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146

第146章 观赏植物(4)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两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阳花事衰微,杭州却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盂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洛阳书生常大用特别喜欢牡丹花,哪里牡丹开得好,他都要去看看。当他听说山东曹州(今曹县)的牡丹特别有名后,就来到曹州,住在一个牡丹园里。可是正当牡丹花含苞欲放时,常大用的盘缠却用完了。不得不靠典当衣物求生,终于等到牡丹花开,常大用欣喜欲狂,流连在牡丹花丛中,细细欣赏。忽然见到美丽的女郎葛巾也在赏花,常大用和葛巾一见钟情,并相偕回到洛阳。女郎从不肯说自己身世,只说姓魏,母亲是曹国夫人。后来女郎又将自己的妹妹玉版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大器。一年后兄弟俩人各得一子,更是锦上添花。后来有坏人嫉妒这兄弟俩的幸福生活,造谣说葛巾、玉版是妖怪变的,兄弟俩人将信将疑,心里害怕,葛巾很快就看出来了,于是对大用说:“因知你对牡丹痴爱之情,心中感动,我本是牡丹园中一株牡丹,感于你的痴情,所以变作女子相伴,现在你既然怀疑、害怕,听信坏人谗言,我也就该走了。于是葛巾、玉版将两个儿子放在地上,就飘然而去了。奇怪的是两个儿子放在地上就不见了,几天后在这里长出两株牡丹,当年开花,一株紫一株白,花朵硕大花瓣繁茂,这就是“葛巾紫”和“玉版白”的来历。

牡丹花怎样栽培

牡丹朵大、花色鲜艳绚丽,在青翠绿叶的扶持下,显得雍容华贵、姿态娇媚,加之清香袭人,十分动人,故而历来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被公认为花中之王。

牡丹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爱凉爽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它有一定抗旱能力而不耐潮湿,忌栽植于积水的低洼处,若土壤中水分过多,其肉质根部容易腐烂。

牡丹品种很多,根据花的色泽来分,可分为白、黄、粉、红、紫、绿、黑、蓝8类;按花型分,可分为单瓣型、半重瓣型、重瓣型、球型等;按开花早晚分,有早开花种、晚开花种、中开花种3类。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种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种法时间太长,从播种时起,要4~5年后方可见花;嫁接法因技术性较强,只适于有经验的莳花老手采用,新手难以接活,若措施不当,接活后也难以顺利成长,所以一般以采用分株法者为多。

栽植时间最好在10月上旬或中旬(阳历)。先要选好地势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量好的地域。最好要有1米以上厚度的培养土、疏松沙质土层(不宜在疏松土层太薄,下面是结的硬土或粘土处栽种)。地选好后行翻土、耙细,接着填施猪畜粪、骨粉、油饼、草木灰肥等作基肥。然后在地块周围开挖30~40厘米深的排水沟。

牡丹因根须较长,株棵较大,适合于地栽,若要盆栽,则应选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是用深度为60~70厘米的瓦缸。

要选比较健壮的、4~5年内未曾分过的植株。先将全株掘起,剔去根土,放置阴处阴干一天,然后用手扒开,用刀分割(保留一部分根系及近根处的蘖芽)开,成3株(不宜多分,每株应有3~5个蘖芽),分好后将过粗的大根剪除,再在伤口处涂1%的硫酸铜进行消毒,或阴凉1~2天后再栽,免得感染病毒。栽培的深度约为20~30厘米,不宜太深,不能超过原来老根的深度。栽得过深过浅都生长不旺。栽时,要注意使其根须自然舒展,均匀地散布于栽植穴中。栽完后稍微揿压一下,使根部和土壤紧密,然后浇一次透水,此后一个月内不可再浇水,更不可浇肥。天气冷时,最好能在根部周围盖一层干马粪,为其御寒;若在北方栽植,还应在栽苗地的北面竖挂一些挡风的草帘,以防冻伤。

1~2个月后,若天气干燥无雨,可适量浇水,但要掌握一个原则:牡丹害怕积水,宁可干,不能涝。干一点无大碍,但过潮就会烂根死亡。平时只要能保持其土不过分干燥即可。遇到连续下雨的天气时,要及时疏通排水沟,切不可让其根部积水。

牡丹喜肥,要掌握好几次重要的施肥当口,第一次为初萌芽时期,此时最需要养分,应施速效肥,使植株根部获得充分营养。第二次为开花前1个月时,也宜浇施速效肥,对当年牡丹开花有促进作用。第三次为花后肥,即在开花后半个月内进行,施的量可以大些。这次肥对第二年花开得好坏有决定作用。以上几次都可施经过充分腐熟的饼肥。第四次为越冬肥,即在入冬前结合冬灌进行,可施经过堆积的有机肥。这次肥可以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地温,对植株越冬有保护作用。

春暖以后,植株周围地面要进行除草松土。浅锄即可,不宜锄深,以免伤及花根。此后每次下过雨后,天放晴就宜再次松土,不使根部附近长草。

牡丹不耐高温,夏季天热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最好搭个凉棚,为其遮荫。中午前盖上草帘或芦苇,傍晚揭去。这一措施及时做好,可以防止落叶,若任其受热、落叶,将严重影响以后开花。

从分株第二年起,每到早春二月。就应查看近土的基部脚芽情况,只能留5~6股健壮的、分布均匀的,把其他多余的脚芽剥去,这叫做“定股拿芽”,因为留得太多,就会影响次年开花。

好为花王作花相——芍药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婷婷各自妍。最是倚栏娇分外,却缘经雨意醒然。晚春早夏浑无伴,暖艳暗香正可怜。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甘泉。”古人认为“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芍药有“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花相”美称。

芍药

原产我国北部的芍药,在古代以扬州为盛地,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叶是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有椭圆形、狭卵形、披针形等,叶端长而尖,全缘微波,叶面有黄绿色、绿色和深绿色等,叶背多粉绿色,有毛或无毛。花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花瓣5~10枚,花色有白、黄、绿、红、紫、混合色等多种。

芍药耐寒,北方各省都露地越冬,夏季喜欢冷凉气候。栽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旺盛,花多而大,如在稍阴处虽亦可开花,但生长不良。芍药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粘质土、盐碱土、瓦砾土均不宜,潮湿低洼之地也不宜。

芍药的用途很广,最重要的是作露地宿根花卉用。常以芍药成片种植于假山石畔来点缀景色。它对氟化氢气体反应灵敏,可用来监测氟化氢气体。芍药的根可入药,是重要的药材。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活血通经、凉血散瘀之功效。

美丽的故事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张,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一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夜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一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开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官。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各色芍药折下,人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为君王、嫔妃、达官贵人们一笑,芍药便沦到了劫难之中。

人们终日沉浸在传杯把盏、灯红酒绿的欢乐中,却忘了种花的宋单父,这位给人间带来万紫千红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奖赏了。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必定是有因果的。马嵬坡上的芍药、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着那帝王夫妇的生离死别了。

怎样观赏和栽培芍药?

芍药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芍药在群芳之中处于“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地位。

芍药是春天百花园的压台好花。每当春末夏初,红英将尽,花园显得有点寂寞的时候,芍药正含苞欲放。要是适巧碰上一夜轻雨,清晨便会见芍药花烁烁盛开,婷婷婀娜。其花形有的如楼,有的如冠,有的如碗,有的如盘,也有如绣球,如马鞍的,点缀在绿叶丛中,给寂寞的花园带来生趣。芍药兼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历代诗人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唐代韩愈写有七言绝句:“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这里充分表达了作者为芍药的美态所陶醉,仿佛置于天堂之中的情感。

芍药喜温和、较干燥的气候,喜肥,耐寒,耐旱,耐阴。对光照要求不严,在屋后、树下、林边也能生长,但不及阳光充足处茂盛。宜植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粘质土、盐碱土、瓦砾土均不宜,潮湿低洼之地也不宜。

真正的红——一品红

一品红,是花卉世界中的一个荣誉称号。它刚巧在每年的圣诞节前后开放,西方人就叫它做“圣诞花”。我国老百姓则称它为“老来娇”、“猩猩木”。一品红是大戟科植物,有许多人可能认为它是一种观花植物,其实不然,真正具有观赏价值的是她那红色的叶。这些叶片,是长在枝端的苞片,初为绿色,秋冬便变红色。人们主要是观赏她那红色的苞叶。在这红色苞叶的中间。有一群细小的花,杯状,上有黄色球形的蜜槽,虽不起眼,但很别致,好似藏于鸟巢中的一群刚出生的小鸟在快乐的吟唱。通常从11月至翌年3月都是它开花的季节,常把周围的时空装点得大红大绿,丽若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