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帝王心腹
4726900000053

第53章 虚虚实实和钦差审贪游山水,金蝉脱壳赵管家避祸居青楼(1)

准备停当,和珅一行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和珅乘坐的马车宽敞舒适,用特殊工艺造成,有一间房间那么大,里面不但有方桌,下面还铺着厚厚的棉被,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如此煞费苦心,是为了让和珅可以在马车上充分歇息,日夜兼程赶路。

队伍走了近二十天,到达贵阳。贵州巡抚舒常,到贵阳城外远远迎接。和珅不动声色,下了马车,宣布圣旨到,舒常跪地接旨。乾隆宣读皇上圣旨,要求舒常配合调查李侍尧贪污一案。舒常领旨谢恩。

和珅宣读圣旨完毕,突然换了一副笑脸,走近舒常,拍了拍他肩膀,轻松道:“舒大人,这一路真不好走,我写了几首诗,你看看可否贴切。”说罢边走边朗读自己的诗,似乎他此行名为办案,实为游览山水。舒常一下子也放松了,道:“和大人才高,此诗正写出一路山水的险峻,极为妥帖。”

和珅请舒常到自己马车上,两人一路唠叨家常,到了贵阳城内,入了府衙歇息。和珅叹道:“哎呀,此行要是没有什么任务,就此游山玩水,贵州胜景倒是非凡。只可惜身负皇上重托,须得把公干干完,有劳舒大人多多协助。”

舒常道:“这是当然,我必竭尽所能。”

和珅压低声音道:“哎,前任按察使海宁上了奏章,把李侍尧在此贪污的罪行抖搂出来,皇上龙颜大怒,命我来彻查此事,看皇上盛怒的样子,不查个水落石出,是不可能收场的。我对云贵状况不太了解,大人你知道的线索可都要提供给我呀。”

舒常也是官场中人,明白自己两边都得罪不得,最好不要卷入此事,委婉道:“大人奉旨要我协助,能做的事我定当竭力,只不过李侍尧与我并非同城,所作所为我还真是不知道。况且大人你也知道,我在贵州任上也才一年,一心处理贵州公务,对云南官场的底细真不清楚。要说李侍尧的罪证线索,我还真是无从谈起,惭愧呀惭愧。”

舒常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他强调自己与李侍尧并非同地为官,不明状况,实际上是把麻烦扔给孙士毅,却不提孙士毅的名字,显然舒常谁都不想得罪。倘若他透出什么信息,将来和珅扳不倒李侍尧,那么他在贵州的日子就难过了。是故,形势不明,他只求自保。

和珅看舒常的措辞,晓得他的心思,呼出一口气,慢条斯理道:“舒大人,你的难处我也知道。皇上派我来查案,已是人所共知,我经过贵州,宣旨你来协同查办,不管如何,已经将你视作可信赖之人,咱们都是为皇上办事,不要有所顾忌,将来查出罪证,肯定有你的功劳。”

和珅此番话,乃是要舒常放弃疑虑,站到皇上的立场。舒常当下诚恳道:“和大人,皇上下旨要我协助,我已知道皇上对我信任。只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贵州虽属于李侍尧总督,但我们交往不多,要提供确证,真是勉为其难。”

“你说的话我是相信的。但是无论贵阳离云南有多远,总比京城近吧,大人总比我更了解云南吧。云南现在是李侍尧的地盘,下面的官员都是他的人,定会互相串通隐瞒事实,对付钦差大人有一套。不管舒大人所知多少,你至少也要指条明路,到云南查案有个方向。否则最后查不出来,我空手而归,舒大人是皇上钦点的协助者,恐怕也脱不了干系。”和珅说着,眼睛冷冷地盯着舒常。显然,话已至此,将来真要是无功而返,和珅完全可以把罪责推到舒常身上,说他墙头草,不肯帮忙。

和珅之所以要如此凌厉,第一是希望舒常提供帮助,第二要舒常明确立场。否则若是治不了舒常,让舒常再给李侍尧报信,地头蛇合作,强龙也没有办法,只怕到了云南,想查出个一二,难上加难。

舒常踱着步子,眯着眼睛,似乎在绞尽脑汁,半晌下定决心道:“我提供一个建议,看看大人是否有用。若要知晓李侍尧贪污证据,只要撬开一个人的嘴巴,比你查证任何人都有用。”

“此人是?”

舒常轻轻地说出一个人的名字。

和珅在心底微微一笑,舒常说的与海宁说的,正是同一人。

由此和珅也知道,舒常已经完全去掉顾忌,真心站在自己一边了。

和珅点了点头,赞许道:“嗯,如若此人果真有妙用,我将在皇上面前为舒大人表功,舒大人可否指教,如何撬开此人的嘴巴?”

“此人对李侍尧极为忠诚,可为之生,亦可为之死,我只能提醒和大人要用心对付才是。至于用什么办法,实在是无可奉告,想来和大人与喀大人更有经验。”

“嗯,感谢舒大人协助。我与舒大人的对谈,也请保密。”

“和大人的吩咐,我定然照办。只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和大人抵达贵州,已不是秘密,有关消息的走漏,和大人也得留心。”

舒常此话言外之意,乃是贵州也有李侍尧的耳目。倘若这些耳目听到什么讯息,让李侍尧做了准备,到时候和珅不要认为是舒常透露的消息。

“这个我自当明白。我将在此逗留几日,请舒大人为我安排些游山玩水的去处!”和珅心里已经有底了,说话又亲切起来。

接下来数日,和珅也不和贵州的官员谈论公事,也不再单独与舒常谈话,只是四处游玩,纵情山水,与当地文人赋诗,互为褒奖。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接着公差出来游玩而已。

如此在贵州停留三天,启程前往云南昆明。

李侍尧在昆明已得风声,心中一震,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居然命人来查办自己,简直不敢相信。但是律法无情,既然海宁敢告发,皇上不能不查呀。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呢?到底是真的想治自己呢,还是走过场来一下?如果是走过场,自己只要查不出什么有力证据,待风波平静,将会平安无事。前来办案的钦差大人和珅,自己在百官面前羞辱过他,此次前来,弄得不好,将会借机复仇;如果处理得好,倒是一个将相和的机会。一番惊惧过后,再细想,和珅乃是无能之辈,靠着讨皇上的欢心往上爬,凭他的本事来外地办案,就不信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耍出什么花招来。这么一想,骄心又起。又听得和珅在贵州游山玩水,附庸风雅,一时又宽心不少。

忧心忡忡之中,和珅一行到来,李侍尧在府衙恭候。和珅下轿,凛然宣读圣旨,道是海宁告发李侍尧贪污,命和珅前来查案,宣布将李侍尧暂且革职,待案件水落石出,听候查办。李侍尧一脸冷峻,接旨谢恩。

仪式已过,和珅露出笑脸,和颜悦色道:“上次一别,钦斋兄可好,小弟可是对你一向敬仰有加呀。”

“我现在可是阶下囚,任人宰割,和大人可不必如此取笑我。”李侍尧已经把顶戴取下,虽然气短,不过也装作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让外人知道,他有信心度过此厄。

“哎,既然有人要弹劾你,我也就奉旨来查一查,谁都知道钦斋兄是皇上的宠臣,皇上是舍不得动你的,所以派我这等毫无经验之人,走走过场。待风波平息,您依然是皇上的红人。倒是小弟想借这个机会,让大人明白我是真心结交。”

李侍尧被和珅这么一番表白,倒也不知是真是假,只不过骄心又起,更加倾向于皇上是走走过场而已,心下不由笃定了些,道:“我在外行军多年,性子不好,任性惯了,若有得罪之处,还请和大人宽恕。我这是受小人陷害,实在冤枉,还请和大人明鉴。”

“我和皇上都相信李大人是冤枉的。哎,只不过还是要请大人委屈几天,等我查询完毕,如有得罪还望大人不要见怪。”

和珅给李侍尧吃了颗定心丸,按照惯例,将他暂行收监。李侍尧确实定了心,第一,他在昆明官场多年,树大根深,极有威望,手下官员慑于其威严,绝对不愿跟钦差大臣配合。其次,皇上对自己青睐有加,屡屡委以私人重任,他相信凭自己与皇上的感情绝对吃不了罪。于是他面带微笑,从容赴监。

和珅在昆明城中驻扎下来,第一件事还是游览名胜,荡舟滇池、翠湖,吟诗作赋,在金马碧鸡坊招摇过市,让人一睹钦差大臣的风采。于是人人皆知和珅以办案为名,却只行游玩之实。

喀宁阿是老实人,提醒和珅道:“大人,我们是来办案的,每日里这样纵情欢宴,只怕传到皇上耳朵里,不太好吧。”

和珅道:“不急不急,我们现在就在办案。”

喀宁阿疑惑道:“这样办案,我倒是闻所未闻。”

“你大可放心,我们现在在外省边疆,人生地不熟,如果搞得人人紧张,对我们戒备乃至敌对,只怕案情难有进展;我们放松点,他们也放松点,看准缺口再发力,便能事半功倍!”

喀宁阿将信将疑,道:“既如此,则听和大人的。”

而在和珅招摇游玩之时,却有一人比李侍尧还坐卧不宁,避开群僚,以养病之名躲在家中。此人乃是云南巡抚孙士毅。

和珅乃是来查办李侍尧的,李侍尧暂坐监中,何以孙士毅心如刀割?

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的衙门都在昆明,即所谓的“督抚同城”。朝廷的目的,是为了让总督与巡抚之间互相监督、制约,正如乾隆的谕旨曰:国家设立督抚,原为互为纠察,以维吏治而饬官方。孙士毅上任云南已经一年多了,同在一城的李侍尧是堂堂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犯了那么大的案子,孙士毅不可能不知道,要是被查出来,孙士毅怎能脱得了干系,至少是隐瞒不报呀!况且他与和珅交过手,知道和珅手段灵活,绝对不是吃吃喝喝完事了的那种角色,自己这屁股是左擦也不干净,右擦也不干净,怎不令他如坐针毡。

孙士毅不愿去找和珅,和珅也不愿找他,他惴惴不安,但他知道,无论如何,和珅会来找他的。

果然,不几日,和珅突然不请自到府上。孙士毅不得已,抱病出来迎接。

和珅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孙大人今日很忙呀,我到昆明几日,一直见不到孙大人,只好亲自登门拜访了。”

孙士毅苦笑道:“和大人,我近日身子不舒服,一直在府上养病,很少过问政事,本想等病好了再拜访和大人的。”

对付孙士毅,和珅心里有底,不再兜圈子,单刀直入道:“孙大人得的是心病吧!”

孙士毅一脸尴尬,道:“和大人真会开玩笑。哎,我去京城,您拿我寻开心,到了这里,还是不放过我呀。”

和珅突然脸色一正,严肃道:“不是我不放过你,是皇上不放过你。”

孙士毅一听,脸都白了,不知道皇上如何在和珅面前谈论自己,只是支吾道:“我??我也没多大的过错,想来皇上不会怪罪我吧。”

和珅道:“我就实话实说吧,李侍尧如今犯的可是滔天大罪,要杀头的,这件事被海宁捅出来,皇上已经明令彻查。你与李侍尧同城为官,本应了解内幕,互为监督,可你却没有据实参奏,倒让海宁先拔头筹,这罪名你可逃得了?皇上专门下旨,让贵州巡抚舒常协助钦差调查,为何没有提到你的名字,分明是把你当成同犯。这个,还不算怪罪于你吗?”

孙士毅被问得哑口无言,战战兢兢道:“下官是不敢报呀,下官已经知罪了,看在与和大人颇有些交情的分上,求大人手下留情。”

见孙士毅已经完全被震慑,和珅口气变软,突然叹道:“哎,你是一时糊涂呀,可惜了孙大人的文采,可惜呀可惜,我对你的文采实在是羡慕。”

孙士毅忙道:“求大人开恩!”

和珅和颜悦色道:“我开恩有什么用,皇上开恩才有用。不过说实在的,我今儿过来不是要抓你,而是专程来救你的--我是真的欣赏你的才情呀。”

“哦,在下先谢过和大人了,不知该如何做到?”

“以如今之形势,你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立功赎罪,加上我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或许功过相抵,前程可保。如何赎罪呢,这个应该不用我说吧。”

孙士毅原来想,以不变应万变,先采取养病逃避策略,不过问此事。要是和珅查不出问题,李侍尧安然无恙,自己自然也不会受到牵连;要是和珅查出什么问题,自己权衡利弊后再出手。现在被和珅一步步逼到死角,看来不站立场是不行的了,只能赌李侍尧输吧!

“大人,我愿意立功赎罪!”孙士毅咬牙道。

“兄弟,你要明白我的苦心呀,都是为了挽救你的身家前途,你这才没有与李侍尧一同拘押。现在怎么赎罪,就看你自己的表现了。”和珅推心置腹,让孙士毅觉得和珅完全把他当自己人。这一点,孙士毅深受感动。

孙士毅说了一件他亲自经手的案件。

云南省南部有个建水县,县里居住了一半少数民族人口。一年前,一个姓张的富户家里离奇死了人,官府调查时,意外在张家搜出黄金六百两、银子一千两,是土司隐寄在张家的。这样的事,要逐级上报,钱财要收缴国库。县衙不敢隐瞒,将案子报给巡抚孙士毅,孙士毅又禀告云贵总督李侍尧。李侍尧向朝廷上报时,谎报成六十两黄金、七千五百两银子。以银换金,已经有罪,而且六百两黄金约合一万二千两银子,等于李侍尧私吞了四千多两银子。孙士毅看见账目有误,心中害怕,去总督府询问,李侍尧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道:“这是在云南,天高皇帝远,不必担心!”孙士毅无奈也不敢追问下去,如今一年多了,这件事再无任何人提起。

和珅派人去建水县查访,查明具体数目,对证上报朝廷的数目,印证了孙士毅的话。案件有了第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和珅大喜,让孙士毅继续立功。孙士毅道:“大人,实不相瞒,我只听说但没有经手的案件,如果你查起来,恐怕经年累月也查不完,而且难度极大。我推荐一个人,李侍尧所有案子,必定都由他经手,撬开此人的嘴巴,必事半功倍,进展火速!”

“哦,此人是谁?”

孙士毅说出一个人的名字,正与海宁、舒常说的是同一人。

和珅本来没有指望从孙士毅手里挖出更多资料,他制约孙士毅的目的只有两个,第一,认清形势,不要与李侍尧勾结来对付钦差;第二,挖出一两个案件,作为对李侍尧集团的攻心利器。现在目的已然达到,和珅回到府衙,与喀宁阿相商道:“可以收口了,火速逮捕此案中最要害之人。”

李侍尧关押监中,和珅下令,衣食供应一概如常,不可怠慢了李大人。杂役下人对他恭恭敬敬,与伺候老爷无异,大伙都相信他只是走过场而已,钦差走了之后便会官复如常,哪个还敢得罪他。李侍尧长于实干,不爱读书,可是在狱中实在无聊,便吩咐杂役阿乙送来一本《孙子兵法》,倒也比平日更有耐心来读。兵法虚虚实实,变化莫测,亦如世事,难免想到自己如今处境,必然也是虚实相交,心静下来,若有所悟,越读便越不安。

这一日,阿乙送了饭菜过来,四菜一汤,李侍尧动了动筷子,又放下。阿乙问道:“老爷,是不是不可口,想吃什么,我叫下厨再整一个?和大人有吩咐的,必然要让您吃得满意。”李侍尧摇了摇头,倒是起身去翻书,边翻边低声道:“阿乙,你帮我一件事,务必要秘密,等我出去之后,必有大赏。”阿乙瞅瞅不远处在唠嗑的衙役,道:“我能做的,老爷尽管吩咐就是。”李侍尧从书中偷偷撕了一片纸,纸上只有一个字,道:“你把这个纸片悄悄交到我府上的赵管家,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李侍尧把碗托盘交给阿乙,纸片已经顺到阿忆手上,道:“饭你全部端走,我今天吃不下了。”

阿乙深知,这时候帮李大人一个小忙,日后将受益匪浅,便揣了张纸片,来到李家府上。哪知一进府上,就碰到钦差喀宁阿。原来此次办案兵分两路,和珅去做孙士毅的工作,喀宁阿则驻扎李侍尧府上,实际上有两个正事,第一是盯住李府上的某些人,第二他在李府以询问为名,其实都是跟他们唠叨家常,让李府中人相信,风头一过,一切将恢复如常。

喀宁阿问道:“你来府上作甚?”

阿乙脑子还算好使,急中生智道:“李大人嫌弃狱中伙食不好,茶饭不思,和大人吩咐要照顾好,我不敢怠慢,问问管家能不能叫自己的厨师过去。”