读声。这时,老师心里一阵窃喜。待走进教室,老师发现他正站在讲台上,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地带读着……

给优等生学习、生活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品味失败的滋味,还可以让他们与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比特长等等。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可以培养优等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具有不畏困难、不畏挫折和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他们学会锻炼,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总之,对于优等生,班主任应记住下面几句忠告:

(1)要辩证地看待优秀生。

(2)要把握住管理教育中的考察关、宣扬关和荣誉关。

(3)要正确地处理管理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

怎样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

“考考,老师的法宝”,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学生就不断地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小到课堂测验、单元检测,大到高考、出国考试等等。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害怕考试几乎是每个人共有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反应。它主要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应试情境的激发之下,由于自我感觉不能达到一定的考试目标或不能克服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而导致自信心受挫,忧虑感增加,进而形成了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一些恐惧成分的情绪状态。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有关考试焦虑的案例:

案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