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045

第45章 雀形目鸟类精选(5)

从喜马拉雅山东部到越南北部山区。

黑头奇鹛(RufousSibia)

活泼的小型画眉,生活在矮橡树林等山区林地的空旷地带,受到刺激时即竖起浓密蓬松的黑色冠羽。常像表演特技一样飞行,大多在树冠上部捕食昆虫,树上挂满果实时也出现于下层。

苔藓筑成的杯状巢,位于枝末的分叉上。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区。

果头凤鹛(StriatedYuhina)

喜表演特技,常20~30只集成一群,在粗大的枝叶间搜寻昆虫,偶尔取食浆果,取食时发出连续而紧凑的低鸣。

由细草、苔藓、树根和叶子筑成的杯状巢,位于土堤的洞内。

地理分布

从喜马拉稚东部、中国南部延伸到越南北部。

黄颈凤鹛(WhiskeredYuhina)

具有活动自如的尖耸冠羽和须毛,繁殖于山区林地中,在山脚或低地的树林中过冬。常以小群混入大群的画眉混合食群,以昆虫、蜘蛛和浆果为食,也取食花蜜。

苔藓筑成的半球形巢或杯状巢,内衬细根,悬挂于细枝丫分叉处。

地理分布

从喜马拉雅山东部和中国南部直到越南北部。

文须雀(BeardedTit)

夏季食昆虫,冬季食种子,飞行在较低的芦苇丛,速度极快,叫声为十分独特的“当”声,群集在芦苇中觅食。

内衬芦苇绒毛的杯状巢,位于靠近地面的芦苇丛。

地理分布

块状分布于欧洲、亚洲到太平洋地区。

震旦鸦雀(ReedParrotbill)

喙较粗短,栖息于湿地上,以芦苇茎内的昆虫为食,也食芦苇种子。

位于水面的芦苇茎之间,深杯状的芦苇巢。

地理分布

亚洲东部。

灰蓝蚋莺(Blue-greyGnatcatcher)

身体细长,常在林中寻食昆虫,集结大群迁徙。

植物和蜘蛛丝构成的杯状巢。

地理分布

美国、加拿大南部、墨西哥和古巴,北方种群在分布区的南部过冬。

宽尾树莺(CettisWarbler)

体型小而圆胖,常在芦苇丛外围和水边灌木丛观望、觅食昆虫,鸣声短而急促。

由草构成的大型深杯状巢,筑于水边较低的植被中。

地理分布

欧洲部分地区,以及北非、中东和中亚;中东和中亚的种群冬季移栖到印度西北部。

草莺(CapeGrassbird)

体型较大,栗、黑和浅黄三色条纹,在灌木丛和热带大草原栖息地有伪装的作用。常独自或成对活动,生性胆怯,受干扰时躲藏在草丛中,以地下或树洞的昆虫和蜘蛛为食。早晨常登上树干鸣叫或晒太阳。

粗糙的草构成的杯状巢,内垫细草,筑于隐蔽的草丛中。

地理分布

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南非的部分地区。

黑斑蝗莺(GrasshopperWarbler)

雌鸟体型较长,筑巢季节常站在灌木丛枝头,发出蝗虫似的颤鸣声。大多在矮树丛、荒地或湿地活动,以小昆虫为食。

有铺垫的杯状巢,由草和树叶构成,隐蔽在浓密植被的低洼处。

地理分布

从欧洲至中国西部都有繁殖,过冬时南迁至印度半岛北部和北非。

水蒲苇莺(sedgewarbler)

鸣声活泼而有节奏,混合了轻快、急促和模仿声,十分嘈杂;受到干扰时,不但不胆怯,还发出气势不弱的叫声。常见于芦苇丛边缘,以昆虫为食。

又大又深的巢,筑于水边低矮植物的茎上。

地理分布

在欧洲和中亚繁殖,冬季移栖至南非的热带地区。

南大苇莺(ClamorousReedWarbler)

体型比生长在北方的苇莺大,以昆虫为食,在灌木丛沼泽、红树林以及芦苇丛中生活。分布区域广大,由非洲延伸到澳大利亚,鸣声嘹亮悦耳。

大而精巧的杯状巢,由芦苇叶等巢材构成,内有铺衬,筑于靠近水面的芦苇茎之间。

地理分布

从非洲东北部经亚洲至新几内亚,有些种群有迁徙行为。

草绿篱莺(OlivaceousWarbler)

捕昆虫时发出“雌-科”声,常在草原的刺灌木丛等较空旷的地域中取食;鸣声极悦耳,大多在灌木丛中繁殖。

草、毛发和蜘蛛丝构成的杯状巢,筑在较低的灌木丛或矮树上。

地理分布

繁殖区从波多黎各南部、西班牙、非洲北部至亚洲中部,过冬区位于非洲热带地区。

淡顶云扇尾莺(Pale-crownedCisticola)

具有显著的条纹和短尾,生活在潮湿草地,以蚂蚁和其他小昆虫为食;在繁殖季节,雄性会作俯冲式的飞行,并发出高亢的鸣声。

以蜘蛛丝将青草缠绕而成的椭圆形巢,筑于稍高于地面处。

地理分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呈块状分布。

优雅鹪莺(GracefulPrinia)

栖息于灌木丛,成对或三五成群地在地面跳跃,或跃飞至空中捕捉昆虫,扇动翅膀时会发出清晰的响声。

为圆顶或直立的椭圆袋状巢,侧面开口,由草和蜘蛛丝构成,筑在低矮植物上。

地理分布

从埃及、索马里经中东到印度。

斑喉娇莺(Bar-throatedApalis)

羽色鲜明,栖息在小山坡的树林中,求偶时会发出“都梯”声,其它时间混群活动。常在林中各种高处觅食毛虫和成虫,不畏惧人类,生性极好奇。

植物构成的长椭圆形巢,近顶部有一侧开口,位于灌木上。

地理分布

从肯尼亚向南延伸到南非。

红头缝叶莺(Rufous-tailedTailorbird)

在灌木丛栖息,当其在林木下层中寻找昆虫时,尾部会翘起,十分特别。常沿着树枝快速奔跑追捕猎物,鸣声高亢而欢愉。

先在树上大片树叶的边缘穿小孔,再以植物纤维和蜘蛛丝连结,巢筑在二叶之间,呈杯状,内有衬垫。

地理分布

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和菲律宾西部的小岛。

红脸森莺(Red-facedCrombec)

羽色鲜艳,生活在林缘、开阔林地以及长有相思树属植物的热带草原。常在小树枝上连续跳跃,捕食昆虫和小蜘蛛。

草、树皮、植物卷须和蜘蛛丝缠绕而成的钱袋状巢,顶上有开口,内衬植物幼芽,悬挂在灌木或乔木的树枝上。

地理分布

非洲东部,从苏丹南部到莫桑比克北部。

棕柳莺(EurasianChiffchaff)

栖息于开阔林地和灌木丛上,体型小巧,呈暗绿色,鸣声为单调的“曲夫-缺夫”声,十分易于辨识。以矮树和灌木丛上的昆虫为食。

树叶、苔藓、羽毛、植物茎构成近似球形的巢,靠近地面。

地理分布

欧洲至非洲北部,于赤道以南的非洲和印度过冬。

林柳莺(WoodWarbler)

较棕柳莺的羽色浅而黄,在树冠觅食和栖息,把巢筑在地面上。喜欢在无矮树丛的高树林里活动,鸣声颤抖,以昆虫为食。

植物筑成的圆顶巢,位于地面。

地理分布

在欧洲繁殖,冬季移栖至非洲的赤道地区。

黄胸鹟莺(Yellow-breastedWarbler)

栖息在山地灌木丛和林木已遭砍伐的地带,能从叶子下面啄食昆虫,鸣声为高亢而断续的抖音。

草和苔藓筑成的圆顶巢,筑于岩石裂缝中。

地理分布

马来西亚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印尼的东部岛屿以及新几内亚和菲律宾西部。

黑顶林莺(Blackcap)

常在高树上鸣叫,鸣声朝气十足,羽色暗淡,以昆虫和浆果为食。

草筑成的杯状巢,内衬毛发,位于林木下层的较低处。

地理分布

欧洲及北非,中东和亚洲中部部分地区。过冬迁徙至位于欧洲西南部至非洲的赤道地区。

灰白喉林莺(Whitethroat)

栖息于灌木丛和草原中,以昆虫和浆果为食,鸣叫时白色的喉部明显地震动,鸣声易于辨认。

具内衬的杯状巢,由草构成,隐藏在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在欧洲以及非洲北部、中东和亚洲中部繁殖,过冬迁徙至位于印度和非洲的热带地区。

鲁普氏林莺(RueppellsWarbler)

停栖在岩石坡上浓密灌木丛中,捕食昆虫,鸣声为“嗡嗡”、“嘎嘎”混合的短音。

草茎构成的杯状巢,位于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在希腊至以色列南部等地繁殖,在非洲东北部过冬。

亚高山林莺(SubalpineWarbler)

地中海地区较普遍的种类,但常隐藏在开阔地区的浓密刺灌木丛中或矮树丛里,极难发现。以昆虫、昆虫幼虫以及浆果为食。

茎、草构成的杯状巢,内衬毛发和草,筑于灌木丛低处。

地理分布

中海,在中东和非洲北部过冬。

波纹林莺(DanfordWarbler)

大部分为留鸟,羽色鲜艳,在低矮的金雀花灌丛中度过严冬。春季的鸣声极为悦耳,食昆虫和蜘蛛。

草、纤维材料构成的杯状巢,筑于低而浓密的荆棘里。

地理分布

欧洲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与非洲西北部,在分布范围内有迁徙现象。

戴菊鸟(Goldcrest)

栖息在混合林和针叶林中,时常隐蔽,冬季更为温顺,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叫声短而高亢。

苔藓、草构成的吊床状巢,筑于针叶树的大树枝下。

地理分布

欧洲、非洲北部、亚洲直到日本,北方种群在分布范围的南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