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165

第165章 植物故事(4)

奶树的原名叫“篷尹迪卡萨里尼特”,意思是善良的母亲。它的树身呈赤褐色,树高可以达到3米多,长有狭长和肥厚的叶子,开一种细蕊似的白色花球,看起来十分美丽。当花球凋零的时候,在花球的蒂托处就会结出一个椭圆形的奶苞,苞尖上生有一条柳丝般的长长奶管。当奶苞成熟之后,奶管里就会涌出一种黄色的“乳汁”。在成年奶树的树身周围,有许多从根部萌生出来的幼树,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用狭长的树叶吸收从树上滴下的乳汁后,输送给树内的组织,促使树身逐渐长大。当小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大树就会从根部发生裂变与小树分离,使小树独立生活。与此同时,大树的树冠开始逐渐凋零,以便给小树提供更多的光照机会,使小树更快地成长。小奶树长成大奶树之后,同样担负起哺育下一代的任务,使其自长、自育,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会发热的植物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白菖蒲、魔芋、半夏、马蒂莲等,大多夏季开花,肉穗花序,外包淡黄色、黄绿色、紫色、白色或绿色的佛焰苞。

这种佛焰花序植物有种奇特的现象:在开花时,花部会发高热,它的温度比周围气温高出2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植物同人一样,热量是由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观察后发现,当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成熟时,花序的某些部分达到了惊人的呼吸水平,呼吸速率Q02值超过3600,这是在高等植物中记录到的最高速率。这时,植物组织中每小时吸收的O2量高达它本身体积的100倍。它放出的热量足以使佛焰花序的温度升高20℃。用手触摸花苞,会感到非常温暖。

英国有种叫斑叶阿诺母的天南星科植物,美丽极了,被人称为“杜鹃杯”、“领主与夫人”。斑叶阿诺母佛焰花序的茎部是丛生的雌花,上有雄花,不育的佛焰花序顶部有个几厘米的棒状物。当佛焰花序成熟时,雌雄也有很多的呼吸速率,但花序的不育部分是主要的发热部位。

佛焰花序的产热呼吸一般持续12小时左右,高峰期更短,只有1~2小时。科学家发现,天南星科植物在自然选择中经受了长期的适应和演化,才形成了这种机制,而且发现是这个物种的有益的功能。它发出的热量使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胺和吲哚等挥发出来,用来引诱昆虫前去授粉,促进了物种的繁衍。

南美洲中部冻结的沼泽地里,有一种臭菘的花朵冒寒绽开。

臭菘为佛焰花序,花期长达14天左右,花苞内始终保持着22℃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高约20℃。花有臭味,却引诱着昆虫飞去群集,成为理想的“御寒暖房”。植物学家对这种植物的产热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发现臭菘花中有许多产热细胞,里面有一种酶,能氧化光合产物——葡萄糖和淀粉,释放出大量热能。它的氧化速度惊人,简直可同鸟类翼肌和心肌对能量的利用相比。

另一种喜林属的芳香植物也能发出热量。这种植物竟像热血动物那样能将脂肪转换成热量,效率就更高了。在两天的花期中,它们的花朵中能产生37℃的高温。

科学家认为,植物产热现象是植物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它改变了局部的小气候,促进花的气味的挥发,招引昆虫前去传粉。

而在这种植物的根部和韧皮部也曾发现过产热细胞,科学家又认为,这种产热现象能促进植物体内物质输送加快,增强生化反应,提高酶活性,来抵御寒冷,延长生长期。

奇特的热唇草

有这么一种植物,它有一个和它外貌非常贴切的名字——“热唇草”。

热唇草一般生长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丛林中。有意思的是,这种奇异植物的花朵一般会盛开长在两片“嘴唇”之间。一场丛林疾雨过后,鲜润的“嘴唇”中间含着一朵小巧的花朵,使她更显妖娆。意大利《全景杂志》的摄影师们在雨后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张照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温带或是亚寒带的居民也可以一睹热带丛林雨后的绰约风姿。

会“走”的植物

一株植物,除非有人移动,否则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定居,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确实有一些能够“行走”的植物。

有一种名叫苏醒树的植物,生物学家们在美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都发现了这种植物的踪迹。这种植物在水分充足的地方能够安心生长,非常茂盛,一旦干旱缺水时,它的树根就会从土中“抽”出来,卷成一个球体,一起风便把它吹走,只要吹到有水的地方,苏醒树就将卷曲的树根伸展并插入土中,开始新的生活。

在南美洲秘鲁的沙漠地区,生长着另一种会“走”的植物——“步行仙人掌”。这种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带刺的嫩枝构成的,它能够靠着风的吹动,向前移动很大的一段路程。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步行仙人掌”不是从土壤里吸取营养,而是从空气中吸取的。

花香袭人须防中毒

有些花卉因具有毒性,人体长期接触或误食确实会引起中毒。

举例来说,郁金香因花朵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颇受人们喜爱,但其内含毒碱。含羞草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含羞草碱,如与它过多接触,将导致人的毛发慢慢脱落。仙人掌的尖刺内含毒汁,如不慎将皮肤刺破后,皮肤易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性症状。夜来香在夜间停止光合作用后,会排放出大量废气,闻起来很香,殊不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故晚上应将夜来香摆放在室外。一品红全株有毒,枝茎的白色乳状液汁会引起皮肤红肿,误食会中毒致死。兰花的香气不可多闻,否则会令人过分兴奋而导致失眠。水仙是石蒜科植物,其内含对人体有毒的石蒜碱,误食或将花和叶的汁液弄人眼睛是危险的。而夹竹桃的茎、叶、花都有毒,误食会危及心脏。月季花的浓郁香味,多闻会使人感到胸闷不适,呼吸困难。

另外,五色梅、除虫菊、虎刺梅、报春花等,其花香或汁液对人均有害。

会发“光”的雏菊

据《纽约时报》报道,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雏菊,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的光。这种雏菊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具有绿色萤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简称GFP)——这种最初于水母身上所发现的蛋白质是分子生物学家最喜欢的工具之一,只要把GFP基因嵌入生物体的基因中,就可使由该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会发光的GFP标志。科学家可利用这种GFP标志追踪细胞间移转的分子,或移转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癌细胞。过去也曾应用在植物上使其发光,而发光的雏菊则是首次为“装饰”目的所进行的研究。这种花的研发者圣安东尼奥花卉园艺实验学会的斯齐瓦表示,这项技术也可用来监测基因修改作物。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任何白色的花朵上。研究人员最初是将GFP嵌入烟草、熏衣草等植物中,但这些花朵的色素会遮掩了GFP;之后转而对两种在紫外光照射下花朵是无色的植物(草原龙胆属植物和雏菊)进行实验,才产生明显的效果。此外,最近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和GFP有关、在自然光下会发出红色光的蛋白质,若将这种蛋白质植入花瓣中,将更引人注目。

会预报天气的植物

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能预报风雨的花,名叫“风雨花”(即红菖蒲莲)。每当风雨将至,它便精神抖擞,含苞欲放;风雨降临便迅速开放,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亭亭玉立;而风雨过后,则色彩绚丽,花红似霞,映红深山老林、悬崖峭壁。当地傣家人称它是迎着风风雨雨开放的花,傣语叫“糯蝶罕花”。

风雨花是一种“风雨指示植物”,卵球形鳞茎,叶片扁平修长,深绿色。花粉红色,苞片淡紫红色,花朵形状似水仙,有六条长着丁字形花药的雄蕊,当它盛开怒放时,就像一根根细长的点燃的蜡条熠熠发光。风雨花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种子繁殖,但习惯上把鳞茎分株移植。风雨花还可药用,全草入药,民间用以治疗疮毒、乳痛等。

花与场合的配对

结婚庆典——颜色鲜艳且富含花语者最佳,可增进罗曼蒂克气氛,如百合寓意百年好合,天堂鸟寓意吉祥如意。

宝宝诞生——色泽淡雅且富清香者为宜,表示温暖、清新、伟大,如蔷薇、雏菊、星形花等。

祝贺生日——赠送生日花最为贴切,玫瑰、菊花、兰花、盆栽亦可,表示永远祝福。

开张大吉——采用颜色艳丽的花环、花篮,表示辉煌腾达适合花朵硕大华丽的花,如洋兰、玫瑰、康乃馨等。

乔迁之喜——赠送稳重高贵花木,如剑兰、玫瑰或盆栽、盆景,以示隆重之意。

新春佳节——松枝、梅花、菊花、兰花、盆栽宜,象征坚贞、富贵。

探望病人——剑兰、玫瑰、兰花均宜,避免送白、蓝、黄之色与香味、野味过浓的花,要注意忌送的数目:4、9、13。

悼念逝者——白玫瑰、栀子花、白莲花或素花均可,象征惋惜、怀念之情。

会改变性别的植物

在生物世界中,有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的,变化现象并不稀奇。动物有变性的,黄鳝的一生中,先是雌的,后来又变成了雄的。红绸鱼只能由雌性变成雄性,而雄性却不能变换成为雌性。

植物会不会变性呢?有,但为数不多。印度天南星就是一个例子。印度天南星是多年生草本,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潮湿的林下或小溪旁。植株有雄株、雌株和无性别的中性株三种类型。有趣的是,这些不同性别的植株可以互相转变,而动物只能变性一次。

印度天南星

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后发现,印度天南星的变性同植株体型大小密切相关,植株高度值以398毫米为界,超过这高度的植株,多数为雌株;小于这个高度值的植株,多数为雄株。还发现,植株的高度值在100~700毫米间,都可能发生变性,而380毫米却是雌株变为雄株的最佳高度。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植物在开花结实时,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只有高大的植株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所以大型植株都为雌性。同样原因,小型植株多为雄株了。前一年为雌株(大体型)的,由于结实消耗了大量营养,第二年便变成了雄株(小体型)。雄株变雌株的道理相同。中性植株的存在,也是由营养条件决定的,当它不能变为雌株时,就暂时为中性株存在。

美国波士顿大学植物学家发现,北美洲的一种最普通的树木——红枫树,有异乎寻常的性变情况。根据传统的情况,红枫树有时呈雌性,有时呈雄性,有时却雌雄同株。他们在7年中共考察了麻省的79株红枫树,记录了每年每株树的性别与开花的数量。考察结果表明,大多数红枫树(55株)一直为雄性。有4株雄性红枫树会开出一些雌性的花序。另外18株雌性红枫树中的6株却会开出少量雄性花序。还有2株红枫树却是雌雄难辨,它们每年在雌性与雄性之间发生扑朔迷离的变化。

红枫树这种性转变意味着什么呢?波士顿大学植物学家认为,红枫性变的机制,如果同前面说的三叶天南星那样,这种雌雄同株植物的个体应该大于性别正常的植物,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产生性变。可是,事情却不是这样,雌雄同株红枫树的个体并非很大,一般情况下反而小于其他植物。他们推测,这种性别上自相矛盾的树木,可能经历了一个不正常的性发展过程。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有待今后进一步地去探索这个奥秘。

会“动”的植物

向日葵

植物的向性运动可分为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触性,向日葵花的向阳是典型的向光性运动。请看田地中朵朵葵花向太阳。

含羞草

植物与动物不同,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不会感知外界的刺激。而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合闭,此动作被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为含羞草。

白睡莲

植物的运动本是普遍现象,按不同的意义理解有各种不同的运动,如植物的原生质运动、膨压运动和生长运动,受外界刺激的运动又有趋向运动、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这是一幅盛开的睡莲花朵,你可曾注意,随着太阳落下花朵会渐渐关闭,仿佛花晚上也要睡觉,睡莲也因此而得名。

植物的“抽水机”

美洲有一种巨大的杉树,叫世界爷,树高过一百几十米,树冠庞大。这样高大的树,是什么力量把土壤里的水分提到100多米高的树叶中去的呢?原来植物具有吸水的特殊功能。

高等植物有庞大的根系,一般都比地上可见部分大好几倍。如小麦根深可达2米,苹果树根系水平方向能伸到27米以外。因此,植物可以从很大一片土壤里吸水。

根吸水最活跃的地方是根毛集中的根毛区。在根的细小根梢上边有一小段长着密密麻麻的根毛,每条根毛都是根毛区表皮细胞外壁的外突起所形成的,这条细长根毛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根毛数目极多,一颗黑麦约有40亿条根毛,总长度可达9000多公里,这样就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每个根毛细胞都能吸收水分,但这种吸水能力有限。根系产生的巨大吸水能力还离不开两种动力。

一种动力是根压,这是根吸水的下端动力。活的根主动吸水,并把水导向上端的能力叫根压。根的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导管同心协力管理无机盐水溶液,溶液浓度较高,导管就向四周细胞夺水,四周细胞失水之后,再向外围细胞夺水,最后促使根毛向土壤夺水。根压可达2~3个大气压,不仅能促使根主动吸水,而且可促使水分通过茎到达叶和植物全身。

另一种动力是蒸腾拉力。伸展在空中的叶子不断地散失水分,失水的叶便向枝条吸水,枝向茎吸水,间接地向根吸水。这种动力很像上端有“抽水机”将水抽上来,这个“抽水机”的作用叫蒸腾拉力。蒸腾拉力可达十几个大气压,它比日常用的最大抽水机的抽力还强十几倍。

有了上、下两种动力,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水抽到100多米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