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028

第28章 凶猛动物(5)

虎的形象和称谓曾经出现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不胜枚举。其中两个表现人与搏斗场面的最为激动人心。一个叫做《东海黄公》,是在汉代长安附近流行的一种“角抵戏”。晋朝葛洪在《西京杂记》里对此有颇为详细的记载:“东梅人黄公,少时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功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得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戏马。”看来这里对虎的威力还是诚惶诚恐的,因为像东海黄公那样有武功、有法术的人仍然没有斗过虎,终于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武松打虎”,也是表现人虎搏斗的,但结果恰与《东海黄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为打虎英雄。在我国有关虎的语汇中也有不少含有贬义的,如“为虎作伥”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驱使去害别人的势利小人的丑恶品质;“狐假虎威”则勾画出了一幅仗势欺人的奴才嘴脸。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宋朝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嘲畜猫》自注中写道:“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至于以虎为地名、人名,继而演绎出的故事传说、趣闻逸事,就更是数不胜数。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则是每隔12年就要到来的欢乐节日。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华人的身影。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将或多或少地带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绝大多数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人所难以丢弃的,同时也逐渐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在此,近年来这种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年的习俗,不仅在亚洲各国和俄罗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悄然传到了欧美各国,尤其是有关虎年的来历和各种传说,各种媒体都乐于广泛地进行宣传,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实的“本命年”。

猎豹

在有关猫科动物的传说中,猎豹无疑是最为神奇的一种。一是因为它被大大夸张了的鬼魅似的速度,二是它嗜血的狂热和猛烈。

在动物界里面,猎豹的系统分类定位是这样,它是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就是它是属于哺乳动物的一员。属于食肉目,它也属于食肉动物的一员。猫科、猎豹属,猎豹是它的种。它有两个亚种,一个是非洲亚种,一个是亚洲亚种。非洲亚种比较多,还有九千到一万二千头。亚洲亚种比较少,它主要生活在伊朗,现在还有三百头左右。

猎豹

根据牛物分子学的研究,猎豹与美洲虎、金猫大约是在五百五十万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而狮、虎、美洲狮大约是在一百六十万年前才出现。一般来说的话,猎豹是不能上树,和豹是不一样的,豹是能上树的。猎豹因为它那个爪子生在外面,不善于攀岩,所以它一般不能上树,最多是上一些已经倒伏的那种倒木。所以在非洲,有时候看见有些猫科动物,就像猎豹一样的猫科动物,如果是伏在树上休息,或者是等候猎物,以为是猎豹,实际上不是的,那是豹子。

一位美国科学家叫做斯蒂芬,曾经研究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他发现世界上现在的猎豹都是一些亲缘关系比较近的个体,就是说这些猎豹,都是有一些亲缘关系比较近的个体、近交产生的后代。由于它们是近交的后代,所以它们这些个体遗传结构都很相似,就是它们的基因构成很相似,起码就像双胞胎一样。这里面就有一个相关的问题,一般来说的话,人们特别希望能够多保存一些遗传多样性,希望一个物种的遗传结果差异更大一些。那像猎豹这样的物种,它遗传结构已经非常小。但是它在野外能够生存下来,目前也没有任何症状。表示这种物种,它没有因为近交在衰退,所以说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的话,认为物种如果是高度近交的个体组成的话,那么它的生存能力是很弱的。

猎豹的躯干长是1米到15米、尾长是06米到08米、肩高是07到09米、体重一般是35到72公斤。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猎豹背部的颜色是淡黄色。它腹部的颜色比较浅,通常是白色的。它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这个条纹就是我们用来区别猎豹与豹的一个特征。

食肉目猫科的猎豹属的单型种。外形似豹,但身材比豹瘦削,四肢细长,趾爪较直,不像猫科动物那样能将爪全部缩进。头小而圆,全身无色淡黄并杂有许多小黑点。现分布于非洲。

栖息于有丛林或疏林的干燥地区,平时独居,仅在交配季节成对,也有由母豹带领4~5只幼豹的群体。猎豹是奔跑最快的哺乳动物,每小时可达120公里,以羚羊等中、小型动物为食。除以高速追击的方式进行捕食外,也采取伏击方法,隐匿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待猎物接近时突然窜出猎取。母豹1胎产2~5仔,寿命约15年。

猎豹虽凶猛好斗,但易于驯养,古代曾用它助猎。猎豹曾有较广泛的分布区,从非洲大陆到亚洲南部各国都有栖息,由于人类长期的滥猎,目前印度、苏联中亚等地已灭绝,在非洲西南部各地很稀有。

猎豹是唯一不能将爪完全缩回的猫科动物,也就是说,猎豹是唯一无法上树的动物。据说有人看到过猎豹上树,估计是把它与一般的豹子混淆所致,这种攀爬技能的本领却在于它的脚趾接近狗爪,就像一个收敛的君子,并不时时需要剑拔弩张。但修长的四肢却像一个吸引地力的容器,在它打开四肢丈量大地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它无法上树的损失已经被无穷的脚力完全弥补了。它不会缩回的脚爪和特别粗糙的脚掌大大增加了抓地能力,硬而长的尾巴达到80厘米,宛如一个质地良好的风舵,极大地保持了奔跑时的重心平衡并控制着急弯造成的离心力。

种种动物的绝妙设计令猎豹成为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据测,一只成年猎豹能在几秒之内达到每小时100公里,奔跑时猎豹同时只有一足触地,中间有段时候还会四肢离地,就像一头不满土地的羁绊、准备起飞的怪兽。它尽情在自己的梦想世界作直线切割,然后在陆地与飞翔之间寻找最佳的着力点,当它用头骨撞倒猎物后,就用门齿切入猎物的喉咙。不过这并不能保证它们在捕猎当中万无一失,要知道大自然这个上帝是非常公平的,它虽然赐予了它们无与伦比的速度。却没有同时赐予它们耐力,如果猎豹不能在短距离内捕捉到猎物,它就会放弃,等待下一次出击。

猎豹的长相和它们其他多数的猫科动物远亲不怎么相像。它们的头比较小,鼻子两边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处一直延伸到嘴边,如同两条洲痕。猎豹很多人可能在野生动物园见过,它的躯干长是1米到15米、尾长是06米到08米、肩高是07到09米、体重一般是35到72公斤。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猎豹背部的颜色足淡黄色,它腹部的颜色比较浅,通常是白色的。猎豹英语叫Cheetah,就是有斑点的意思。所以它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这个条纹就是我们用来区别猎豹与豹的一个特征。

它们的四肢也很长,还有一条长尾巴。猎豹的毛发呈浅金色,上面点缀着黑色的圆形斑点,背上还长有一条像鬃毛一样的毛发(有些种类的猎豹背上的深色“鬃毛”相当明显,而身上的斑点比较大,像一条条短的条纹,这种猎豹被称之为“王猎豹”。王猎豹曾被认为足一个独立哑种,但后来经研究发现,它们独特而美丽的花纹只是基因突变的产物)。猎豹的爪子有些类似狗爪,因为它们不能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把爪子完全收回肉垫里,而是只能收回一半。

猎豹之间由于基因相近,人们为猎豹的品种进行分类也成了件难事。对猎豹血液中的蛋白质分析显示,不同猎豹之间的差异是非常细微的,因此对猎豹亚种的划分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议性。

猎豹主要分布于非洲,曾生活在亚洲的印度,印度的猎豹也叫印度豹(已灭绝)。猎豹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20公里,而且加速度也非常惊人,从起跑到最大速度仅需4秒,但耐力不佳,无法长时间追逐猎物,猎豹的猎物主要是汤姆森瞪羚和小角马等中小型有蹄类。猎豹的体型为了适应高速的追逐而变得修长,爪子也无法像其他猫科动物那样随意伸缩,因此无法和其它大型猎食动物如狮子、土狼等对抗,辛苦捕来的猎物经常被它们抢走。非洲的马塞族人对猎豹也不太友善。马塞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不会随意猎杀野生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放养的牲口才适宜食用,但他们会用手中的长矛抢走猎豹的猎物,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喂狗,这样它们便可省下喂狗的食物。可怜的猎豹只能重新捕猎,但高速的追猎带来的后果是能量的高度损耗,一个猎豹连续追猎5次不成功或猎物被抢走,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为再没力气捕猎了。幼豹的成活率很低,三分之二的幼豹在一岁前就被狮子土狼等咬死或因食物不足而饿死。猎豹的尾巴,它的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一般来说它的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它的瞳孔是圆形。因为猎豹具有这种流线型的体型,所以它跑起步来显得十分轻盈,加上猎豹的脊椎骨十分柔软,它无论是站立的时候,还是奔跑的时候,它的身体的轮廓都像是一座青铜作品,所以有媒体把猎豹的背部与臀部曲线列为一种自然遗产。

相关连接:猎豹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知道,每一种物种都是由其他的物种进化演变而来的。

在北美的得克萨斯、内华达、怀俄明这些地方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猎豹的化石,那时候的猎豹大约是生存在一万年以前。那时候世界上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所谓的冰期地球气候变冷,在地球的两端,南北极两端覆盖着大面积的冰川,就称为冰期,在那个时期,猎豹还广泛地分布于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当冰期气候变化导致大批动物死亡,这时候就是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猎豹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的猎豹都灭绝了。

猎豹它的寿命有多长呢?

人们利用无线电颈罔发现,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69年。但是在人工圈养状态下,猎豹它可能生存117年。所谓的无线电跟踪技术,就是在动物的脖子上套一个无线电发报机,然后根据无线电发报机,一个是标志动物,另外一个对动物的活动范围进行跟踪。一些无线电发报机它寿命相当长的话,它可以研究动物的寿命。

猎豹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驯化饲养的,世界上最早的驯化纪录是闪族人,他们最早开始驯化猎豹。马可波罗曾经,在他的游记里面留下了一些很有趣的记录。他曾经注意到,就是在猎豹的分布区以外,许多东方人将猎豹养作宠物,人们把猎豹就是作为猎犬,作为一种怪兽,或者甚至作为坐骑。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埃及的皇室人员喜欢猫科动物,尤其是猎豹。他们饲养猎豹为他们打猎,但是人工饲养的猎豹它的繁殖率一般都是偏低的。比方说,印度曾经有一个蒙兀儿帝国,有个皇帝叫做阿巴克,他建立了一个有几千头猎豹的动物国。据当时记载,其中只有一头猎豹成功的繁殖了后代。虽然说猎豹容易饲养,人们可以调教猎豹去取东两、去打猎,但是一般来说的话,猎豹还是属于比较难调养的动物,因为它好动。再一个的话,因为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窝,所以说,人们只能利用猎豹来追捕猎物。通常情况下是猎手将猎豹蒙上头套,带到一个狩猎的地点,这样的话是为了节省猎豹的体力。然后到了地点发现猎物之后,就马上将措豹的头套取掉,然后让猎豹去追捕猎物。当猎豹捕到猎物以后,猎人一般就是让猎豹分享一小部分猎物,或者是让它吃猎物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