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102

第102章 观赏植物(4)

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居全国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4%。中国栽培水稻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今世界上稻作历史记载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水稻起源中心之一。

水稻

水稻的传播

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使水稻迅速传播各地。约在3000年前的周代,中国的稻谷北传朝鲜,南传越南,稍后稻作技术传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粳稻东传日本。大约在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入巴比伦,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发现以后再由非洲传入美洲以至于全世界。

考古的发现

考古学家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稻谷、谷壳、茎秆和稻叶,鉴定为距今7000年前的稻谷遗存。表明中国在7000多年前,长江流域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栽培稻的植株遗体印在陶片上面的谷粒痕迹。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也已经相当广泛地栽培水稻了。

袁隆平

袁隆平(1930~)是中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他从20世界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主持育成了多个杂交水稻品种,使得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并且比常规的品种增产了20%。这成为世界水稻育种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袁隆平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稻种资源繁多

中国稻种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通过野生稻资源的普查,发现中国有3种野生稻分布,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湖南六省区的140多个县(市)。

中国稻种资源生态类型

根据地理分布及其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水稻分为籼稻、粳稻两大亚种;根据品种的栽培季节和地带光温条件可分为早、中、晚稻;根据栽培田水分条件分为水稻、陆稻。

高粱

高粱,俗称蜀黍,是重要的粮食、酿造和饲料作物。高粱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经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传入欧亚各地。现在,高粱不仅是印度、北非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且在全球温暖地区广泛栽培,多用做饲料和酿酒。

小麦

小麦含有比较高的营养成分,味道可口,古时候就被人们作为重要的采集对象。在采集野生小麦的同时,他们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和有意识的种植,使它逐渐向人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变异子粒,从而发展成为农业生产上栽培的小麦。现在世界上种植最多的就是普通小麦,它在小麦的进化史上是最年轻的,有3万年~4万年的历史。在人类大规模的选择培育下,普通小麦又分化为很多新的类型,产生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小麦新品种。

矮秆小麦的推广

50多年来,全世界小麦产量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麦田种植了高产优质的矮秆或半矮秆小麦。这种小麦植株矮健,特别是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抗病虫害性能,增产效果显著。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小麦杂交矮化育种,其中成绩突出、贡献卓著的,要算美国科学家诺尔曼·勃劳格了。世人把矮秆小麦的培育、传播和获取高产称为20世纪的“绿色革命”,勃劳格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并因此荣获世界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小麦分区

中国小麦分布极广,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西藏高原都有小麦种植,但小麦的播种期和成熟期却有很大的区别。由于自然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类型等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北部冬麦区、黄淮平原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青藏春冬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

酿制啤酒的原料——大麦

除小麦之外,以麦芽酿啤酒著称的大麦也很受人青睐。芽中含的蛋白质、卵磷脂则是营养大脑的佳品。麦精鱼肝油中的麦精就是用大麦制成的。大麦与小麦的起源相似,在远古时代中国西北部已有了栽培,科学工作者曾在甘肃武威地区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大麦遗存。同时在中国西北高原和青藏高原农牧区,曾发现过许多栽培大麦的野生种,说明中国的西部地区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种植小麦的“五怕”

从小麦越冬期直至成熟的150天时间里,有经验的老农按照农历的月份总结出小麦的“五怕”正月怕热、二月怕冷、三月怕霜、西月怕雾、五月怕风。

古老作物——燕麦

燕麦是中国原产粮食作物之一,古书中早有记载。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提到,中国各地都有它的踪影,特别在华北北部长城内外和青藏高原。由于它适应在高寒地区生长,广为种植。《唐书·吐蕃传》还记载了青藏高原种植的一种裸燕麦,就是现在藏族人喜爱食用和酿酒用的青稞麦。燕麦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大大高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经品质分析证明,起源于中国的裸燕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治疗胆固醇过高等症。

玉米

玉米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有种植,引进中国种植约有400年的历史。在中国最常用的名字是玉米、玉蜀黍,各地还有苞谷、玉高粱、珍珠米、六谷米、棒子、番麦、玉麦等名称。中国是世界玉米主要生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玉米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其中最主要的用途是作饲料,“要吃肉蛋奶,必拿玉米换”,玉米被称为“饲料作物之王”。现今,全世界有70%的玉米供作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蛋、奶,学者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玉米的传播

一般认为玉米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由美洲带回玉米,以后其逐渐遍布欧洲。15世纪末,一条路线是由葡萄牙人将它带到爪哇,16世纪初传入中国;另一条路线由阿拉伯人经西班牙、麦加、中亚传人中国。17世纪传到马来群岛,18世纪传到印度。这个由美洲印第安人所培育出来的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高产栽培作物,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世界。

玉米的药用

玉米中的维生素B1含量比蛋黄中的还高,维生素B1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食欲,是健脑饮食必不可少的成分。玉米中维生素A有助于视力保护;玉米须有利尿、降糖、利胆、止血等功效。1890年开始,美国从玉米胚中提取出来玉米油,除用于制皂、油漆外,逐步应用于制造能够降低血脂的人造奶油、食用油。

杂交玉米的培育

虽然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但在20世纪初期,亩产量仅在100千克上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杂交玉米的研究。1908年,两位美国科学家沙尔和伊斯特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宣读了几乎相同的玉米杂交试验结果,他们把两个品种的玉米种下去,经过几年连续自交,获得了生长瘦弱、子粒瘪下的自交系;再将两个来源不同的自交系彼此杂交,把产生的种子再种下去,产生了极为强大、几乎是爆发式的生长优势,将玉米产量提高了30%以上。

中国玉米的产区和类型

中国的玉米分布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根据玉米子粒稃壳的长短、子粒的形状等特点将玉米分为8个类型: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粉制型、甜质型和有稃型。

水果型玉米

甜玉米又称水果型玉米或蔬菜玉米,它的主要特点是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甜玉米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两三倍,主要用途是鲜食、加工罐头或制成饮品。现在大中城市流行的一道菜“松仁玉米”,就是用甜玉米加工制作的。

粟在北方称为谷子,在南方称为小米,是全世界广泛种植的粮饲兼用的作物,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中国种谷历史悠久,从山西省发掘出的谷粒化石推断,谷子的祖先在那里生长至少5万年。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里,发现一个陶罐里盛满了谷粒,证明在距今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就已经大量种植谷子了。

粟的传播

中国起源的粟谷在极早的时候西传俄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至整个欧洲,东传朝鲜和日本以至世界各地。因为粟的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干旱、瘠薄,谷粒耐贮易存,很适宜备荒救灾,所以它在其他作物不易生长的山坡或水资源不足的旱地,都能获得较好收成,在良好栽培条件下更能获得高产。中国粟谷的总产量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

粟在民间

用小米煮粥,不但香甜可口,还可滋补身体;酿酒制糖,别具风格;谷糠和茎叶是畜禽的好饲料。粟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西北地区的民歌赞誉粟谷“谷子浑身宝,人畜离不了,人吃小米饭,牲畜喂谷草;谷糠养肥猪,根茬当柴烧,有病先问谷,对症有疗效”。

天雨粟

传说中国的文字是苍颉造的,当字造好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粟,那是因为苍颉造字揭示了自然造化的秘密。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然而,现实中也有下“种子雨”的时候,那是因为台风将种子卷到空中的缘故。

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土豆,它原本是古代印第安人的重要粮食作物,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的丰收和歉收,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存。因此,印第安人把它奉为“丰收之神”,并且认为马铃薯是有灵魂的,如果哪一年歉收,就认为是得罪了马铃薯神,应当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来平息神的愤怒。

马铃薯的故事

1586年,英国人夺得了西班牙海外商站中的马铃薯,运回英国种植。直到18世纪末,马铃薯才得以大面积推广。但是在爱尔兰,马铃薯却成了人们的主要粮食。1719年,爱尔兰人将马铃薯带到了北美洲,被美国人称为“爱尔兰薯”。1845年至1846年欧洲马铃薯疫病流行,几乎绝收,其结果严重冲击了欧洲农业、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殖,迫使上百万爱尔兰人向北美洲迁移,这就是被称做“马铃薯改造了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马铃薯的药用

食用马铃薯可防治口腔炎、坏血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对肾脏病、高血压也有良好的食疗效果。最近,营养学家还发现马铃薯有改善人脑记忆力的功能,老年人食用马铃薯泥15分钟后,记忆力有显著的提高。这是由于马铃薯中的葡萄糖含量很高,并且易于消化,能保证在15分钟内向大脑供应葡萄糖。

甘署

甘薯又名番薯,俗称地瓜、白薯、红薯等。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人们主要食用甘薯地下长成的块根,它的蔓秧被用做饲料。

豆类作物

豆类子粒蛋白质含量高,比禾谷类作物高2倍~4倍,比薯类高9倍~14倍,而且是全价蛋白质(完全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豆类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它是营养人、畜禽、土地的重要作物。

先粮后油的大豆

大豆又名黄豆,它的古名为“菽”,汉代时就有用大豆做豆腐、生豆芽和榨油技术。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有大豆的足迹,世人形象地称中国为“大豆王国”。大豆含油量为16%~22%,高油品种可达25%,因此它是生产食用油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含量37%~48%,是人类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来源。此外大豆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