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植物百科
47073400000046

第46章 雀形目鸟类精选(6)

金冠戴菊(Golden-crownedKinglet)

喜在高大针叶树上活动,鸣声微弱而尖,不易听见。北方种群冬季南迁,捕食低矮林层中的昆虫,因而易于发现。

悬在针叶树的树枝下,苔藓和草筑成的深杯状巢,内衬羽毛。

地理分布

加拿大部分地区、美国、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部分地区,有些种群在分布范围内南迁。

红玉冠戴菊(Ruby-erownedKinglet)

单只或成对不停地活动,觅食昆虫,振动双翅时会发出高亢的叫声。

位于树上的球状巢,由苔藓筑成。

地理分布

繁殖于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在美国南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过冬。

花彩雀莺(White-browedTit-warbler)

羽毛为较特别的深蓝和粉红色,栖息在山区低矮的桧木灌丛,以及河谷灌丛中。夏季成对或成小群,冬季则大群在灌木丛中搜寻昆虫。

由苔藓和动物毛发构成的圆顶巢,内衬羽毛,筑于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印度、中国西南的喜马拉雅山区。

斑鹟(SpottedFlycatcher)

棕色,春季迁徙到林缘,典型的取食方式是先在树上观望,然后突然飞起,在空中捕捉昆虫后又回到原栖枝上。

苔藓、纤维和蜘蛛丝构成的浅杯状巢,筑于爬藤、岩石裂缝、墙壁或树干上。

地理分布

繁殖于欧洲、非洲北部、中东和亚洲中部,冬季在非洲、中东和印度西北部过冬。

斑姬鹟(PiedFlycatcher)

春季迁徙至落叶林、果园或庭院中,不像其他斑那么隐蔽。栖息时,单侧翅膀上扬,姿势非常特别。

苔藓、树皮和细根捆成松散的杯状巢,筑于树洞内。

地理分布

欧洲、非洲西北和西伯利亚西南,在非洲的热带地区过冬。

橙胸姬鹟(Rufous-gorgetedFlyeateher)

羽色灰蓝,栖息于山地混合林中,常见其单只或成对活动,以飞捕昆虫为主。冬季山地种群迁徙至低海拔的开阔地区过冬。

筑于堤岸或树洞中,由细根、苔藓和细纤维构成的松散的杯状巢。

地理分布

从喜马拉雅的东部山区至越南南部,冬季部分种群在分布范围内南迁。

红喉鹟(Red-breastedFlycatcher)

体型极小,在山区低地的落叶林和混合林中繁殖,隐在浓密的树叶中,以捕捉空中的昆虫为食。冬季时栖息在林缘和灌木丛等更为开阔的地区。雄鸟的喉部为橙红色。

位于腐朽的树洞内,细根、草茎和苔藓筑成精巧的杯状巢,内衬毛发。

地理分布

由欧洲中部、东部经亚洲到日本等地繁殖,冬季在印度、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过冬。

海角喷背鹟(CapeBatis)

生活在森林中,取食昆虫和蜘蛛。雄鸟的胸部呈黑色,雌鸟为栗色;雄鸟在树冠上空飞翔时,会发出嘈杂的拍翅声来炫耀。

植物筑成的杯状巢,以蜘蛛丝连结在枝干或树杈处。

地理分布

非洲南部地区。

棕鹩莺(Orange-crownedFairy-wren)

生活在潮湿的山地雨林中,只在低矮而浓密的林下植被中出没,因而很难被发现。以昆虫和蜘蛛为食,其羽色较浅,不同于其他鹩莺,常集成4~12只不等的小群;取食时,不停地发出高亢尖厉的鸣叫,与群体内的其它个体保持联系。

尚无科学性记录。

地理分布

新几内亚。

红背细尾鹩莺(Red-backedFairy-wren)

体型最小的鹩莺,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等树木稀少的开阔草原中。常集成小群,在地面上取食种子、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会根据食物供应情况,来决定迁徙或是留在原来的栖息地中。

以草筑成整洁的圆顶状巢,位于草丛或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

蓝白细尾鹩莺(White-wingedFairy-wren)

栖息在干旱地带,以羽色艳丽的雄鸟、配偶的雌鸟和其他雄鸟群集生活,取食地面上昆虫为生。

草和树皮筑成的圆顶巢,开口位于侧面,于覆盖隐蔽物的地面上。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

辉蓝细尾鹩莺(SplendidFairy-wren)

栖息在靠近林缘的灌木丛和草地中,小群在林木下层寻找种子和昆虫,在每个群体内有一只具蓝羽色的雄鸟。它们大多只在灌木丛间短距离飞行。

开口在侧面的蛋形巢,用草编成,位于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

附注

三个地理亚种的羽色各不相同。

蓝胸细尾鹩莺(Blue-breastedFiary-wren)

栖息在林地和灌木丛中,常以优势配偶鸟和帮手集成小群,无论取食、栖宿和筑巢都在一起。取食地面上的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开口在侧面的卵形巢,草编并以蜘蛛丝缠绕,内衬羽毛和落叶,位于低矮的灌木丛中。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西南部。

短翅刺鹰(EasternBristlebird)

羽色为黄褐色,生活在灌丛中,取食地面上的种子和昆虫,常把长长的尾羽翘起,开展成扇形。

开口在侧面的圆形巢,以粗草筑成并以嫩草编成通道,位于地面草丛中。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从布里斯班到维多利亚南部的海岸。

附注

濒临绝种的鸟类。

领航刺莺(Pilotbird)

当体型较大的华丽琴鸟掀开落叶层,搜寻无脊椎动蜘时,体型小的领航刺莺就会紧随其后,分享美食,因而得到“领航”之名。性格非常地温顺,人们可以在一臂之隔的近距离观察它。

大型凌乱的圆顶巢,开门在侧面,位于地面或堤岸上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

白眉丝刺莺(White-brownedScrubwren)

羽色灰褐,生活于浓密的丛林中,在稍高于地面之处取食种子和昆虫,各地理种群的腹部斑点不同,羽色也不同。

草编成的大型球状巢,开口在侧面,位于林木下的地面上。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的南部和东部。

褐色刺嘴莺(BrownThornbill)

具红色眼睛,以捕捉林木下层的昆虫为生,在各种类型的林地中生活,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很少在地面上取食。

大而凌乱的蛋形巢,侧面开口,位于接近地面之处。

地理分布

南回归结以南的澳大利亚地区。

褐色小嘴刺莺(Weebill)

具短喙,生活在树林中,性情温顺且好奇,喜欢徘徊在外部枝叶中,从叶面上捕捉昆虫,虽然体型小巧,但鸣声洪亮。

植物茸毛、茎枝和草筑成整洁的圆顶状巢,入口似喷水孔,内衬羽毛,位于树木外部的高枝上。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地区。

白脸刺莺(SoutherllWhiteface)

前额白色,在干燥而光秃的开阔地面取食种子、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常集成小群,并突然飞起。

大而凌乱的草编球状巢,开口在侧面,位于灌丛的低处或树洞中。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南半部的内陆地区。

三光鸟(AsianParadiseFlycalcher)

雄鸟具有白色身体,深黑色的头部和颈背,鲜蓝色眼圈和喙,尾部末端为两片极长的尾羽,像幡带一样,用于求偶时向雌鸟炫耀。雄鸟栖落会抖动尾羽,像剪刀一样快速一张一合,白色羽衣至少需四年才能长成;雄性亚成鸟羽色与雌鸟类似。以短距离飞行追捕昆虫,有时会飞到水中,溅起水花清理羽毛,鸣声为短促的“嘎嘎”声。

草编成整洁的倒锥形巢,外层粘上蜘蛛丝,内为杯形,衬有丝状嫩草,位于离地很远的树枝上。

地理分布

繁殖于印度半岛、亚洲中部、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冬季北方种群南迁到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以及印尼东部地区过冬。

附注

雄鸟体羽和尾羽的颜色,随地理种群而变化,斯里兰卡型的羽色不会变白。

蚋鹟(Elepajo)

林栖鸟,在树冠中啄食,或从栖枝上飞起追捕昆虫为生。常停栖在枝头,尾羽高高翘起,性情大胆而好奇。

以树蕨的叶片和地衣筑成小型杯状巢,并以蜘蛛丝绑在一起,位于灌丛中或低矮的树上。

地理分布

夏威夷群岛。

镜斑王鹟(SpectacledMonarch)

在雨林中生活,因其分布区域不同,腹部羽色从纯白到金黄色,喜欢栖息在植被的低层,捕食昆虫和蜘蛛。

植物纤维、叶脉和树皮筑成杯状巢,以苔藓装饰,位于枝丫分叉上。

地理分布

印尼东部、新几内亚,以及澳大利亚的东部和东北部。

主红雀(CommonCardinal)

以艳丽生动的色彩,嘹亮悦耳的叫声而闻名,十分适应城郊花园内的生活。栖息于灌丛中,取食昆虫、水果和种子。雌雄两性几乎全年鸣唱。

位于稍高于地面的灌木丛中,以树枝、树叶搭成的粗糙杯状巢,内衬松树皮。

地理分布

美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墨西哥。

黄喉舞雀(Buff-throatedSaltator)

喙大而坚硬的林栖鸟,非常胆小,羽色平淡,常躲在灌丛或林缘矮树丛的叶簇中。在分布区内十分常见,单独或成对取食水果和昆虫。

筑于灌丛或矮树上,由粗糙的草、树枝及其他植物材料构成的杯状巢。

地理分布

中美洲、南美洲的北部和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